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集合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掌握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大家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如果你正在為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苦惱,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

學習歷史的時候,你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專心聽,下課後多記筆記、然後對於老師已經講了的知識你要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絡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比如說學到了某個歷史事件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瞭解,然後把我們要弄清它的意義、作用和影響等,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方便了我們的記憶。

平時我們也可以多閱讀一些課外書,做到理解記憶。有時候書本上的知識並不是全部,所以我們可以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這樣可以更好的增長我們的見識,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歷史課文。

其實學習高中歷史還是需要我們來記憶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對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斷地記憶和思考,這樣可以增加我們對歷史知識的記憶,還可以鍛鍊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我們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我們就可以馬上想起他是有什麼歷史知識有什麼背景。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2

1、學好歷史首先要背熟教材

歷史屬於文科性質,那麼背書是前提條件,如果最基礎的知識點都沒有掌握,歷史想要考高分是特別難的。高中歷史複習大事年表大家要仔細背背,把時間和歷史事件順序都記好了,最好能用故事的方法把它們串聯起來,這樣既記得快又記得牢。

高中三年的教材都要反覆看,每個知識點都要背熟,可以合上書回憶各章節內容,以檢驗自己是否記牢,沒記住的部分再重新背誦。

2、歷史學習不在多而在精

其實每科都一樣,做多少題目都一樣,都只是鞏固練習,目的就是見新題型,鞏固知識點和公式。所以,大家不需要搞什麼題海戰術,只要踏踏實實把做過的每一道題目都徹底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比什麼都強。

3、學習歷史最好要有興趣

如果對哪門學科有興趣,這科成績自然不會低,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喜歡一科,就會不自覺的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成績好了老師也會很關注你,你也就會越發積極,分數也越發的高了。

相反,如果某科成績差,即使你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也都是走馬觀花的表面功夫,根本沒掌握這科的精髓,題目做了一堆,原題目出現都不會,根本原因就是書沒看透、題沒做透。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3

好好預習。不得不說,預習對學習所有的科目都是很有必要,不要覺得預習沒有用,你嘗試過了嗎?或者你堅持每一課都預習了嗎?那如何預習呢?首先要大概瞭解接下來的那一課要講的是什麼內容,然後畫出所學事件的時間節點、定義、影響以及意義,基本熟悉就可以,不用完全記住。到上課的時候,把自己的理解和老師所講的對比一下,看看是否有出入,這個過程相當於第一次記憶。預習不僅可以解決了心中的疑惑,還為後面的記憶紮實了基礎,上完課後相信你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認真聽課。小編高中的時候也有預習的習慣,但也因此產生了“反正自己預習過隨便聽聽課也能學懂”的想法,但其實這大錯特錯,聽課了其實就有第二次記憶的機會。前面有說到了,老師講課相當於是檢驗預習效果的一種方法,要是不好好聽,你怎麼知道自己的理解對不對,如果按照錯誤的理解學下去,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時間?課堂上認真聽講非常非常重要!特別對於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說更是重要,因為到了高三,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複習和查漏補缺,不可能像剛開始教的時候講得那麼細。

課後總結。聽完課並不代表著完事兒了,課後我們還得看一遍課上的筆記,這時候是我們第三次記憶的機會,然後總結並理清邏輯。我們每次單獨學的課程或者事件之間其實是有關聯的,也就是說,如果學完一個課程不透過複習或者總結理清思路,就會很難真正看清整個事件的脈絡,可能因此造成以偏概全的結果,個人覺得這是學習歷史事件中最忌諱的一件事。

課後作業。小編高中的時候,課後作業一般是老師出的試題。這些試題大多都有一個偏向,我們就能夠以此總結出所學的側重點在哪裡。做完題目之後還要做好錯題集,分析自己不理解的點在哪裡,然後檢視書本或資料去改正,這過程我們自然又形成了一次記憶。

