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
中班指的是幼兒園裡由五週歲至六週歲的兒童所編成的班級。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透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瞭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準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膠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膠小籃、有洞塑膠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匯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裡、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裡、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膠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裡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裡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膠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裡的水跑到了盆裡。
幼B:籃子放到盆裡時籃子裡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膠袋裡的水流到盆裡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裡。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髒東西丟進河裡。
幼B:工廠裡汙水不能放到河裡。
幼C:看到河裡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汙水的叔叔把水變乾淨。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裡的水倒到水桶裡,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瞭解水汙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思維,理解相反的含義。
2、體驗遊戲的愉悅感,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能準確找出意義相反的事物,感知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特徵是相反的。
活動準備:
1、實物:箱子,皮球(大 小)棍(粗 細)線繩(長 短)純淨水瓶(冷 熱)書(厚 薄)秤砣和泡沫(重輕)橡皮泥和石頭(軟 硬)裝木珠的飲料瓶(多 少)
2、圖片:白天 黑夜 胖 瘦 上 下 睜眼 閉眼 笑 哭
活動過程:
(一)、透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相反的含義。
1、出示奇妙的箱子引起幼兒興趣。
2、透過箱子中的實物,幼兒觀察發現其不同,並積極用語言表述。皮球(大 小 硬 軟 粗糙 光滑)
小結:像這樣大和小、硬和軟、粗糙和光滑意思反著的就叫相反。
(二)、遊戲“找朋友”。
幼兒每人從箱子中摸一件物品,透過看、摸、掂等比較方式自主探索,自己發現藏在其中的相反面,找出與自己手中所拿物品相反的另一幼兒成為好朋友,並大膽積極的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有一瓶熱水,我有一瓶冷水,我的書薄,我的書厚……。
(三)、圖片遊戲“找相反”
啟發幼兒觀察大圖片,自己思考選出哪兩個是反著的,並用身體部位適當表現。
(四)說相反:
“請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相反的?”(延伸----------你怎樣把壞事情變成好事情呢?如把噪音變成好聽的樂音,引導幼兒向積極方面進行換位思維)
(五)師幼互動遊戲“說相反”,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結束活動:
孩子們聽音樂變換方式出活動室(如:腳步輕重、快慢、等等)。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三: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好玩的降落傘
好玩的降落傘
活動設計:甄甄
適用班級:中班
活動形式:分組(8-10人)
活動目標:1、激發幼兒對動手試驗的興趣;
2、透過試驗瞭解傘面大小對速度的影響。
活動準備:大小不一樣的降落傘人手一個、兩個同樣大小的小娃娃、大記錄表、貼紙
活動過程:一、出示兩個大小一樣的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兩位好朋友,他們倆一個叫歡歡,一個叫樂樂,歡歡和樂樂喜歡從空中跳下來的感覺,可他們覺得落下來的速度太快了,來不及看周圍的風景,想請小朋友幫他們出個主意,怎樣可以令他們落得慢些?(幼兒討論……)
二、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降落傘
師:我給他們準備了兩個降落傘,這樣他們就能從很高的地方慢慢的飄下來了,我們看看這兩個降落傘有什麼不一樣(一大一小),歡歡和樂樂帶上兩個不一樣大的降落傘後,落下來的速度會不會也不一樣呢?誰會落得更慢些?(幼兒猜測,講猜測結果在記錄表上表示)
三、實驗過程
師:現在我們來讓他們進行跳傘比賽,看看你們剛才猜得對不對。
1、 由一個老師到滑梯放,另一位老師帶著其餘孩子在樓下看結果。提問:是大的降落傘慢還是小的降落傘慢?
2、 玩降落傘,每個幼兒發一個降落傘,自由組合看誰的降落傘飛得高…..
3、 幼兒比賽,找個地方比賽,看誰的降落傘落得慢,並記錄結果。
4、 討論:為什麼小的降落傘一下子就降到地面,而大的降落傘是慢慢地飄下來?
三、小結
老師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提問,你覺得他怎麼會落得慢了?並要求他們詳細描述落得慢的樣子,引導他們知道這是空氣的作用――空氣在下面幫了他們的沒忙……降落傘在落下來的時候,空氣從下面托起他,所以他才可以慢慢落下來。
活動要點:
A、 製作降落傘注意的地方:傘面的大小,傘面的材料,物體的大小,重物放置傘的中心點。
B、 比賽
部分:在指定的高處,舉起雙手撐開降落傘讓其往下降,記錄降落傘停留空中時間的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