1. 首頁
  2. 語文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11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難點:引導學生感受成語中的人物形象,從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對策:給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時間。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頭腦裡已經記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

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句,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

二、初讀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講了哪三則成語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宇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l)出示生字詞。

(2)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3)啟發學生質疑: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透過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

誇口:說大話。

戳穿:刺穿。(用實物進行演示)

腮幫:腮。(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指導書寫

四、佈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抄寫生字詞語(習字冊)。

(時間允許的話,學完第一則成語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弄清成語故事中精闢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難點: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對策:給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成語學習的探究之中。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詞

1、詞語。

2、字成詞。

自相( )盾 畫龍點( ) ( )( )充數 張口( )舌

二、精讀《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2、討論:“誇口”是什麼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那人為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

3、聯絡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三、精讀《濫竿充數》

1.請同學們查,看看“濫”、“竽”、“充”、“數”這4個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濫”就是不加選擇,“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充”指冒充,“數”就是數目)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麼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理解句子。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這句話讀出什麼語氣?(讀出南郭先生裝模作樣的語氣)

3、後來他怎麼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自學《畫龍點睛》

1、讓學生自己閱讀這則成語故事,想想:自己讀了以後會有什麼想法?

2、學完之後,請學生交流收穫。相機討論:

(1)張僧繇畫龍為什麼不點睛?

(2)後來問什麼又給龍點上眼睛?

(3)結果怎樣?

(4)交流、朗讀:

描寫點睛前龍的逼真形態的語句。

點睛後天氣突變,龍騰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讀。體會張僧繇畫龍技藝的高超。

(6)思考:

張僧繇畫的龍真的騰空而去,遊客會說些什麼呢?

在想象討論中,說話訓練中領悟故事的寓意)

3、讀課文。讀出感情變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誦課文。

五、作業。

1、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誦《畫龍點睛》

3、尋找其他的成語故事,準備下次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具體說說“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語故事,並且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難點:扣住成語故事中精闢的內涵,會用典型的事例來加以詮釋。

對策: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教學準備:學生事先的資料準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

默寫詞語:

騰空 牆角 張口結舌 自相矛盾 逼真 神韻 畫龍點睛 驚歎不已

二、再談成語故事

1、上次學習的三個成語故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讀了以後獲得了哪些啟發?

2、那麼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例呢?請大家來交流一下。

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啟發、交流。

指名交流,點評。

三、成語故事會

1、昨天讓學生進行了成語故事的蒐集,大家準備好了嗎?

2、請在小組中先交流一下,然後請代表上臺來講。

3、談談其中某個成語故事帶給你的思考。

附:成語故事

退避三舍 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興嘆 掩耳盜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學無術 雞鳴狗盜 抱薪救火 樑上君子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書設計:

戳穿

自相矛盾:誇口 矛 ---------- 盾 張口結舌 戳不穿

濫竽充數:總是 一樣的俸祿 裝

不要……而要…… 溜

畫龍點睛: 奇怪——不信——佩服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完了《金蟬脫殼》這篇課文,知道課題“金蟬脫殼”就是一個成語。你還知道哪些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8 成語故事

3、什麼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佔絕對少數。)

二、初讀課文

1、佈置課內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成語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祿 壁 韻 唬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騰空 俸祿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戳穿 牆壁 濫竽充數 張口結舌

4、質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透過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1、再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四、作業設計

1、課堂作業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第二課時

一、複習字詞。

請同學上黑板板書三個成語。

二、精讀《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們能分得清嗎?請同學看圖指一指。“矛”(古文字圖) 上象其鋒,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納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圖)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廠”象盾之側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銳利”,銳利就是鋒利的意思,矛“銳不可當”。

(2)“魯迅的文筆很銳利”,這裡的“銳利”是(目光、言論、文筆等)尖銳的意思。

(3)“盾”很“堅固”,堅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3、討論:“誇口”的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

“張口結舌”的意思。剛剛還“誇誇其談”的楚國人,為何“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

4、聯絡實際說說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

三、精讀《濫竽充數》。

1、濫竽充數,“濫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調的竽。真是“竽”的錯嗎?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的訊息,他想

(2) 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當他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他想

(3)當他得知齊湣王喜歡聽別人一個一個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樣俸祿的南郭先生,你會對他說些什麼?

(5)看到了流浪街頭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對他說些什麼?