上面說的是第一遍完整學習的過程,整個過程完之後就是要複習,保持長期的記憶了。如果想要不忘記某一樣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去重複。平常遇到沒有歷史課,或者空閒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腦海裡問自己:上節課學了什麼?不能快速想起來的話就多想一會,不要馬上去翻書。後期如果對課本產生了膩煩的心理,建議這時候去看筆記或者參考書,這又將是開拓天地的地方。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4

第一遍,是高二下學期為歷史會考而準備的

這一次的複習與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個個知識點的背。記得當時背中國近現代史,看一個小節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對史料不熟,由此可見一斑了。

第二遍,是在高三開始

這一遍的複習比起第一次無太多變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時先把一個整章快速瀏覽一遍,有個整體印象,再細背下去。

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學期末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接觸了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因而決心要將知識整理成體系。

第四遍,是從第二學期開始

主要也是著眼於線索的整理記憶即縱向整理,理清各圍歷史發展脈胳,各個事件之前因後果。又整理不同歷史階段,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進入壟斷後各國情況之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及產生原因,又如一戰前後民族解放運動之異同等等,這是橫向整理。這樣厚厚的幾本歷史書就被穿連成了一個有經有緯的網路。

在整理中,為節省時間,並不寫下全部內容,只寫出主要框架、思路、要點。

複習時就將沿著框架進行,從而打破了歷史書原有的編輯體系,在整理中,還可鍛鍊幾種能力:概括歸納能力,高考時間有限,為爭取最多的分數,答題要答出要點、提煉出觀點,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羅列;分析判斷能力,事件之前因後果,任何事物的背後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背景;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從各個方面分析兩種事物的異同,等等。

第五遍,是在第二學期中期

這次又回到課本上,加深課本在頭腦中的印象,主要過程是:按塊複習,有時包括幾章的內容。先背標題,從章列節到黑體字,再往每個標題下填補內容,背完之後合上書,在腦子裡回憶一下,看是否能記清標題,看是否能記住標題下的要點和大致內容。

第六遍,是臨高考前

主要將課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闕補漏,是屬於收尾工作了。這樣在一年時間裡,平均兩個月,將歷史徹底複習一遍,每一遍複習結束就著手計劃下次的復劃。而在兩個月內,由於要與遺忘作鬥爭,往往是背了的東西隔幾天再溫習一遍。這樣的歷史複習就是經歷從點到塊到面,然後又刪其旁枝,留下一個主幹分明的網路。

透過試卷找問題,將失分點變成得分點

期中考試後,成績,名次又成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不少學生表示自己考分不高在學校要“被比較”在家中還要“被數落”,令他們感到十分反感。期中考試要重視的是各科暴露出來的學習問題而不是最後的分數結果。家長要懂得利用期中考後的時間讓老師幫著孩子透過試卷找出學習問題,弄清失分原因。

理性看待成績,重視考後分析

期中考試考得好說明階段性知識點掌握良好,但是也要再接再厲,保持領先優勢;考得不好,說明知識體系中存在不足,要封死學習上的缺口,消除學習上的漏洞。

直面考試暴露的學習問題,才能找到“捷徑”

能知道自己在學習中有哪些不足,是非常幸運的事情。所謂早發現,早解決,不要將問題都視作為阻礙,“有問題”是取得進步,彌補不足的機會。“會考試、成績好”的學生都善於聽取老師的意見,在第一時間內調整學習策略,將學習問題與不足一併消滅。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5

一、學習興趣

無論任何一門學科,學習興趣是關鍵,如果連興趣都沒有,及時再努力,也只能停留在中等水平。

二、學習主動性

學習是一個自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當然還有就是要採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三、學習思路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對於歷史的學習,同樣也如此。高中知識重在梳理,在平時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對舊知識的鞏固複習,歷史知識網路系統化的學習思路,一定要貫徹其中,從而成為實實在在轉化的能力。

四、學習理解

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著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五、三多原則

對於文科類的學科,三多學習原則是必不可少的。多聽、多記、多背,這三樣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幫助你對歷史的事件背景、詳細的知識有個更為系統化的深入瞭解。堅持不懈的長期積累,自然而然會看到非常不一樣的效果。

