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黑板報標題
清明節黑板報標題:清明節的由來及風俗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黑板報標題:清明節詩詞賞析
《清明雨上即懷兩首》 (今)顏賢風
(其一)
清明煙雨鎖重樓,一路傷魂陌上游。
黃土深藏親冢淚,青松漫綰祭人愁。
幾番憑弔銷凝緒,半句心音隔斷喉。
豈負凌霄他日誓,徒教先祖臥荒丘!
(其二)
遠峰雲水兩茫茫,更有荒塋臥一方。
紫陌芬菲行愈亂,青山杜宇泣猶傷。
千杯須盡生前醉,半滴何曾地下嘗?
多少紅塵離別處,徒將哀婉話淒涼。
評析:
這兩首律詩是當代青年知名詩人顏賢風在清明時節掃墓途中的即興之作。詩作基調哀婉頓鬱又饒有風骨,於悽婉處透露著豪放的氣度。意象的層層渲染以及鋪墊,很自然地揭示出清明悼親託懷的主題。詩作意境悽美,情景交融。詩人沉穩的筆觸,飽滿的情思,讀來讓人肝腸寸斷,為之動容。詩句寓意悠長,行文抑揚頓挫,耐人尋味,感情真摯,沁人肺腑。“千杯須盡生前醉,半滴何曾地下嘗”更給讀者以深刻的人生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