(6)對於今天的那些“濫竽充數”“以次充好”的廠家,你會對他說

四、精讀《畫龍點睛》。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⑴張僧繇畫的龍點睛前是什麼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美中不足)

⑵“點睛”的結果怎樣?“點睛”的作用?(騰空飛去——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

(3)“點睛”在現實中的運用(包裝,好的產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畫龍點睛”的作用;劣質產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濫竽充數”)

2、背誦課文

(矛的篆書)

(盾的篆書)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篇3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相關的意思、

2、學習第一篇成語《自相矛盾》,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第一篇成語《自相矛盾》,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的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教師板書:“成語”。問學生:同學們,什麼樣的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片語或短句,大多由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你們知道哪些成語呢?

師生交流。

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三篇成語故事。教師繼續板書“故事

知道哪個字的意思是篇的意

透過預習我們知道了三篇成語故事分別是:《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教師板書)

(二)學習生字新詞

這三則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我們先來學習一下其中的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新詞,自己小聲地讀一讀

矛盾 楚國 銳利 牆壁 逼 神韻 佩服

戳穿 腮幫 僧人 唬人

2、哪些字在讀音或者字形上要提醒同學們注意

(1)字形上重點應該強調的是“矛”、“壁”、“韻”、

(2)字音中重點強調的是“戳”、“壁”、“韻”、“腮”、“僧”

(3)透過預習,大家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再讀生字新詞,如果能把這些詞語的意思讀出來,就更好了

學生讀生字新詞

4、下面請大家再讀一讀第一篇成語故事《自相矛盾》,爭取把這個故事讀得正確、流利。

5、學生練讀

(三)學習第一篇

1、同學們,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自相矛盾》,誰能給我說說這個故事。

(1)指名說,教師鼓勵:看來你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

(2)再請一位平時表現一般的學生說,教師鼓勵

(3)同學們,見過人做買賣嗎?哪些買賣人會在集市上吆喝些什麼呢?

(4)師生交流

(5)請大家來看看這樣一個句子;

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誇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誰來模仿買盾人吆喝一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點評――指名――一起吆喝(不需要很整齊,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來)

同時,要讓學生體會“誇口”這個詞語的意思,再朗讀,效果會更好一些

再出示:又舉起自己的矛誇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

同樣請同學朗讀――指名――評價――再指名――獎勵學生兩句連在一起讀。齊讀之。

同學們這個生意人矛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矛 戳得穿

這個生意人的盾的特點又是什麼呢? 教師板書:賣 盾 戳不穿

有問題嗎?

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多問,用不同的方式來問。

2、請一位同學讀這樣的一段話

出示:有個圍觀的人問他:“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同學們,什麼叫“張口結舌”?

這個楚國人為什麼會張口結舌?

師生交流

3、現在你們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嗎?請大家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

1)指名說

(2)師生點評

(3)再指名說

4、是啊,難怪圍觀的人都在取笑這個楚國人呢!圍觀的人的話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

出示圍觀人說的話,指名讀――再指名讀

5、分角色朗讀這篇成語故事

(1)自由練習

(2)組合展示

(3)師生點評

6、同學們,聽說學校最近為了迎接10月13日的建隊節,要組織一次說故事大賽,我們想在班上先搞一次小小的選拔,選拔賽的篇目呢就是這篇《自相矛盾》,我們先來比試比試好不好?

為了讓大家說得更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個“錦囊妙計”。出示:

成為故事大王的好辦法:

(1)不看課文,能說出故事的情節。

(2)人物的對話要把表情、語氣、臺詞表現得惟妙惟肖

(3)適當地加上一些肢體語言就更棒了

我們每個同學在底下先試試吧

7、學生練習講故事

(1)指名上臺

(2)師生點評

(3)提出更高的要求

(4)師生評價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模仿於永正老師的方法和學生展開對話,問問孩子:為什麼這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呢?或者大家為什麼要取笑他呢?生活中還有這樣的“自相矛盾”的事情嗎?與學生交流

三、佈置作業

1、同學們,由於課堂上時間有限,無法讓每個同學都得到展示的機會,我們會利用綜合實踐課的時間來繼續完成這次比賽,請大家做好準備。

2、寫給“自相矛盾”的人的一封信為題寫一篇小文章,你有什麼話想對這個人說,你還有什麼故事要和這個人分享,提醒和告誡他一些什麼,都可以寫在信上。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裡。

板書設計: 矛 戳得穿

賣 自相矛盾

盾 戳不穿

8 成語故事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的內容,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兩個成語的意思。

2、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講清成語故事中精闢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加強朗讀和複述訓練。

3、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詞

1、填字成詞。

自相( )盾 畫龍點( ) ( ) ( )充數

張口( )舌 張( )舞( ) 形象( )

烏雲( ) 電( )雷( ) ( )不已

2、《自相矛盾》講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呢?

