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術論文優秀範文精選
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後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以下是pincai小編蒐集並整理的大學生學術論文有關內容,希望在閱讀之餘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大學生學術論文優秀範文精選
摘 要 :宜興紫砂由於它獨特的成型工藝,使它集陶的造型藝術、書畫和雕塑的裝飾藝術以及紫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美於一身,成為器型精美、文化內涵深厚的藝術陶瓷.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獨樹一幟的藝術品.
關 鍵 詞 :紫砂壺;藝術;價值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製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製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抒發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藝術感受.茫茫壺海中,如何鑑賞紫砂壺的藝術價值,是所有喜愛紫砂人士都一直關注的問題.
一、紫砂壺的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備
一件佳美的作品,必須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備,就實用性而論,自古已有多詞讚美紫砂,有語曰:“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蘊.”說明紫砂效能的宜茶性,同時壺必須把手舒適、出水流暢、穩重得當,用之賞之兼備.就砂壺藝術性而論,又需千變萬化的造型、精湛嫻熟的技藝、深邃豐富的內涵三者合而為一.紫砂陶藝的造型千變萬化,體現了藝人匠心獨運的創造才能,我們今天看到各種藝壺的巧思之作,按其不同形態特徵可分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紋形體三大類.
幾何形體由各種不同的曲弧線或直線構成圓器、方器.圓器柔括樸玉、曲折圓潤,顯示一種活潑柔順的美感;方器則線面平整、輪廓分明,表現明快挺秀的陽剛之美.自然形體即花塑,其取材於生活之中各種肖像形態,如花果、動物用浮雕手法裝飾在器皿上,花塑的完成需形、色、工的巧妙配合,方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效果.筋紋形體是藝人們將自然界中花卉、瓜果、天象等自然形態的線條規範化,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線條納入結構嚴謹的形體中,設計要求上下對應、左右對稱、準縫嚴密,體現一種秩序之美.由於紫砂泥的結構特點是鱗片狀分子與眾不同,制壺成型工藝也是獨特的方式——打身筒成型法和泥片鑲接成型法,這兩種方法在成型製作時首先將泥塊打成一定厚薄均勻的泥片,然後一點一點逐步拼接粘成一件完整的器皿.由於全過程均是手工操作,成型製作中可以充分發揮各種設計想象力,使得獨特的藝術構思與手工藝在形體上得到完美的和諧統一,同時更由於是全手工操作,各人的藝術構思及工藝操作各不一式,便成就了砂壺的各自獨特性與珍藏價值.
二、紫砂壺的深邃內涵
在紫砂壺的藝術價值中,深邃豐富的內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砂壺的內涵包括神、氣、力三個要素.砂壺的神意,透過象形的實體抒發,表達著一種悠悠的內在生命氣息,一切事物的“活”就在於它內在生命的迸發;砂壺的神意是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透過各種不同的形體賦予作者的情感,藉以表達出來.借壺表心語,透過一件砂壺將作者的內心情感綿綿訴於人前,賦予砂壺的神意,不能僅限在壺的表面上尋索,更應在壺面的起伏、構思造型的深沉上探求;“氣”即砂壺的氣質.欲借壺語心,必欲壺能語.砂壺的神意表達不豐盛、氣質美感不完善,那是因為砂壺的力度感不強,貫注砂壺力度時須貫穿神意、氣質於一線,從神意氣質中出發,從線條塊面裡尋找,恰到好處給予力度表達的賦注.一件力度感很強的作品,能給人以陽剛陰柔之美,從而使砂
紫砂壺方面論文範例
壺達到至盡完善、登峰造極.
在陶瓷市場上,從價值幾元的租貨到價值百萬、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藝術品,紫砂壺也有類似這樣的“金字塔”式的價格構成.作為藝術品的紫砂壺,我們應如何看待呢?顧景舟曾經這樣評價紫砂壺:“砂藝情形亦然,造型形態完美,裝飾紋樣適合,內容健康向上,使用功能理想,製作技巧精湛,且藝趣盎然,雅俗共賞,使人把玩不厭,怡養性靈的,才夠得上藝術層次的上乘,堪稱傳世傑作.”顧景舟先生正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從事紫砂壺創作活動的,他反對那些把紫砂壺把玩視作“貴族們的玩具”的思想,同時他更加反對一些藝術家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的行為和觀點,主張“為人生而藝術”.他堅持認為:“紫砂壺創作應該顧及一般民眾,使之成為人人必備的一種品茗養生之具.”