六、總結反思

歷史是一個長線的學習積累過程,除了平時全面深入瞭解學習的同時,還要善於對平時的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反思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之處,對症下藥,做針對性的調整。

七、目標分解

牢記歷史教學的目標掌握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概括、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這是進行歷史複習時的指導方針,要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到每個細節上,切不可盲目制定,也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

八、整合與拓展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科,所以單純的死記硬背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多加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多加靈活運用,多將知識做分類與整合,從各個方面拓展自己的能力,做到全方位的提升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6

1.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有些同學歷史沒學好,主要是在平時對歷史沒有興趣,多數的人都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需要在平時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我們要知道這些都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了,不過得要看怎麼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就是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對於歷史比較感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學生的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有的是古代的,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不過我們要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能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

2.想要學好歷史課,我們應該要選對發放,大家要知道歷史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我們應該要知道每個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3.生活中大家應該要建立歷史網路體系,學生們學歷史是一課一課地學的,在學習的時候都是學習一些單獨的歷史事件,學完一個單元或一本教材之後,就成了一個很完成的歷史,這時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學生還應該要達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不僅對加強記憶很重要,對加強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有自我分析的能力,主要的目的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並且也要知道歷史的分析方法,這樣就能系統地從歷史事件出發,學生們應該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從複雜的歷史變化中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看到歷史發展的必要性。

5.學會的知識點要運用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我們現在生活在21世紀初期,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歷史發展中也會出現很多相似的事件。在人們的生活中總是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社會發展的資訊。人們現在已經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去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間,做到學以致用,這樣做做能夠幫助學生強化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會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

6.做好筆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自,應該要做好課堂筆記,筆記要記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最好要把整個歷史時間有關的因素都勾畫出來,看起來簡潔清晰,這樣方便我們理解,消化知識。

7.科學地應對歷史考試在中學學習期間,無論是期中考試還是期末考試,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識點,而要用發展的觀點、聯絡的觀點,把學過的知識串聯起來,融會貫通,既要記住重要歷史事件的相關重要知識點,也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發展的脈絡。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7

一、線索與整合,每一個專題都有一個或幾個大的線索,這需要我們的觀察與思考。

二、進行大整合。打破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的限制,打破必修與選修的界限,要搞總體史教學。

1.時間與效率

有的同學說已經投入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首先同學們應該認識到,高考與中考考查的方式與能力要求的不同,我們即將應對的不是中考了,而是高考。高考歷史考什麼?高考歷史學科不僅明確要求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如何安排時間,歷史學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識點,掌握它們是學好歷史的前提,必須要有時間保證。如何有效果,我覺得應該堅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時間,記憶一定量的歷史知識要點。具體地說,每天用於記憶歷史知識要點的時間以當天學習到的那部分知識為基本標準,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提高。

2.記憶與遺忘

進入高三以後,同學們學習歷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遺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丟掉課本後頭腦中出現空白。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一點生理學知識,一定的遺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明確的'告訴學生,很多知識你並沒有遺忘,而是儲存在你記憶的倉庫裡,在你需要用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能夠很快調動這些知識。

同時指出,在投入時間的時候,要避免一種想法,那就是別希望透過一次性投入後,把一個知識點記得滾瓜爛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也許對於容量少、難度低的初中學習和高一、高二的階段性學習還能勉強應付,對於高三歷史學習來說,一定要避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堅持每天記憶的同時,每隔三天左右複習一遍,每隔一週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後面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每次投入的時間可以逐漸減少。

3.掌握與應用

有的同學課本知識很熟悉甚至整個章節的知識都能夠背誦,課堂老師授課也能夠接受,單元知識考查的時候也能夠考出很不錯的成績,但是一旦大考時卻分數不理想。這種情況在高三學生尤其是平時很是用功的同學中較為常見。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8

