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與朱元思書》教案

《與朱元思書》教案

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案,供大家參考和借鑑!更多資訊盡在教案圈子!

《與朱元思書》教案(一)

【教學目標】

㈠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文言語感,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鑑賞與寫作能力。

㈡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善於透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透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透過反覆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疑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

1.匯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餘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齊讀、範讀、聽讀等)來培養語感,初步感知內容。

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可先由學生髮現、質疑、討論、總結,然後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

鳶(yuān)飛戾(lì)天經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藉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透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並設定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節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彙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藉;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綸:籌劃……

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於發現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注重品讀,透過適當的點撥啟發,引導學生去質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力的詞彙,表現景物特徵,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於景。

(5)整體佈局巧妙,結構安排得當。採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四、在創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作現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定一個小小的遊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遊,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援人數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

2. 導遊篇:“美麗的富春江”。

課堂實錄片段

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師:這篇小品文清麗脫俗,可圈可點,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現在,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品讀品讀,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麼妙法使美景躍然紙上?

生:仔細品讀

師(提示引導):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小組討論交流。

生:展開交流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說說看,作者到底用了哪些方法來描繪景物的?

生(1):我個人認為,原文的字詞精緻,富有表現力。

師(鼓勵地):很好,能具體舉例說說嗎?

生(1):比如說“天山共色”,“共色”兩字不僅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還暗含著形體感,讓人彷彿眼前就現出:青青的山靄漸漸消逝,溶入藍藍的天空,慢慢合為一體……這境界是多麼悠遠又闊大。

師(感慨地):說得真好!“共色”兩個字就彷彿在我們眼前拉開了一幅畫,可見作者用字多麼精緻。同樣富有表現力的詞彙還有嗎?

生(2):還有,像“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人的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生(3):我也很有同感,讀著讀著就不禁想起一些很美的詩詞。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就會想起《三峽》中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讀“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就會想起“疏梅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很美。

師:(讚賞地)**同學分析的太棒了。除了字詞富有表現力,具有畫面感外,還有別的好方法嗎?……(啟發地)比如寫景的角度、方法、修辭的運用……

生(4)(舉手):文中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這樣文章顯得更生動形象。

師(點頭):能具體說說嗎?

生(4):對偶到處都是。還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是比喻;“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是擬人。

生(5):我們小組認為寫景角度的變化,也是一個好方法。分別從顏色、形狀、聲音各個角度進行描述。

生(6):還有情景交融。看到這樣的美景,作者想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避世退隱的心跡,很有陶淵明的味道。我想正因為如此,他筆下的景色才有一種澄澈透明的美。

師:集體的力量真是偉大呀,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我想請教一下,你說,在這短短百餘字的短文中,作者寫了水、魚、樹、鳥、蟬等等這麼多事物,為什麼卻沒給人凌亂、堆砌的感覺呢?

生(7):是因為結構安排得好,思路很清晰。這一點剛才我就提出過,但他們(指小組其他成員)否決了。

師(驚奇地):為什麼呢?

生(7):他們認為景寫得美,寫得好與結構沒有關係。

師(轉頭問):大家認為呢?

生(8):肯定有關係。就像畫畫一樣,如果沒有構思好,這裡畫一筆,那裡畫一筆,就算每一筆都很好,也不會是一部好作品。

師:對,平常我們寫作文不也有這方面的要求的嗎?那,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結構如何個好法。

(教師與同學一起分析,共同完成板書)

師生(分析):第一段,總述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全景,總領全篇。

第二段展現“水之異”。“水皆縹碧……直視無礙”描繪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描繪水之急。

第三段展現“山之奇”。“夾岸高山……千百成峰”,用樹之奇襯山之勢,pincai.com寫出了山的峻峭;“泉水激石……猿則百叫無絕”,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山之聲的美妙;“橫柯上蔽……有時見日”,從視覺的角度,在光與影中展現山之色。

全文采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教學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但這往往又是很枯燥的。因此,怎樣讓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能充滿趣味,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應是教學之首務。教學中發現注重這幾個環節的設定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一、重視匯入。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如一幅水墨畫,所以採用畫面加音樂的形式來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可充分利用古文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過介紹歷史典故、人物故事、事件背景、成語由來等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二、注重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極為有效的方法。在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既不枯燥,又能培養語感。同時朗讀還應與聯想想象有效結合,既有助於理解,又有助於背誦。