紫砂陶,透過泥色、質地、造型、裝飾的整體搭配,從不同層面彰顯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展示屬於自己的生活文脈,大處有形,小處有情,散發著優雅的文化氣息,激發出引人入勝的美感.我們要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把紫砂藝術定位於文化屬性,是一種致富一方的傳統產業、舉世無雙的特色產業、喜聞樂見的文化產業.紫砂藝術價值,需要我們紫砂從業人員去領悟和把握,並不斷鑄就其卓越的藝術成就.
大學生學術論文優秀範文精選
內容提要:深化“兩課”改革必須解決“兩課”教學方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過去“兩課”用專業課的教學方法,使“兩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在現代資訊科技條件下,如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發揮新技術優勢,開闢高校“兩課”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是高校“兩課”教學工作的新課題。本文試論現代資訊科技條件下高校“兩課”教師在角色方面的轉變,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兩課”教學工作。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學、角色轉變、兩課
一、現代資訊科技對“兩課”教師角色的挑戰
與傳統教育的教師相比,現代資訊科技條件下的“兩課”教師在內涵、作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及設計、解惑行為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資訊科技對“兩課”教師的傳統角色發起了挑戰。
(一)、教師由教學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導學者。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中說過:“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現代資訊科技的高等教育中,“兩課”教師從傳統的“教學者”轉換為“導學者”。所謂導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指導及輔導學生完成學業。現代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多大是以自我研究、自己學習為主,這種自學是在教師的導學下完成的,所以說,導學就成為教師的重要工作。導學和教學的最大區別就是教師要在“導”字上下功夫:其一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選擇教學媒體,幫助其找到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其二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規律,對學生進行輔導,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解惑”。它包括單元的總結。重點、難點的講解等。根據“兩課”課程的特點,教師要重點介紹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引導者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方式,以各種方式調動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經過精心設計的情境中進行探索研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等。現代資訊科技教育中教師藉助於課程教學設計、資源開發、指導學習活動,扮演了設計者、指導者和學習活動參與者的角色。教師角色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講人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導演者。由於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亦即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學習基礎和智力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別,要完成學習任務,對教學內容要做到熟練掌握,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沒有教師的引導是不可能實現的。教師必須全面考慮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和安排有關細節,其重要的內容包括如何運用計算機以及各種媒體和網路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和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使學生從網上瀏覽的資訊更有價值。因此導學對學生完成學業是至關重要的。
(二)、“兩課”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的鼓舞者、心靈的塑造者。現代資訊科技背景下,技術媒體代替了常規的、口頭講授的、以及集體學習為基礎的教育模式。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學習、自我研究,信心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除了要參與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豐富的網路化學習環境,組織一種“虛擬”的學習團體外,還要成為學生學習的鼓舞者,要鼓舞學生樹立信心,克服自主學習的困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透過把過去所學的知識與當前的新學科聯絡起來,堅持完成學業。教師還要鼓舞學生與其他團體組織成員和專家進行交流,使他們能幫助自己的學習。“兩課”教師除了擔當學生學習的導學者、學習的鼓舞者外,最重要的是成為學生心靈的塑造者、觀念的引導者、時尚的指導者和道德品質的引路人。“兩課”教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使命。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拓寬了人們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克服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只側重於實用、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為,學生無論是接受何種教育,都要步入社會,具有社會性。因此,必須從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點出發,既要注重人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又要注重人的道德品質的教育,兩者不可偏頗,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能夠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正確把握人生的方向,有健康的思想意識和倫理道德觀念等,能夠尊重他人正確的意識和行為,成為誠信守法的公民。這過程中,“兩課”教師在教學中的育人作用,是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師所不能替代的,“兩課”教師在現代資訊科技條件下角色轉變的作用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倫理、情感與精神等素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教師不僅要做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要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者。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而且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運用多媒體技術,編制CAI課件,製作教學光碟和課件,能掌握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掌握學習過程的設計、管理和評價等。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對教學資源的蒐集整合和利用開發,是現代資訊科技條件下對“兩課”教師角色的基本要求。