(1)指名複述

(2)教師點評,要求再簡潔一些

(3)再指名

二、精讀《濫竽充數》

1、教師板書濫竽充數。同學們,題目是故事或者文章的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對於我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請問“濫竽充數”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說

竽:是古代的一種樂器,在這個詞語中是指“吹竽”的意思,出示圖片

充數呢?就是矇混其中,充數字。

關鍵是這個“濫”,老師這裡有幾種解釋:(1)壞的;(2)不加選擇的:;(3)不會,看看題目,你會選擇哪種答案?

師生交流,說理由。

2、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成語故事的學習。指名讀課文前半部分,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麼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1)師生交流

(2)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竿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出示兩個句子: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①比較這兩個句子意思有什麼不同。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②還有什麼原因嗎?師生交流

朗讀句子:“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吹的樣子,居然得到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③看到這句話,我們能聯想到一次詞語:叫做裝模作樣

教師板書:合奏

(4)指導朗讀――指名――點評――再指名――齊讀

3、就是這樣一個不會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隊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但是故事的結尾卻說“只好”逃走了?同學們,什麼叫“只好”?

(1)師生交流

(2)為什麼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告訴我答案。

(3)師生交流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教師板書:獨奏

4、教師小結:從不會吹竽卻拿著與別人一樣的俸祿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東郭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樣的道理呢?

(1)師生交流

(2)你們想對東郭先生說些什麼?你們對東郭先生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3)老師送大家兩句名言:

有真才實學 展鯤鵬大翅

混得一時,混不得一世。

希望東郭先生的教訓,各位同學銘記。

三、精讀《畫龍點睛》

1、板書課題,知道課題的意思嗎?師生交流

請大家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l)張僧繇畫的龍為什麼不“點睛”?生交流

(2)點睛前的龍是什麼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3)出示掃描的圖片

(4)指導朗讀描寫龍的句子(反覆誦讀)

2、同學們如果你是一名遊客,你相信嗎?為什麼?

(1)師生交流,板書:“前”、“不信”

(2)你會對張僧繇說什麼?(多請幾位同學說)

(3)同學們,這就叫做“一再要求”。

3、出示: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張僧繇只好提起筆來,輕輕一點。霎時間,只見烏雲密佈,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龍騰空飛去。遊客們驚歎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1)教師範讀,同學們體會一下,感受到了什麼?

(2)師生交流

(3)體會理解一些重要的詞語:“輕輕一點”、“霎時間”、“騰空飛去”、“驚歎不已”、“無不佩服”、“神奇”。教師板書:“後”、“驚歎”

(4)指導朗讀

4、啟發想象,領悟寓意。

(1遊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自由討論――師生交流

(2)透過這則成語故事,我們知道了什麼?

(3)在我們身邊有這樣技藝高超的人嗎?比如在繪畫、運動、學習等方面?

(4)師生交流

5、這樣精彩的故事,我們再來讀一讀好嗎?

(1)齊讀《畫龍點睛》

(2)在這則故事中有很多詞語值得積累,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的一個填空題。

(將全文作為填空式打在幻燈片上,然後一邊讀一邊完成填空,積累語言,然後再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填空,讓學生自己試著說說。指名說,其他同學默默地跟著念)

老師相信大家回家後一定能把這個故事記下來,說給自己爸爸媽媽聽,好嗎?要請家長給你們打分的哦!

四、分類佈置作業:

(一)基礎題:

1、朗讀課文。

2、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自選題

1、續寫故事。提示:當齊宣王要求吹竽者獨奏的訊息傳來,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後來又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請你接著寫下去,題目自擬。

2、你是親眼目睹張僧繇畫龍點睛的人,面對被點睛的兩條游龍騰空而起,你內心一定有很多話想說,請你以《給張僧繇的一封信》為題,說說這件事情的經過,以及你對張僧繇態度的變化和感受。

板書設計:

前 後

齊奏 取得俸祿 畫龍點睛

濫竽充數 不信 驚歎

獨奏 只好逃走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感悟文中的句子,體會南郭先生的人物個性。

2、以學生的朗讀文中的語言體會出寓言的含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回顧含義: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從成語故事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們還記得嗎?

