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端午節的習俗
揚州民間過端午節,內容尤其豐富有趣。
菖蒲插門:
民間認為農曆五月是“五黃毒月”,揚州人是忌諱在五月舉行婚娶喜事的。立夏一過,天氣漸熱,“五毒”就孳生活躍起來。揚州人認定的“五毒”是蛇、蠍、蜈蚣(揚州人叫“百腳”)、蟾蜍(揚州人叫“癩蛤蟆”)、壁虎。民間有用菖蒲、艾草插在門頭上避邪的習俗,據說菖蒲形如劍,“五毒”自然不敢登堂入室了。
戴“百歲索”,背布老虎:
端午節揚州的孩子們穿戴上虎衫、虎兜、虎鞋,揹著布老虎,鞋底還繡有“五毒”踩在腳下, 臉上塗著雄黃酒,額上有大人蘸雄黃、硃砂寫的一個“王”字,藉助虎威來驅邪避惡;頸項和小手腕上戴著紅、黃、青、白、黑五色絲線“百歲索”,傳說代表陰陽五行的五色絲也能避邪驅惡。人們在衣襟上掛上一串五色絲纏繞的香袋,香袋裡一般裝著配製的白芷、蒼朮等芳香類中藥。
戴石榴花:
過去揚州的女子逢年過節都要戴花,有製作的通草花、絨花。端午節也作興戴應時的鮮花,婦女們戴上艾葉和正在開放的石榴花、“端午花”(就是蜀葵,揚州民間俗稱“端午花”,再叫白了就成了“豆腐花”),紅火悅目,十分喜慶。也在花瓶裡插上石榴花、端午花、菖蒲、艾草等,稱為“端五景”。
吃粽子、綠豆糕:
粽子是過端午節的標誌食品,揚州人還多一項獨特的端午食品——綠豆糕。揚州人包的粽子有鮮肉、香腸、紅豆、蠶豆等,形狀有斧頭粽子、小腳粽子、三角粽子等。由於天氣熱了,端午節後父母接女兒、女婿吃飯,就有一句戲說:“到媽媽家吃餿粽子”。而此時女婿送丈人的過節禮物中必定有綠豆糕。
劃龍船:
端午節劃龍船賽龍舟是舊時揚州最熱鬧的風景。清人《望江南百調》中說:“揚州好,午節賽龍舟,蟹足八支爭打漿,豬脬幾個比拋球,奪標鬧中流。”揚州人還有一句俗話:“又吃粽子又劃龍船”,用以調侃那些“魚和熊掌兼得”的人。
洗香草澡:
過去揚州的各家老浴室澡堂,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就應時推出香草洗浴,將成捆的艾草、菖蒲等“五毒草”泡在大池裡,讓浴客洗香草澡,去汙解毒,提神活血,預防在夏天害面板病、生瘡生癤子。
吃“十二紅”:
揚州人端午宴的菜譜,大致與“紅”有關,也代表一年十二個月裡,月月紅火:燒仔雞、紅燒肉、剁老鵝、燒黃魚、炒長魚、炒蝦子、炒莧菜、炒蠶豆瓣、拌黃瓜、拌涼粉、鹹鴨蛋……顯得豐富多彩鄭重其事。孩子們還把五色絲網裝著的鹹鴨蛋懸掛在胸前,關於吃鴨蛋揚州還有風趣的.童謠:“鴨蛋鴨蛋掏掏,裡頭蹲個嬌嬌;嬌嬌出來繡花,裡頭蹲個媽媽;媽媽出來買菜,裡頭蹲個老太;老太出來扒灰,一扒扒了個大烏龜;烏龜出來走橋,跌死了拉的倒!”
喝雄黃酒:
把雄黃、硃砂、蒜頭、生薑泡成雄黃酒,在端午的陽光下爆曬。正午時分用蒲艾把子蘸雄黃酒灑在室內戶外的各個角落消毒。“賞午”時家人同飲雄黃酒。因為只有在端午的午時才用雄黃,故揚州人有一句俗話:“過了午時不賣雄黃”,以示時過境遷。
“躲午”:
端午節中午時分,在家裡用艾絨放在瓦盆裡點火陰燃燻“五毒”,頓時滿屋子煙霧騰騰,達到驅蟲防腐、芳香開竅的功效。人們趁勢走出家門,應“躲午”、“避午”的習俗。民間有句俏皮的俗話:“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當孩子們到了“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時,就表示人們已經戰勝“五毒”,平安地度過了五月。於是就在農曆六月初六這天包餃子慶賀,這也是一項有寓意寄託的習俗,揚州人叫餃子是“彎彎順”,諧音“萬萬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