二、現代資訊科技對“兩課”教師能力和素質的挑戰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現代資訊科技的環境下,“兩課”教師教學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物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了,“兩課教師”這“唯一重要”的角色不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其他新型的社會教育職業群體所分擔和分解,使人們頭腦中原有“教師”的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尤其是現代資訊科技的大規模製作,使人們明顯感到,傳統的“教師”角色,實際上被現代資訊科技的媒體所代替,如何勝任現代資訊科技條件下的教學工作?現代資訊科技對“兩課”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和課件的製作等教育的常規手段外,還要有更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境界,這對原來只需“動口”,不需“動手”的“兩課”教師來說,又是一場新的挑戰:
1、熟悉教學支援服務體系。學會透過設計、蒐集和綜合課堂的課件製作、學會下載網上釋出的資源和資訊。
2、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資源的使用方法。如對音像資料、教學光碟、隨身碟的使用。學會利用文字教材、直播課堂、網上課堂和討論、錄影帶、錄音帶、光碟、各種影片教育資源等,即以支援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一方面嫻熟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努力提高資源利用率,有效地發揮各種教學資源的作用。同時要將教學資源清單以及使用方法,及時向學生介紹,使學生能隨時借閱、複製、上網學習。另一方面又要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引導學生逐步自主完成學習。
3、學會製作教學材料。按教學設計所確定的'教學內容製作CAI課件、課程網頁、電子教案、自檢自測材料等,讓學生能得以利用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4、能組織教學。包括面授輔導、指導小組學習活動、答疑等,教師在網上解答學習提出的問題,尤其要結合各種教學媒體組織教學過程。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對網路資訊資源所提供的教育資訊進行精心的篩選、利用和評價,正確引導學生對資訊進行有選擇地消化吸收。
5、熟悉教材。對教材內容有深入的鑽研,對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等有較強的預見性,並由此做好大量、充分的準備工作,隨時隨地應對學生的諮詢或電話、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的提問,給學生以準確、科學、具體及時的答覆。
三、現代資訊科技不斷髮展決定了“兩課”教師教學角色的轉換
(一)現代資訊科技給教學帶來了變化
現代資訊科技主要指計算機技術、數字音像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網路技術、衛星廣播電視技術、遠端通訊技術、人工智慧技術、虛擬現實模擬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和資訊高速公路。這些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活動。具體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資訊的處理、傳播、管理方面。實現教學資訊處理數字化、儲存光碟化、顯示多媒體化、傳輸網路化、資訊組織非線性化,並可逐步實現學習資源系列化、教學過程智慧化和教學管理現代化。2. 在教材形態方面。除了傳統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出現了以多媒體計算機為工具的教學課件也稱為電子教材,三者構成了相互交叉的立體化教材格局。特別是計算機教學課件,以其豐富、多樣的資訊承載形式,靈活、方便的互動特點,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教學之中。3.教學環境方面。改變了傳統的粉筆加黑板這種單一的教學環境,實現了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組合教學環境,多媒體計算機網路個別化互動式學習環境,網上通訊、衛星遠端通訊等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等。4.在教學方式方法方面。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課件創設的啟發、引導式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過程。總之,現代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將使原來的教學模式、教學環境、教材形態、教學方式方法發生一系列的變革。
(二)、新形勢下“兩課”教師角色的轉換
為適應現代資訊科技給教學帶來的變化,教師就必須進行角色的轉換。
1.教師職能應從“教”轉變為“導”
在資訊時代,老師的角色將不再以資訊的傳播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為主,其主要職責應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其形式可表現為以下幾種:a引導。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b指導。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認知能力。c誘導。創造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d輔導。輔導學生利用各種便利手段獲取所需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完成學習任務。e教導。教師應做學生的朋友和榜樣,教導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種優秀品質,培養其區分良莠資訊的能力。
2.做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者
在資訊時代,知識更新速度極快,這就使得課程和教學形式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為了跟上這種變化,教師應具備課程設計和開發的能力,要以先進的媒體技術為基礎,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改革課程結構,制定最佳教學策略和資訊組織形式,重組課程傳遞方式,使之適應時代的變化。
3.做教育的研究者
由於使用了先進的媒體傳播技術,教師已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教育科研。教師要研究在現代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特點及規律;要進行教學實驗,研究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影響;要研究如何利用新技術提高學生高層次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研究如何利用最佳資訊呈現方式,突破課程中的重點、難點;要研究和評價網路提供的資訊資源,為充實和改變教學內容準備資料。
4.做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者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教師為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科學技術,就得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要不斷地提高自我素質,要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以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體系、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變化。
總之,為適應現代資訊科技對傳統教育活動的衝擊,高校“兩課”教師必須做好角色的轉換。只有在教育觀念上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職責,在教育發展中加強自身的提高和發展,才能肩負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參考文獻]
1.李江南 .論開放教育下的教師角色[J].內蒙古電大學刊
2.曹麥玲 .試論教師在現代遠端教育中的主導地位[J].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 報
3.許振立 .適應開放教育需要 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J].中國遠端教育
4.周志明 .論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和教師角色的轉換 [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5.謝海光.網際網路與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