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說課稿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教材地位

從教材體系看,第三課講“企業和經營者”,從微觀的層次描述了國民經濟的細胞,第四課講“產業和勞動者”,則要從宏觀的層次上剖析國民經濟的“經脈”,而本框又是第四課的開篇之作,起到很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看,經濟結構調整和新產業格局形成是關鍵性問題,而結構調整的難點和重點都在農村和農業上,所以學習好本框內容可以得出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深刻體悟。

教學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三大產業、農業和鄉鎮企業的有關知識;透過對我國農業的地位、現狀的認識,加強學生對農業的憂患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首位的觀念;並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農業問題的有效辦法。

知識和技能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三大產業、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農業、"兩高一優"、鄉鎮企業。

方法和過程目標:透過指導學生自學,提高學生歸納、觀察、發現問題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引導學生對我國農業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透過學生自學,對糧食等農產品供給仍然偏緊的事實進行形象、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教學重點、難點

結合上面的理解,加上學生離農村生活較遠,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我把本框的重點確定為讓學生體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引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強烈願望,難點確立為對如何走高產、優質、高效道路有一定的理解。

二、 說教法學法構思

(一)教學設計

根據本框教材理論知識的特點以及學生髮展為本的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展開教學,輔之錄影、投影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二)學法設計

引導自學,提出疑問。課前組織學生進行預習,自行歸納出本課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並提出疑問。這一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質疑能力,及抓住重點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詩句匯入新課:

曹操有兩句名詩:“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憑藉著這兩句名人的詩句,杜康酒竟得以千年不衰,名揚天下。(學生思考:酒從生產到出售需要哪些環節呢?輕鬆開場,激發興趣。)(二)講授新課

對於GDP、GNP部分的教學

展示教材98頁“我國三大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圖”,並補充美國三大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圖。我先介紹GDP和GNP的相關知識,可以由“姚明在美國NBA打球的收入”釐清兩者關係:姚明的收入應計算在中國的GNP中,或者計算在美國的GDP之中。然後結合圖表讓學生進行縱橫比較,並討論兩個問題:①統計GDP或GNP的.意義有那些?

②透過比較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兩點結論。(這樣便於學生理解,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很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對於農業部分的教學

1、由於這部分知識點多且零散,所以透過呈現“先行組織者”的方式,讓學生首先做到心中有數:①農業的含義和分類、②農業的作用、③我國農業的現狀(成就和不足)、④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意義、⑤如何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⑥同時要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2、農業的含義和分類由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我結合溧陽板栗和螃蟹的生產幫助學生加深對含義的理解,匯入農業的作用。

3、讓學生分析教材99頁第三自然段多農業作用的描述一共講了幾個層次,師生共同探究後概括出農業的四點作用:一個形象比喻,三個方面切入。“一個形象比喻”是指農業是國民經濟這座大廈的基石, 學生討論:為什麼糧食是基礎的基礎?(從我國的現實糧食供給來討論,假設我國有錢去國外購買糧食去分析,“飯”的漢字構造分析)

5、多媒體出示美國農場與中國農田在農忙是的情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國農業技術裝置的落後,從而引出應大力發展農業。用民謠“想的是先富快富,盼的是政策穩定,缺的是資金技術,愁的是沒有銷路”引出如何來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然後透過學生討論、畫圖表、創設情景等方法,從政策、科技、投入、產業化四個方面啟發引導學生掌握這一內容。

6、因為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問題是目前的新問題,也是學生比較難以明白的內容,事實材料來幫助學生形象地進行認識,這裡主要是檢查學生的調查報告。並調取相關資料以天目茶場"公司+農戶"模式的產業化經營為例加以分析說明。

7、農村經濟“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請同學談談自己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鞏固

1、先請同學們總結。

2、教師引導: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深刻的理解了農業作為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國農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要知道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就非常困難,農業社會就難以穩定,農村經濟就難以發展.以致於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以,這些年來黨和國家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探索農業發展之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總之,“三農”問題的解決,任重道遠。

3、佈置兩道典型題目,當場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