三、小組合作。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有工具書的輔助,便於開展小組合作,調動學習主體的熱情,再適當教以方法,開展小組競賽,提供展示成果的平臺,便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中一定要有思考和發現,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讚賞個性化的發現,珍視閱讀體驗,總會有意外的驚喜。

點評

這個教學片斷的重點把握比較準確即透過反覆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從教學實錄中看,授課教師基本上是落實了自己的教學設想,特別是對文章語言的品讀,可以看出教師對文章的鑽研和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也可以看出學生活躍的思維。但從案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時安排”及“教學反思”的後兩點上看,似乎教師想要解決的問題太多,《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精緻的美文,上這樣的課,把“合作學習”和“口語交際”“寫作”等內容都攏進來,是否必要?建議“課時安排”為一節課。

《與朱元思書》教案(二)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的內心感觸。

3.熟練地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疏通文意並熟練地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認知生字:湍軒邈泠嚶鳶窺柯

2.熟讀課文,瞭解大意。

3.閱讀《三峽》,準備比較閱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匯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吧?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大家可以透過比較閱讀,看看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麼異同。

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縹(piǎo) 湍(tuān) 軒(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嚶(yīng) 鳶(yuān)

窺(kuī) 柯(kē)

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可以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

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要求: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自主學習,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

補充註釋:

風煙俱淨:全,都。

任意東西:任憑江流飄蕩而或東或西。

一百許裡:餘。

天下獨絕:極頂。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勝過,超過。

泉水激石:衝擊,沖刷。

好鳥相鳴:美麗的鳥兒。

在晝猶昏:猶如,如同。

b.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搞不懂的問題,透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弄懂全篇。

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d.繼續朗讀課文,以至成誦。

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透過以上學習,我們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瞭解。若要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還應怎樣做呢?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提出問題,供大家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集中歸納到以下幾點,透過合作探究,做出解答,最後統一認識)

1.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劃分本文結構,概括段落大意。

3.本文主要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目的是什麼?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5.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

1.本文主要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的奇山異水。中心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第一段總領全篇,點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第二、三段分寫,緊承上文,具體而細緻地分別描寫異水和奇山。

3.主要採用了描寫的手法,表現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許裡)水之清澈和兩岸夾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可以看得出來。

5.本文是一篇駢體文,語言優美,採用以駢為主,駢散結合的寫法,且講究對和聲律。

(這一問題教師可以主講,結合學過的課文《陋室銘》,指導學生能分辨課文中的駢句和散句即可,不必細究)

探究景物描寫的特點

請學生談談本文在景物描寫上的特點,並用同樣的方法,做口語片斷練習。

教師提示:

1.抓住了景物的特點,突出了“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採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物件形象鮮明,富於生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誇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對偶);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擬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教師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學生邊談,教師邊歸納,寫在黑板上。

1.相同之處:

都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突出描寫了山水的景色,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和熱愛之情。

寫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側重寫山,突出了山勢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處:

寫作目的不同:《三峽》主要是為了客觀地介紹地理知識,而《與朱元思書》則突出了對大自然的讚賞,而且寫出作者的內心感觸。

在描寫上:《三峽》在寫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時的變化;寫山時,還突出了山的連綿不斷。

在形式上:《三峽》是散文,而《與朱元思書》是駢文。

(這一環節,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教師要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

教師小結

山川景色,古來共談。當我們手捧書卷,領略這些美文的時候,我們彷彿置身於山水之間,眼觀自然之象,耳聽天籟之音,身感物外之趣,雜念頓然消逝,心靈得以淨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國的青山綠水,飽覽大自然的旖旎風光。

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遊覽當地的山川等名勝,寫一篇遊記。

點評:

本教學案例根據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既切中教材的知識點,又把握住教材的人文因素,有利於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強化基礎訓練,重視知識積累,符合本學段學生的需求。感悟體味語言,則抓住了語文教學的特質。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教案中得到較好的體現。問題的設定富於啟發性,能充分引發學生的想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比較閱讀,是本教學案例的一大特點,它不僅有利於溫故而知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而且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種借鑑。另外在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方面,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方面,也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