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匆匆教案教材分析

匆匆教案教材分析

教案的設計需要實現對該教材進行分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匆匆教案教材分析,歡迎閱讀參考!

匆匆教案教材分析一

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本課是首次學習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其作品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並積累優美語言。

匆匆教案教材分析二

第一自然段時,我改變了文章的表達形式,將一段文字改成了一首詩,鼓勵學生以詩的節奏和韻味讀,體會作者的語言美;並啟發學生想象,“有人評價朱自清的《匆匆》充滿“詩情畫意”,當他在讀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透過想象“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的畫面,更能體會到文章的優美意境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音樂也渲染了課堂氣氛,學生逐步學會了配樂朗誦詩一般的語言,朗讀的激情也被激發了出來。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決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在交流第二自然段時,我教給學生朗讀方法,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的聲音不是越響亮越好,有的詞句可以根據表達的意境讀得輕一些,虛一些,有些則可以根據作者的感情讀得重一些”然後,請同學們自己分析哪些詞句應讀的重些,那些詞句應讀的輕些,為什麼。在這分析與朗讀中,同學們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了,朗讀能力與技巧得到了訓練與提高。

本文詞藻豐富,語句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教師必須讓學生在感受語句優美的同時,領悟這些句子的寫作特點,從中領會組織語句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運用自己獨特的閱歷和經驗,對句子進行創新性的仿造,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技能的目的。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中,有這樣一些句子:“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邊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仿造,我先讓他們熟讀原文,再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進行語句的組織。“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們的時間又是怎樣從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小事,賦予時間以生命,說一說。看誰說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風格。”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各抒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