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精通初中物理教材的九大攻略

關於精通初中物理教材的九大攻略

為了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質量,這個學期,我們南寧市西鄉塘區教育局開展了教材研究的學科教研活動。活動中,我發現絕大多數老師對初中物理的三本教材不很熟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研活動的效果和業務水平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精通初中物理教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

一、要把握課標每一條要求

課標要求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中考考什麼的方向和要求。三本物理教材,共有十七章,221條要求,每一條要求都要把握好,決不能漏了,更不能丟了,否則,教與學就會迷失方向,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例如,對《溫度計》這節課,課標有三點要求:1.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2.瞭解並記住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3.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在這節課的一次賽課中,某教師很好地完成了第1和第3條要求,卻漏了第2條要求的教學,具體地說,就是漏了第77頁“小資料”內容的教學,這就漏了物理與生活和社會的聯絡,漏了豐富學生生活經驗的內容,漏了激起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機會,顯然他的這節課是失敗的。由於這種疏漏,學生對諸如“為什麼要用金屬鎢來做燈絲?”“為什麼用高壓鍋煮飯又快又省燃料?”“測漠河鎮的最低氣溫應該用哪種溫度計?”等問題,就難於回答。

那麼,怎樣把握每一條課標要求呢?第一,要明確每節課有哪幾條課標要求。第二,要帶著課標要求去鑽研教材。第三,在鑽研教材中迴歸課標要求。第四,在歸納知識中命制體現課標要求的題目。第五,在講評題目中鞏固和完成課標要求。例如,《摩擦力》這節課,其中一條課標要求是“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透過鑽研教材、歸納知識,緊扣知識點命制以下兩道題並聯系例項講評好,教學效果就會很好。

1.下列各圖中沒有摩擦力產生的是( )(多選)

2.關於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

A.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B.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

C.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D.物體間只有在發生相對運動時才能產生摩擦力

E.摩擦力有時也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F.兩物體只要相接觸就會有摩擦力

這兩道題涵蓋了這條課標要求中“存在”和“作用”這兩個知識點,學生掌握了,對有關問題都能順利解決。

二、要鑽研教材上的每一頁書

初中物理三本教材總共418頁,每一頁的內容設計都有編者的意圖,都很重要,鑽研教材時千萬不要輕易放過哪一頁。比如,教材封面上有大大的兩個字“物理”,第一節課就要給學生講清楚什麼是物理,說明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發展史已經起到和將要起到的重要作用,學習物理要透過聯絡生活和社會實際去醒悟,透過探究實驗去領悟,透過深度觀察、分析去感悟,最後用悟到的“理”去理解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物理問題。這樣講課既通俗易懂,又教會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

又如,教材第1頁“致同學們”也是不能錯過的。在這一頁裡,編者介紹了教材的編寫依據和特點,編寫各個欄目的目的以及學習物理的方法,其中特別倡導探究式學習,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物理要注重實驗,強調科學與實際、科學與社會的聯絡。這就告訴我們:物理來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要聯絡生活教,聯絡生活學,聯絡生活考。2010年南寧市物理中考題就考了“地震救生用的紅外生命探測儀”、“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低碳生話”、“冬奧會冰壺專案”、“上海世博會魚美人搬家”、“抗洪救災”、“浴霸”等聯絡實際的知識點。

再如,對教材八年級上冊第74頁章首圖“霧凇”這兩個很不起眼的字,2008年南寧市中考就考了有關的選擇題;第96頁的章首圖有一行多小字的說明,它包含著很多知識點;八年級下冊第60頁章首圖“極光”,需要鑽研才能給學生解釋清楚。

三、要鑽研教材每一章的標題

初中物理三本教材總共十七章,可以說每一章的標題也是該章書內容的濃縮,深入鑽研它們對教與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在複習時顯得更為重要。