第一:重要的歷史知識點必須背誦下來。

作為一門純文科類學科,背誦的確是一種非常關鍵的學習方法。因此,對於課堂上老師劃出來,對於老師重點強調的考試大綱必考的一些歷史知識點,那是必須要背誦下來的。當然,為了幫助記憶,同學們在中考複習階段,可以透過同學之間互相提問,同學們可以透過一些巧妙性的方法去進行記憶。

第二:適當的做一些歷年歷史高考真題是很有必要的。

歷史雖然是純文科學科,但必要的習題訓練還是必要的,歷史類的習題訓練至少也應該達到理科類的一半,因為透過習題的訓練,同學們不但可以積累的做題的經驗,能夠了解一些解題模式,而且可以透過做題加深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第三:針對一些高考大綱歷史必考知識點進行重點突破。

高考都是存在側重點,高考歷史題目就那麼多,肯定不可能每個知識點都會涉及,肯定不會每個歷史知識點都是一樣的分值,因此同學們需要對歷史高考大綱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對於高考考試大綱指出的重要知識點,那麼同學們就需要去做一個重要突破了。

第四:在老師上課複習的時候,同學們必須認真去聽,認真去做筆記劃重點。

第一輪的複習目標是要重視基礎知識,突出主幹知識。這一階段的核心是“迴歸教材”。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高應用能力。掌握基礎知識的具體操作,我們強調三點:

1.少量多次的不間斷學習

必須保證每天持續不斷地學習,不可一曝十寒,許多天不學習歷史,將大量的學習內容集中在一兩天突擊完成。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們在學習了新知識以後,遺忘速度最快的是學習後的24小時之內,一般以上的學習內容會在這一時間段內遺忘。每天堅持不斷的學習實際上是克服遺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每天學習一門課程的時間不要太長,以保證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的效率。

2.加強熟讀與記憶,夯實基礎知識

第一階段的複習應強化對歷史教材熟讀,並牢記其中的重點內容。理解是增強記憶的秘訣。反覆琢磨,是加深記憶的好辦法。

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絡。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高應戰能力。在掌握住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進行關於知識的整合、遷移和運用的訓練。

第三輪複習

進入第三輪複習,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衝刺階段複習。這一階段的複習過程中,應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到歷史科的複習就應該:

1.越是臨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礎知識,將“應該拿的分”都拿到。

每年都會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後為丟了“應該拿的分”而捶胸頓足。這些應得分題,依據考生的實際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對,但若考生對其中的基礎性知識識記欠準確,也極有可能丟分。因此,衝刺階段仍然應該以基礎知識為主,多做一些背誦和基本概念、基本定義方面的梳理工作,將掌握得不是很準確的內容記準記牢。

2.有針對性、計劃性做練習題,一定要講究實效。

要在老師指導下,針對教材的重點,易考的熱點,自己的薄弱點,加強針對性訓練,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側重對選擇題的訓練,因其不用書寫,可以在短時間內做相對較多的試題;選擇題是分數最大的題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他型別的試題,則需要有選擇地做一部分。為了節省時間,簡答題只要寫上三言兩語的要點。回答題可只寫審題角度,歷史小論文也要練習,但寫上四五篇即可,不必用過多精力。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9

1、整理背景

對於歷史來說,高考文綜肯定不會直接考察課本上的知識點,必然從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和思考分析著手,來考察學生對於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

想要提高歷史成績,就要先讀懂看透歷史書,按照歷史的時間脈絡,將每個時代的背景梳理清楚;除了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以外,還應該整理出在課本上出現過的重大歷史事件。

比如看到15至18世紀,我們應該馬上在腦海中浮現出: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新航路開闢、世界市場、殖民掠奪、物種交流、文化交流、自然科學、啟蒙思想、民主政治和工業革命等等,當然還應該包括每個事件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對於歷史學習而言,對歷史事件的背景認識,決定著我們思考問題的廣度;而把歷史試題和相關背景結合在一起的程度則決定著我們分析問題的深度。因此,不管我們是高一還是高三,我們都應該立即著手,把每個歷史時代的背景整理出來。