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回答非常好,我們說話、做事切不可矛盾,這就是農村中有一句俗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成語故事就含有一定的道理。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另外兩則成語故事。

二、學習《濫竽充數》:

板書:濫竽充數

師:這一則寓言故事,同學們有沒有看過,誰能向大家說說故事的大概?

1、指名回答故事內容。

2、師質疑:南郭先生為什麼開始能矇混自己呢?而以後又不能呢?

出示: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俸祿。

於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單獨吹。

1、分析句子

2、進行造句

……總是……

……不要……而要……

師:正因為如此,南郭先生走了,其實南郭先生的逃走給人留下很多啟示,你想其他吹竽人會從中明白點什麼?

指名回答:

假如我們來教育一下南郭先生,你想說什麼,南郭先生又會怎麼想?

1、指名回答。

2、生活中,還有沒有濫竽充數的現在呢,你就這詞明白了什麼?

3、教師小結。

三、學習《畫龍點睛》

板書:畫龍

看課文,瞭解誰“畫龍”,畫得如何。

1、學生瀏覽課文,讀句子。板書:奇怪

2、師:為什麼當時張僧繇不點睛呢?板書:不信

指名回答。

師:張藝人點了睛後,出現什麼樣的情景,指名讀。

出示句子:

霎時間,只見烏雲密佈……飛去。

(1)指名讀。

(2)齊讀。

3、師:呀!多驚人的場面呢,形態逼真的龍居然活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看看這時遊客是怎麼樣的?

板:驚歎不已無不佩服

師:遊客們面對這情景,真是嘖嘖讚歎呀!想想那時他們會稱讚什麼?

(1)學生思考。

(2)指名回答。

師:高,實在是高呀!你本來畫龍就逼真,加上這傳神之筆,就更顯出神入化啦!這樣的情景給遊客什麼樣的啟示呢?

指名回答。(談遊客的啟示)

師總結:三則故事給我們帶來了三個道理,其實成語中還有很多的知識,請你們課餘時間繼續去研究成語給我們的樂趣,老師給你一道題,看看能否完成。

四、作業練習

寫出成語:

歷史故事:

神話故事:

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理清遊客們“惋惜- 懷疑-驚歎不已”的態度變化過程,理解“點睛”的神奇,理解“畫龍點睛”的意思。

2. 理解作者用遊客們在點睛前後的變化來表現張僧繇的畫技高超,能把遊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使故事更加具體生動。

教學重點:

1. 能夠透過閱讀故事理解“畫龍點睛”的意思。

2. 能夠把遊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初知把概括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把遊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

教學過程:

一、抓住特點,匯入新課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我們都不陌生,它出自於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成語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一般都有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畫龍點睛”的故事。

二、理清變化,引導交流

(一)請大家邊讀邊畫出點睛前後寫遊客們反應的句子。

(二)學生交流:

1.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惋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

(1)理解“惋惜”的意思。

(2)如果我是張僧繇,你會惋惜地說……

2.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唬人。

(1)理解“唬人”,明確這是懷疑。

(2)你會懷疑地說……

3.遊客們驚歎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1)理解“無不、驚歎不已”。

(2)你會驚訝地說……

你會讚歎地說……

3. 小結:遊客們從點睛前的惋惜、懷疑到點睛後的讚歎不已,說明“點睛”是非常關鍵的一筆。張僧繇給龍畫上眼睛,龍“騰空飛去”;如果說話的時候,用上關鍵的詞句,說的話就變得………如果寫作文在關鍵處用上幾個點睛的詞或句子,習作就會變得……?所以我們知道,畫龍點睛的意思就是?

三、清晰思路,妙筆生花

現在,就讓我們同學拿起手中的筆,把遊客們面對張僧繇的畫作時的表現寫下倆,可以在提示語中加上表示動作、語氣、神態的詞語。

四、小結方法,明確意義

成語是中華民族經典文化中的一塊瑰寶,言簡意賅,表意豐富。如果我們再多讀一些成語故事,不僅會幫助我們理解成語的意思,而且能夠豐富我們的積累。如果你能學者今天把概括寫具體的方法,發揮想象,充實故事內容,相信會對我們同學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