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課堂實錄
導語:理解課文中“自然之道”的含義。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豐富見聞,能聯絡生活和閱讀中的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自然之道課堂實錄,歡迎閱讀參考。
自然之道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請大家認真看我寫課題。來,讓我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大家看這個“道”字,你們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
生:“道”有道理的意思。
生:還有“道路‘的意思。
生:我知道它還有“說”和“道德”的意思。
生:它還有一種意思是“道教”。
師:看來,這個“道”字的意思還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裡又是什麼意思呢?
生:我認為是“道理”和“規律”的意思。
師:你的理解很正確。那課文到底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和規律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帶著問題,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大家把課文都讀了一遍,那課文到底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文中有一段話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們,找到了嗎?誰來讀一讀。
生讀: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師:就是這段話,同學們,不動筆墨不讀書。讓我們拿出筆來把這段話做上記號。
生做記號,師巡視。
師:做好記號後,請放下筆,讓我們雙手捧起書,把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一起讀一遍。
全班齊讀。
師:多整齊的朗讀啊!同學們,看看像名言警句似的這段話中,第一句話是:人是萬物之靈(板書)
師:再看看第二句話,如果請大家抓住其中的兩個關鍵詞,你會抓哪兩個?
生:我會抓“自作聰明”和“反面”。
師:誰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抓“自作聰明”和“走向反面”。
師:你真會學習。(板書:自作聰明走向反面)
師:誰來說說“自作聰明”是什麼意思?
生:“自作聰明”就是自己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並不聰明。
師:那文中的我們自作聰明做了一件什麼事呢?請同學們默看課文,待會看誰能用最簡潔的語言告訴我們。
生默看全文。
師:很多同學都想和大家交流了,那讓我們聽一聽。
生1:課文寫了我們自作聰明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數十隻幼龜的故事。
師:從你的回答中,讓我們知道了故事發生的原因和結果,可是故事的經過卻不太清楚。
生2:課文寫了我們自作聰明救了一隻幼龜後,讓巢穴裡的幼龜得到錯誤資訊,它們爭先恐後地魚貫而出,引來許多食肉鳥,最後害了數十隻幼龜的故事。
師:短短的幾句話,就讓我們明白了整個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你真了不起。
師:同學們,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人類,本想保護幼龜,可自作聰明卻讓事情走向了反面。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
師:“道”還有“規律”的意思,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的3——8自然段,一邊去默讀一邊去發現自然界中到底存在怎樣的規律?
生默看課文3——8自然段。
師:誰來說說,你發現了怎樣的規律?
生:我發現幼龜在離巢進入大海之前,都要派一名偵察兵出來,先看看外面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它便會爬向大海,其他幼龜也就跟著爬出來;如果偵察兵發現不安全,它就會返回龜巢,把資訊告訴自己的同伴。
師:是呀,這就是幼龜的生存規律。我們人類之所以讓事情走向了反面,是因為
生1:是因為我們在這之前根本不知道幼龜有這樣的生存規律。
生2:是因為我們違背了幼龜的是生存規律。
師:我們因為不瞭解、不遵循幼龜的生存規律,自作聰明,害了數十隻無辜的幼龜。同學們,在我們身邊有沒有聽過、見過這種違反規律,自作聰明的事呢?