然後怎麼複習呢?在做題的時候,看到任意一個時代或事件,都應該問問自己,這個時代活時間的背景是什麼,前後幾十年都發生過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2、定位方向

政治、地理和歷史,都需要在答題時定位方向。

政治需要首先定位是哪本書,然後確定主體思想和相關理論;地理需要快速定位地點,然後把相關的自然、人文和地理要素全都列出來。

歷史需要快速定位時代,先確定背景,再結合背景去思考題設條件,確定答題思路。題目中可能說的是某時代的人、事物或是事件,不管看到什麼,我們都必須像條件反射一樣,想到這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才能在答題時找到頭緒和方向。

3、審清題意

為什麼要特意強調把題設材料看懂,審清題意呢?

因為對於歷史題目來說,首先要摳字眼,把題設條件看明白,才能確定答題方向。

a、題設材料上的每句話和每個字詞,都有可能隱藏著命題老師的深意。

b、題設材料中會明示或暗示很多限制條件,你如果看不懂、找不到,在答題時沒有涉及,那就不得分。

c、題設材料會給出很多有價值的資訊,如果我們在答題時沒有把挖掘出的資訊全部用到、用完,肯定得不了高分。

歷史最難的是概括題,而且有固定招數和套路。

這個需要在平時做題時總結和思考,比如表示特點的詞語有隨意性、延續性、獨立性、漸進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正面意義可以用穩定性、優越性、擴張性、進步性或是開放性來描述;而政治經濟背景可以用法制化、民主化、現代化、科學化、工業化、集團化或區域化來闡述。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0

1、有些時候,你只需要看幾次重要事件的年表,自然記住。除了已知的重大事件之外,只需瞭解其大致的歷史或事件的順序,就這樣做吧。

2、地點是北,南,東,西,北。你只需要知道每個地方的一般位置或相對位置。最好的辦法是與地理科合併,以確定當今各國的政治地圖,特別是歐洲、中國和日本的邊界。主要城市。此外,還應銘記若干條約規定的領土變動。

3、人物是構成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香港中學會考的要求並不太高。為了應付考試,我們必須記住重要的歷史人物。如自強活動的曾、左、李。恭親王、慈禧太后是必需熟記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馮桂芬則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則同等不記。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存時間和事蹟也應該知道。

4、所示。事件由三個元素。瞭解時間、地點和人物,可以知道這兩個的重要性。相關歷史事件年代明確的分析:一階後主題;時間閱讀主題重要的東西,其他主要情節記得事件,如洋務運動分為三個階段,辛亥革命重振中國社會和兩個時期的結合。至於麻煩,像考試。

5、事件的原因和後果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他方面。對這個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總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五個公式在任何歷史事件中,都可以事半功倍。

6、因果關係應以歷史事實和邏輯為基礎。因為果實先來,果實晚些,所以兩者必須合情合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應該孤立歷史事件,因此,如果我們用時間作為經度,事件作為緯度,引用一件事物,另一方面,事件的因果關係將像我們的手一樣清晰,學習將是事半功倍的結果。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1

在會考複習中,首先必須搞清楚要複習哪些內容,每個內容的複習要達到什麼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關於考什麼內容

《福建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歷史科綱要》(以下簡稱考綱)已作了非常明確的說明。

高中會考是水平考試,只要學生努力學習,在正常情況下都可達到合格水平。

考綱指出了考試的範圍和內容以及目標。

要求,並對不同的內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識記、理解、應用三種不同的層次。

識記要求記住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文物、文獻等等,把綱要列出的知識要點,記得越多,會考中小題的失分就會減少。

理解是在識記的基礎上,正確簡述或說明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活動的背景、內容、作用、意義、它主要用於應試的選擇題和問答題。應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對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對歷史人物的主要活動進行初步分析、歸納、綜合,以形成正確的認識,作出正確的評價。

例會考題:與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比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麼新特點?

