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齒穿齦成語故事嚼齒穿齦成語故事 【注音】jiáo chǐ chuān yín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大將張巡守睢陽,被人尊稱為“張睢陽”。他作戰英勇,而且善於領導。在討伐安史之亂時,他經常大聲呼喊,鼓舞士氣,在一次動員大會上,他情緒激昂,嚼齒穿齦。 【出處】張睢陽生猶罵賊,嚼齒穿齦;顏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
分鞋破鏡的成語故事分鞋破鏡的成語故事 【拼音】fēn xié pò jìng 【成語故事】宋人程懷鵬舉被擄到張萬戶家作奴隸,娶張所擄宦家女某氏作妻。某氏見程懷鵬舉才貌非凡,不是久居人下的人,多次勸程逃跑。程懷疑妻子受張唆使試探自己,向張報告,某氏因此被逐。某氏臨行,脫下繡鞋一隻與程交換,期望日後相見。 【典故】
姑妄言之成語故事姑妄言之成語故事 【注音】gū wàng yán zhī 【成語故事】宋代文學家蘇軾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寫詩諷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貶到黃州。晚年又再次被貶到海南儋州。蘇軾到儋州後,因偏遠荒涼,常讀書寫作,邀請朋友“姑妄言之”講笑話,晚年寫笑話集《艾子》。 【出處】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奚
披髮左衽成語故事披髮左衽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在陳國閒居等待封官,不久吳王夫差滅了越國後,勢力強大,帶領披髮左衽的吳兵乘機攻打陳國,陳君連夜潛逃,孔子還是按計劃去主持祭祀儀式,被弟子們強拉上車,逃出陳國前往蔡國。 【出處】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先秦·孔子《論語·憲問》
封豕長蛇成語故事封豕長蛇成語故事 封豕長蛇成語故事1 【拼音】fēng shǐ cháng shé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伍子胥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復興吳國,並趁楚國內亂時出兵伐楚,將楚平王掘墓鞭屍。伍子胥的原好友申包胥奉楚昭王之命赴秦國求助,在秦哀公面前說吳國是封豕長蛇,一旦佔領了楚國就會向北發展,秦哀公
付諸洪喬成語故事付諸洪喬成語故事 【注音】fugrave; zhū hoacute;ng qiaacute;o 【成語故事】晉朝豫章太守殷羨,字洪喬,在離任時,很多人委託他捎帶書信回家鄉,因那時還沒有郵局,只有託人捎帶。他很客氣地接受了100多封信,可到了石頭渚就將信全部扔進河水裡。當人們收不到信總聯想到信是託
金針度人成語故事金針度人成語故事 金針度人成語故事1 【注音】jīn zhēn dù rén 【出處】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金·元好問《論詩》詩 【解釋】金針:比喻秘法,訣竅;度:通“渡”,越過,引伸為傳授。把高明的方法傳授給別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把高超的技藝傳授給人 【成語故
璞玉渾金成語故事璞玉渾金成語故事 璞玉渾金成語故事1 【拼音】pú yù hún jīn 【出處】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釋義】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用法】作賓語;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近義詞】璞金渾玉
嫦娥奔月成語故事嫦娥奔月成語故事 【拼音】cháng é bèn yuè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裡思過。 【典故
光彩奪目成語故事光彩奪目成語故事 【注音】guāng cǎi duó mù 【成語故事】西晉時期,荊州刺史石崇靠搶劫外地商人而積累了萬貫家財,被調至京城做衛尉,大肆揮霍。晉武帝的舅舅王愷也極力鋪張浪費,想辦法與石崇比富。王愷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光彩奪目的珊瑚送給他。王愷自嘆不如。
千里迢迢成語故事千里迢迢成語故事 【注音】qiān lǐ tiáo tiáo 【成語故事】傳說漢明帝時期,汝州南城秀才張邵與楚州山陽秀才正規化,兩人結伴到洛陽應試。他們結為莫逆之交,相約來年重陽在張邵家聚會。正規化因經商誤了約期,便自刎而死。他的靈魂千里迢迢去會張邵。張邵也千里迢迢去拜謁正規化的`屍體,之後也自
嘻嘻哈哈的成語故事嘻嘻哈哈的成語故事 【注音】xī xī hā hā 【成語故事】賈寶玉從外邊回來,見襲人不在,晴雯也不在,要喝茶與洗澡,小紅立即上前獻殷勤。寶玉覺得奇怪,但沒有別的`使喚的丫鬟只好將就。這時秋紋、碧痕兩個人共提著一桶水嘻嘻哈哈的說笑著進來,走路趔趔趄趄的,小紅只好知趣地走開。 【典故】只見秋紋
艱難險阻成語故事艱難險阻成語故事 【拼音】jiān nán xiǎn zǔ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勵精圖治,使晉國日益強大,準備挑戰當時的霸主楚成王。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親率大軍進攻曹、衛小國,楚成王派大將子玉前去救援曹,告誡子玉說重耳在外流亡19年,什麼艱難險阻都經歷過,得小心對付。 【典故】險
不毛之地成語故事不毛之地成語故事 【注音】bù máo zhī dì 【成語故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佔領鄭國的首都,鄭襄公見徹底完蛋,只好光著膀子向楚莊王跪地求和,答應鄭國土地可以劃給楚國,鄭人做楚人的奴隸,只懇求給一塊不毛之地度過餘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誠悔過,就答應了他的.求和要求。 【典
挺身而出成語故事挺身而出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唐朝初期,皇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威望,聯合密謀要殺害李世民。李世民得到密報,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出其不意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他們的部下率軍攻打玄武門,守將敬君弘挺身而出,英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 【典故】 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舊五代史
不死之藥成語故事不死之藥成語故事 不死之藥成語故事1 【拼音】bù sǐ zhī yào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有人把長生不死的藥獻給荊王門官拿進去時,守門衛士得知是長生不死的藥就自己吃了下去。荊王十分氣憤,要殺掉這個衛士,衛士託人向荊王說情,說自己是為大王試驗這藥的效果。荊王也就放棄殺他的念頭。 【典故】有
佛頭著糞成語故事佛頭著糞成語故事 【注音】fó tóu zhuó fèn 【出處】崔相公入寺,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為什麼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什麼不向鷂子頭上放?’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 【解釋】著: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頭上放糞也不計較
百戰百勝的成語故事百戰百勝的成語故事 【成語】百戰百勝 【注音】bǎi zhàn bǎi shèng 【出處】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孫子·謀攻》 【解釋】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相近詞】戰無不勝、所向無敵 【反義詞】一
百步穿楊的成語故事百步穿楊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戰亂紛紛,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但是這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出現了很多的名人和名將,秦國的白起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一年,白起帶領秦國軍隊去攻打魏國。 當時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士,當他獲悉白起要攻打魏國後,非常的著急。他知道,靠魏國的實力,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船行到江心時,他一不小心,隨身的一把寶劍便順著船舷掉到江裡去了。他急忙去抓,可是已經晚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寶劍滑入江中。船上的其他人都為他感到惋惜,而這個楚國人似乎並不怎麼悲哀,只見他胸有成竹地從布袋裡掏出一把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