生1:我看見一個關於小雞從蛋殼裡出來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看見一隻小雞就要從蛋殼裡出來了,可蛋殼卻還沒有完全破,小孩出於好奇,用手把蛋殼撥了,小雞出來了,可過了不到5分鐘,小雞便死了。
師:多可憐的小雞呀。
生2: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條小金魚,我特別喜歡。每天只要我有時間,就會去瞧一瞧金魚。可是,一連過了好幾天也不見它長大一點,我很是著急。這時,我突然想起媽媽為了讓我快快長大,總是給我買很多好吃的東西。於是,我就把自己最愛吃的巧克力、薯片拿來放進了魚缸,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心愛的金魚就死了。
師:多善良的孩子呀,只可惜好心辦了壞事。
生3:我的爺爺生活的村子裡,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那裡的人們經常在那裡洗衣、洗菜。可是後來人們為了致富,在小河裡餵了許多小魚、小蝦,為了讓小魚小蝦快點長大,人們就往河裡倒糞便。沒多久,河水遭到了汙染,小雨小蝦都死了,人們的飲水之源也遭到了破壞。
師:看來,我們人類自作聰明時,還會害了我們自己。
同學們真了不起,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和大家剛才說的一個個事例中,我們還悟出了我們的生活之道。(板書:生活之道)
師:同學們,為了讓這樣類似的事情不在我們身上重演,為了讓課文中的道理時刻警醒我們,讓我們再次捧起課本,一起讀這段話。
生齊讀最後一段話。
師:聽著同學們擲地有聲的朗讀,我也想讀讀這段話。不過,大家可要仔細聽,看看能聽出什麼?
師讀最後一段話。(故意漏掉“可能”)
師:誰聽出了什麼?
生:您把“可能”這個詞讀丟了。
師:你真是個善於傾聽的孩子。
師:那“可能”這個詞能不能丟到呢?
生:我認為“可能”不能丟。因為我們自作聰明時,的確會讓事情走向反面,但有時也可能走向正面。
師: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自作聰明走向正面的可能性很小。同學們從剛才句子的對比中,你們能感受到我們在語言表達時要注意什麼嗎?
生:我們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
師:是的。請大家看課後習題第三題。誰來讀下面這段話?
生讀:太平洋綠龜的體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巢而出,爭先恐後爬向大海。
師:這裡有兩個帶點的詞語,他們是“左右”、“一般”,能去掉嗎?
生1:我認為“左右”這個詞不能去掉。因為太平洋綠龜的體重有的可能低於一百五十公斤,有的比一百五十公斤要多,有的還可能正好是一百五十公斤。
師:你說的很有道理。那“左右”能不能去掉呢?
生2:“左右”也不能去掉。因為幼龜除了有的在四五月間離巢外,有的可能在三月尾或六月頭出來。
師:看來,加上“左右”“一般”會讓句子表達的是意思更為準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再次去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生齊讀。
師:課文學完了,那大家覺得課文中的故事怎麼樣?
生1:我覺得這個故事很有趣。
生2:課文中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幼龜原來還有這樣的生存規律,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
生3:課文中的故事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認為很有意義。
生4:這個故事能帶給人啟發。
師:是呀,這麼有趣,還能帶給人知識和啟發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來讀一讀。
指名分段讀,適時指導。
師:葉聖陶先生說過:一篇課文就是一個例子,是我們學習寫作的例子。那這篇課文能給我們的寫作帶來哪些啟發呢?大家可以瀏覽一下課文,也可以和同桌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交流。
生1:學了這篇課文,我知道我們以後寫作時要注意用詞的準確性。
生2:有時候人物的心情可以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表達。比如課文的第7自然段裡:“天哪!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從這句話裡我們能感受到人們深深的自責,緊接著從人們救幼龜的動作描寫中也感受到人們的懊悔。
生3:這篇課文的學習還讓我知道寫作時要前後照應。比如:第4自然段中“那隻嘲鷹眼見到手段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和第8自然段中“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這兩句話前後照應。
生4:我還知道文章的開頭就可以從故事發生時開始寫。
生5:這篇課文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寫一件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透過一件事情告訴人一個道理,(板書:事——理)其實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裡,就蘊含著很多深刻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聽過、見過自作聰明的事,那我們有沒有做過自作聰明的事呢?(有)看來大家都有材料可寫了,我們就可以把文中的最後一段用作自己習作的最後一段。
師: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生1:學了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生2:學了這篇課文給我的寫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生3: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不小忍則亂大謀。
師:我知道你的意思是:小不忍則亂大謀。
師:同學們有收穫,我真為大家感到高興。一課一得。隨著時間的積累,大家將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