又如:兩次世界大戰都對美國的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歐洲分別推行了什麼外交政策?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政策的具體表現。

此類問答題就包含著對理解和應用的要求。考綱是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複習的依據。

因此,必須指導學生去熟悉考綱,明確複習要求。對於要求較高的內容,要他們化較多的精力,達到較高的程度;而對於要求較低的內容,則只需化較少的精力,適可而止。這樣才能對症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2

1、尋找回答問題的規則和方法。夯實地基,我們應該注意回答問題的規則和方法。做綜合題時,要準備兩套好的複習材料,一套高質量的自測綜合試卷,另一套高質量的專項培訓,經測試後用於相應的強化。根據高考時間做綜合題,對發現沒有掌握的知識做重點複習。這是一個測試和補充,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材料應附有解釋和想法,答案很容易理解。達到5月中之後,回到課本上,適當降低練習難度,慢點`節奏。注意課本的重點章節,理清缺失的知識點。

2、根據教科書,掌握基礎知識。綜合複習應以教材為依據。綜合考試的成敗取決於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不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練習上而不是課本上。離開最基本的,任何能力、技能是空中樓閣。它應該從教材中構建“樹形”知識體系,培養歷史思維;找出歷史上發展了什麼“一般情況”,把整個歷史放在一起;澄清和完善共同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

3、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歷史知識的回顧不應侷限於是列出事實,在教材中要注意對這些事實的評價,同時,要注意課外閱讀。歷史知識淵博,只要是簡單地理解和記憶課本上的知識,那隻能得到簡單的歷史事實,所以便同時掌握教材的內容,我們也應該多讀一些相關的資料,深入分析了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這將提高歷史成就是很好。高中回顧歷史有很多方法,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運用複習法的同時還要考慮自己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習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複習的效率。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3

有的同學自認為書讀得已經很熟,但一做選擇題就錯誤多多,這除了沒有真正掌握好知識的原因外,還有不認真審題,不會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對號甄別判斷的因素。要做好選擇題首先要在閱讀題乾的過程中,全面弄清問題中每句話、每一個關鍵詞語的要求,再在選項中逐一對號判斷即可順利找出正確答案。

更多的同學是害怕做非選擇題。現行高考題的非選擇題型中最主要的就是材料解析題,其次是簡答題。做材料題過程中建議同學們先從讀高考題入手,以高考題答案做典範,學習高考題答案的簡明扼要特點,然後再獨立做材料題。為節省做題時間,最好採取以下步驟:第一,先瀏覽材料梗概,確定問題的中心和主題,以求儘快集中注意力於問題中心。第二,仔細審閱問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明確材料中的有用資訊是什麼,還有什麼知識需要到教材中尋找和借用;第三步是組織答案,這也是同學在答題中出錯最普遍的,讀完題就依據材料和教材知識匆忙下筆,這時因下筆匆忙而思路不清,便會出現丟三拉四的毛病。所以在第三步千萬要記住,先整理一下思路,先答什麼,後答什麼,怎樣使答案語言更簡明。俗語說:想得清的人才能說得清,而做題中想得清的人才能寫得清。想清楚之後再做答案,正所謂下筆如有神。簡答題答題過程與材料題相似,此不贅言。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4

一位歷史系學生說: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

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

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

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

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絡與實質。

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

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

也許是讓勝利衝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

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

到高三下學期總複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

高一的知識由於有紮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鬆地回憶起全部內容。

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

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

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

最好是能每星期複習一次,每個月再總複習一次。

複習時關鍵是要反覆地看書,在反覆中提高。

書才是最根本的。

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

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絡,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

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縱向的比較。

例如,某兩場政變或兩種政策之間有什麼異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同,說明了什麼。

分析異同點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從背景、性質、影響等幾個固定的版塊去想。

有的書上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

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絡吧。

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準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

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

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

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

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

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

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

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

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

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

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

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

首先是分析。

透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儘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儘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

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

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

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

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減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實在想不出還要答些什麼,也要儘可能寫滿那個推算出的條數。