比如,《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中的“透”意思之一是“透明”,如玻璃、水、冰等是透明的,可以用來做透鏡,分別舉出用這三種透明物質做透鏡的事例;意思之二是“透過”或“穿透”,光斜射入透鏡時會發生折射,而不像平面鏡,光只在鏡面上反射。從“鏡”字可以歸納學過的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潛望鏡,還有平透鏡、凸透鏡(老花鏡)、凹透鏡(近視鏡)、三稜鏡、柱透鏡、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本章重點學凸透鏡和凹透鏡,以及它們的應用。其中,側重學習凸透鏡在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中的應用。這樣去複習能讓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教學效果顯著。

又如《第五章電流和電路》,“電流”中的“電”指的是“電荷”,“流”指的是“流動”或“移動”,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導體裡的自由電荷要能定向移動就必須有電源(電壓)來驅動,同時電路必須是通路。此外,電流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它的大小可以測量和計算出來,方向規定為正電荷移動的方向。“電路”中的“電”指的是“電流”,“路”指的是“路徑”或“通道”。電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組成,有通路、斷路和短路三種狀態,其中短路又分為整體短路和區域性短路。電路可分為基本電路、串聯電路、並聯電路、混聯電路和特殊電路(開關跟其中一個用電器並聯)。透過這樣鑽研,在複習時能以標題為線索將整章書內容串聯起來。

四、要鑽研教材中列舉的每一個事例

初中物理三本教材共列舉了約440個事例,體現了物理學科密切聯絡生活和社會的特點,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力求生動活潑,讓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親切而有趣,為此,要深透鑽研每一個事例。第一,在研究教材時將有關事例分章彙集,經常閱讀。第二,領會每一個事例的意思,弄懂所涉及的知識點。第三,挖掘事例的教育意義。第四,以事例為素材命制題目。第五,教會學生回答相關問題的方法。例如,《第一章 聲現象》中的事例“音樂家貝多芬利用骨傳導進行音樂創作”,雖然只涉及“固體能傳聲”一個知識點,但可以將音樂巨人不屈從命運、努力克服困難的精神作為德育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鼓舞學生。

有的事例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如“燈泡燈絲斷了再搭上,比原來更亮了”,就包含電壓不變時,電功率和電阻關係的知識,以及導體電阻與其長度、橫截面積關係的知識。深入研究、充分利用這類事例有助於透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要鑽研教材中的每一幅圖

初中物理三本教材共有573幅圖,相對於2001年改編之前的舊教材來說,新教材更是圖文並茂、畫面生動、內容簡明易懂。可以說,圖片幾乎佔據了教材的半壁江山,不精通圖片就不能精通教材。

怎樣精通圖片呢?第一,要弄懂編者編輯該圖片的意圖。第二,弄懂該圖片所要說明的知識點。第三,利用圖片材料進行命題。第四,對同類圖片進行歸類和拓展。比如,八年級上冊第68頁“圖3.4-1眼睛的結構”(如圖1所示),編者用該圖替代了繁雜的語言,表達了“瞭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的課標要求。教師鑽研時要弄懂正常眼、近視眼、遠視眼的結構特點和成像光路圖,特別要弄懂三種眼睛的晶狀體的不同之處。然後,由眼睛的結構拓展到照相機,命製出這樣的選擇題:“對於人的眼球和照相機結構的對比,比喻不恰當的是( )。A.正常眼的眼球好像一部可以自動調焦的照相機;B.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C.視網膜好比照相機的膠片;D.睫狀體改變晶狀體的厚度相當於照相機的‘光圈’。”

又如,八年級下冊第25頁圖7.1-1(如圖2所示),圖中數理知識相互滲透,是很重要也很熱門的考試題材。該圖本是單一地研究R不變時,I跟U的關係,但是,深入研究這個圖,就可以嘗試就這個圖將電學的六個量——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熱,結合串聯和並聯電路的知識提出許多個電學問題。

