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範文1

比多少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學習用簡短的句子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貓、小魚圖片和白紙若干

2、貓媽媽頭飾1個

活動過程:

1 匯入活動:

教師扮演貓媽媽:“小朋友們好!知道我是誰嗎?……你們能不能幫我喂喂我的貓寶寶呀?讓我先來教教你們怎麼喂貓寶寶吧……”

2 基本活動:

(1)教師示範:

a 先給小貓排隊

向幼兒說明要求,喂小貓的時候要說:“一隻貓吃一條魚”

c 引出多和少(貓的圖片比魚的圖片多1―2張)提問:為什麼這隻小貓沒有魚吃呀?幼兒討論,教師從旁引導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讓做得對做得好的幼兒上臺來邊做邊講

(4)鞏固複習:教師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兒來說操作過程

3 鞏固複習:

(1)教師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兒來說操作過程

(2)讓部分幼兒扮演小貓,部分幼兒扮演小魚,讓幼兒練習操作過程

(3)“送貓寶寶回家” ――讓幼兒把自己得作業放到教師指定的地點

活動延伸:

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玩具和器材讓幼兒更多的操作比較,加強記憶。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範文2

認識前後

目標:動力系統:對空間方位感興趣,積極參與操作和遊戲活動。

能力系統:

1、能夠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前後。

2、在教師的示範和引導下,能夠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前後。

知識系統:認識前後。

準備:一、教師教具

1、熊哥哥、熊妹妹、小袋鼠、小刺蝟、大蘿蔔

2、其他:黑板、磁扣

二、幼兒學具

1、《操作冊》第20頁

過程:一、匯入

有一天,熊哥哥去菜園裡拔蘿蔔,它使了好大的勁,可是蘿蔔一動也不動。熊哥哥趕忙叫來了熊妹妹一起拔蘿蔔,熊妹妹抱著熊哥哥的腰,“嘿呦、嘿呦”使勁兒拔,可是蘿蔔還是一動也不動。

小朋友,熊妹妹的前面是誰?(熊哥哥)

熊妹妹喊來小袋鼠一起拔蘿蔔,小袋鼠、熊妹妹和熊哥哥一起使勁,“嘿呦、嘿呦”使勁兒拔,可是蘿蔔還是一動也不動。

小朋友,熊妹妹的後面是誰?(小袋鼠)

熊妹妹的前面是誰?(熊哥哥)

這時小刺蝟跑過來幫忙,和它們一起拔蘿蔔。大家一起“嘿呦、嘿呦”使勁兒拔。

小朋友,小袋鼠的後面是誰?(小刺蝟)

小袋鼠的前面是誰?(熊妹妹)

蘿蔔終於被拔出來了!今天大家能吃到美味的蘿蔔湯了。

二、主體

1、回顧故事,解析知識點。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誰最先去拔蘿蔔的?(熊哥哥)

開始時熊哥哥拔出來了嗎?(沒有)

誰排在熊哥哥後面幫它拔蘿蔔?(熊妹妹)

熊妹妹來幫忙了,這時蘿蔔拔出來了嗎?(沒有)

後來誰排在熊妹妹後面拔蘿蔔了?(小袋鼠)

小袋鼠過來也沒有拔出蘿蔔,後來誰又來了呢?(小刺蝟)

誰排在隊伍的最前面?(熊哥哥)

誰排在隊伍的最後面?(小刺蝟)

小刺蝟來了以後蘿蔔拔出來了嗎?(拔出來了)

2、幼兒操作和練習。

幼兒自己操作,感知前後。

發《操作冊》第20頁,引導幼兒操作感知前後。

小朋友,看看《操作冊》裡有什麼?(公共汽車和一群小動物)

原來是一群小動物乘坐公共汽車去旅遊,請你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

這些小動物分別坐在什麼位置上?請你貼一貼。

小朋友,請你說一說,小動物們是按照什麼順序坐的?(老虎坐在上層的最前面,小牛坐在老虎的後面,河馬坐在上層的最後面,小狗坐在河馬的前面,小兔子坐在下層的最前面,小刺蝟坐在小兔子的`後面,熊貓坐在下層的最後面,狐狸坐在熊貓的前面。)

三、結束

總結回顧,自我評價。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範文3

《雙雙對對》

一、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對"一雙"、"一對"的概念不太清楚,經常會說出一些笑言。現在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找到一隻,丟了另一隻,或者是找到的兩隻不一樣。針對這種現象,我設計了雙雙對對這個數學活動,旨在幫助幼兒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並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一雙"、"一對"的含義。

難點:能準確將物品進行配對。

三、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雙"和"對"的含義。

2.能找出身邊成雙成對的東西。

3.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四、活動準備:手套、鞋子、筷子、襪子、茶杯一對、耳環一對、小熊玩偶一對、操作材料、貼紙等。

五、活動過程:

(一)分類遊戲,引出"雙"、"對"的概念。

1.教師展示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

教師:請你們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好嗎?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

【將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全部打亂放在一起,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分類、配對。】

2.觀察分類好的物品,初步瞭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分好的東西,說出分類的理由。

【這裡主要是為了引出"雙"、"對"的概念,讓幼兒瞭解一雙或一對由兩個組成,理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我們把他們叫做"一雙手套"、"一雙鞋子"、"一雙筷子"。

【向幼兒簡單介紹"雙"、"對"的含義及使用條件。】

(二)分類遊戲,進一步瞭解"雙"、"對"的含義。

1.教師展示茶杯、耳環、玩偶等物品。

教師:請小朋友再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儘量將這些東西也配成一雙或一對,並且說說分類的理由。

【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認知,並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都是有關聯的,我們將這兩樣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稱作"一雙××"或"一對××"。

(三)找找身邊成雙成對的物品。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東西呢?(比如:身體,教室環境等)請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可以成雙成對的。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成雙成對的東西,他們雙雙對對多漂亮啊!

【透過此環節進一步的讓幼兒理解了活動的意義,也增進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對幼兒的知識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強化本活動中所學經驗。

1.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操作材料,我們大家帶動動手將它們進行成雙配對。

2.教師展示幼兒操作材料,分組進行操作。

3.幼兒成果展示。

【這一環節裡,主要是考驗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並再次強化幼兒所獲得的經驗,對知識進行鞏固。】

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成雙成對的不僅僅是那些物品,我們人也可以成雙成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出去試一試吧!

(五)結束部分

遊戲《成雙成對》。

六、活動反思:

在"雙雙對對"活動中,幼兒掌握比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襪子,手套是成雙成對的,還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許多是可以成雙成對的,並能準確的用語言表述"一雙××"或"一對××"。幼兒對於該活動很感興趣,活動中表現的很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