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列子的養生之道

列子的養生之道

列子,即列禦寇,是戰國時期身居鄭國(今河南省鄭州市區)的一位隱者,所著《列子》被認為是道教經典著作之一。原書八卷,早已亡佚,今本《列子》系魏晉間人託名之作,但確能反映列子的學術思想。該書用較多的篇幅闡述養生之道,這些論述至今仍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清虛無為 順乎自然

列子的思想屬道教範疇,道教思想的鼻祖是老子,“清虛無為”是由老子提出而列子有所發揮的。“清虛無為”的核心是“無為”,列子認為,“無為”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它“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能長,能園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涼,能浮能沉,能宮能商,能出能沒,能玄能黃,能羶能香”(《天瑞》)。《黃帝》篇圍繞“無為”講述了十九個故事,雖然這些故事不相連屬,但總的內容是講身心修養和怎樣掌握這個規律的。其中一個故事是說孔子在呂梁觀望一個漢子在大瀑布下漂游,只見那漢子在水中出沒自如,邊遊邊唱。孔子很驚訝,問他有什麼道術?漢子說,我只是順水勢的規律而不憑個人的好惡,這就是我能出沒水中的`原因。

列子在《力命》篇中指出,人的生命是“天福”、“天罰”、“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這裡所說的“天”與“命”,乃指自然界不可抗拒的運動規律。順應這種規律,就可以長生。《天瑞》篇說:“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耳,四時耳”。這種順乎自然的思想在《黃帝內經》裡闡述的更精闢、更具體,《素聞·四氣調神大論》就是講人與四時怎樣協調統一的,這種“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養生理念,已被許多人所接受並在實踐著。

涵養元氣 樂而忘憂

元氣在《列子》中稱為“道”、“太易”、“機”。“道”即是“氣”,即是“機”,即是“太易”。“機”是講運動形態,“太易”是講原始狀態。元氣在人身的運動形態是不易覺察的。《黃帝》篇有一則列子問關尹的故事,列子問:“道德最高的人不會窒息,入火不會燒傷,騰空行走而不恐懼,他們依靠的是什麼?”關尹道:“是純氣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就是說,他們依靠的是純化本性,涵養元氣,保持品德,而不是執意取巧的伎倆,所以能夠通向自然。

《仲尼》篇記述了孔子的一段話:修養身心,不管處境是窮困或是顯達,都要抑制心中的憂亂,這就是“樂天知命故不憂”。憂,本身就是致病因素,它能傷害人元氣,派生許多疾病,而“樂而忘憂”就能涵養元氣,不生疾病。《周穆王》篇記述古代宋國一個叫陽裡華子的人,中年患健忘症,占卜不靈,祈禱不驗,用藥無效,後來魯國有個儒生用感化心靈的方法治好了他的病,這可以說是心理治療學的最早例項。《黃帝內經》中有九氣致病的專述,還有以情勝“憂”的治療方法,可以看出,《黃帝內經》情志致病的理論與治法,與道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絡。

尚柔主靜 貴在專一

以柔勝剛,以弱勝強,是《列子》養生理論的基本理念。《黃帝》篇曰:“天下有常勝之道,有不常勝之道,常勝之道曰柔,不常勝之道曰強。”氣功就是以柔弱勝剛強的健身之法。這種方法在老子《道德經》中就有闡述,曰:“虛其心,實其腹”。“虛其心”就是神向下,“實其腹”就是精向上。氣功是以靜坐求功,調息呼吸,意守丹田,這種形靜氣柔的方法,比起剛強之法,有不可言喻的功效。但列子在強調柔法的同時,並不排除剛強之法。《黃帝》篇引粥子的話說:“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主張柔中求剛,弱中求強,可見他是以柔弱為基,柔中寓剛,這種認識至今仍是氣功理論的核心。

養生貴在意念專一,老子說:“神得一以靈。”《列子》則輔以故事闡明,最有趣的故事是“僂者承蜩”,是說孔子在林中看到一位駝背老人正在粘蟬,其準確程度竟像用手取物一樣容易,孔子嘆道,太奇妙了。問之,你有道術嗎?老人在說明練習的刻苦性後說:雖然天地廣大,萬物繁多,但我只看見蟬的翅膀,不回顧也不側視,不容任何事物來分散我的注意力,這樣怎能會捉不到蟬呢!孔子聽後對學生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僂文人之謂乎!”可見,煉氣化神,意念專一,是以柔制剛,以靜制動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