六、要做好教材每一處的研讀筆記

這裡所說的筆記,是師生鑽研教材時和教學過程中的知識收穫濃縮而成的精華,它對指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很大的幫助。那麼,怎樣做筆記才有利於教與學呢?第一,最好將每一章的課標要求中的“知識與技能”抄在章首,以便教師按要求去教,學生照要求去學,教學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第二,書本上重要的內容、概念、定律、公式等要畫線、加點、加框。第三,圖的下方適當做,筆記。比如,對九年級課本第99頁圖14.6可筆記“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實現沉浮的”。第四,課本中所有提出的問題都要做簡要回答的筆記。比如對八年級下冊第48頁的問題:“為什麼電爐絲熱得發紅,而(與之串聯的)導線卻幾乎不發熱?”可筆記“據Q=Rt,I、t相同時,Q與R成正比”。第五,對每一道練習題都要做簡單明瞭的答案筆記。第六,研究教材或平時做題時總結出的一些重要結論、規律、方法和公式等,都可以形成筆記。

七、要鑽研教材中的.每一個實驗

初中物理三本教材中共有61個演示實驗、43個探究實驗和65個“想想做做”的動手實驗,這些數字表明瞭實驗在物理學科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多麼重要!要想精通物理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就一定要深入鑽研每一個實驗。

對於課堂演示實驗,可按照“三部曲”進行研究。第一,知道在實驗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以此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第二,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些)現象”,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三,懂得“得到了什麼結論”,以此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八年級下冊第68頁的“奧斯特實驗”,現象:1.直導線通電時磁針偏轉,斷電時磁針不轉;2.改變電流方向,磁針轉向也改變。分析:1.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和磁針的磁場發生相互作用;2.電流方向改變使導線周圍磁場方向也改變。結論:1.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2.通電導體周圍的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

對於學生的探究實驗和課後的動手實驗,可按照“七個步驟”來進行,即“提出問題→猜想或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這七個步驟也是探究性學習的步驟。例如,八年級上冊《五、探究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用近5頁的篇幅推薦了這一研究方法,編者的意圖是很明顯的。

對於一些熱門的重要實驗要進行歸納和總結。比如,測一個胡蘿蔔的密度,可歸納出五種方法:1.直接用天平稱m,用量筒測V;2.將胡蘿蔔修成規則形狀,用刻度尺測V;3.用下沉排水法測;4.將胡蘿蔔挖空,讓它漂浮,用平衡法、排水法測;5.將胡蘿蔔修成規則柱體,用對地壓強法測。這五種方法綜合了密度和重力、質量、體積、浮力、壓強等知識。又如,測牛奶的密度,往往藉助水用兩種方法測:1.取展開求得;2.取展開求得。考核密度的實驗,都離不開以上這七種思路。

八、要擴充套件教材的一些例題和練習題

學習物理應該堅持做到“課前預習,課間認真學習,課後複習,鞏固練習”,其中每個環節包括“鞏固練習”都不能忽視。可以說,沒有一定練習的積累,就不可能達到物理學習的質的飛躍。但是,初中物理三本教材總共只有14道例題、335道練習題(節均不足4題),很顯然,這一點練習量對理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又不能採用跟素質教育精神相違背的題海戰術,因此,需要對一些例題和練習題進行擴充套件,以做到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以九年級物理第85頁“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題練習為例:“圖14.2-12的兩個容器中盛同種相同質量的液體,哪個容器底受到的壓強大?”練習時要強調本題已知條件為“同種液體”、“相同質量”、“容器”,所求物理量為“液體的壓強”,所考核的知識點為P=F/S=ρgh。題目重新設計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改變容器的高度、底面積、形狀等;2.兩容器裝相同質量的不同液體;3.兩容器裝不同質量的相同液體;4.兩容器液體對底的壓強相同,比較兩容器液體對底面的壓力大小;5.兩容器裝同種液體且液麵高度相同,比較兩容器液體對底面的壓強、壓力的大小;6.兩容器裝不同液體且液麵高度相同,比較兩容器液體對底面的壓強、壓力的大小;7.求以上各情況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等等。掌握這些設計的思路和方法後,就能觸類旁通,擴充套件教材練習。同樣,對一些優秀的課外練習題,特別是優秀的中考題,也可以重新設計。

九、要將教學內容匯成一個個專題

能否將所教所學的知識匯成一個個專題,是對是否精通物理教材的一種檢驗。形成專題可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條理化和規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