同時,還要注意序列號的安排。

大點小點用不同的序列號標出,就會顯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這樣也就不容易丟分。

最後,字跡一定要工整。

想想看,一個老師要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改完那麼多的試卷,如果字跡潦草,有哪個閱卷老師會有好心情給你高分呢??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

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透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誌,瞭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

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

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

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所以複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

除了跟上老師的複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複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

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

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

例如老師在複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

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複習世界史好上幾倍。

另外,專題複習也很重要。

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還有:

學習要講求方法,提高效益。

具體要求是打實基礎,突出重點;獨立思考,善於質疑;及時總結,觸類旁通;循序漸進,效率第一。

學習歷史要掌握三種知識:章節知識結構、專題知識結構和整體知識結構,其中,章節知識是基礎。

具體學習的方法:

1、課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體內容,其中大字是學習的重中之重。

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無疑是正確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記憶。

理解知識,一是掌握歷史事件的內部結構和外部聯絡,區分歷史事物的表層現象和內涵本質。

如魏源的“師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學習西方和抵禦侵略,隱含的目的是“強國”;二是不同概念之間的隱性聯絡,洋務派繼承了抵抗派“師夷長技”的思想,並擴大了學習西方的內容,但兩派都不懂得兩次片鴉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於改變這一制度,這要挖掘的隱性聯絡。

小字是對大字的延伸和補充,它更具體、詳實,可視情況掌握:知識性記述,濃縮成要點;情節性描述,轉化為理性認識;觀點結論性分析,與大字同等掌握。

2、表格、地圖和文獻資料是學習的重要內容。

地圖掌握注意兩點,一是與重大歷史事件、現象相聯絡,能夠反映時代特徵和歷史演變趨勢的地圖;二是對圖中內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內容。

文獻資料是複習時易忽略的內容。

對教材文獻資料,一要讀懂,二要分析與正文的關係,三要能說明反映了什麼現象和問題。

3、註釋不是章節知識學習的重點,可作瀏覽式掌握,

總之,上述幾種教材知識,學習時即要有輕重緩急次序,又要注意各自特點,不可偏廢。

總之,要記住基本史實,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擴大閱讀面,注意將理論與史實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5

高中歷史的學習,我認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興趣。對於本來沒有興趣的同學,這個興趣這麼培養呢?首先你要試著擺正你的心態,不要老是牴觸。如果這樣,神也救不了你。然後,想想你以前看過的歷史劇,讓歷史好一點的同學,甚至可以找歷史老師,讓他們從歷史角度來談談這個歷史劇,你就會發現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觀點,最重要的是你能發現歷史並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東西。最後,你再認認真真地去聽幾節歷史課,你就發現了我們學校的歷史老師上課都還不賴。雖然我不能保證你能愛上歷史,但我起碼相信你對歷史課已經產生興趣了。當然,有了興趣,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歷史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是指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如何對有關的歷史資訊進行接收、加工及運用,涉及到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歷史學習技能的運用,也是歷史學科能力的體現。在歷史教學的實際中,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下面是一些最基本的方面:

1、聽課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聽課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一種主要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資訊的重要途徑之一。一般來說,一堂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如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概念(如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現(如一個歷史事件的過程,教師不可能在一節課上重複講述)。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抱著認真的學習態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資訊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資訊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資訊: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初中階段的歷史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這些,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筆記的書寫要整潔、快速,以便於整理、複習。

2、閱讀教材的方法。

這裡說的教材,是指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歷史資訊的主要途徑。要想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是沒有什麼捷徑可尋的,主要是靠閱讀。一般地說,閱讀包括認讀和解讀。認讀是搞清閱讀材料的文字含義,如認識字詞的形、音、義,懂得詞和短語的外延和內涵,認讀句子和語段並明瞭其意思。在認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瞭解閱讀材料的內在含義,這就是解讀。在解讀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實際所指,而且要能夠與具體的歷史事實聯絡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歷史閱讀中的解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理解書面材料中的潛在的意義,然後把理解到的潛在的意義同認知結構聯絡起來”,才能是有效的閱讀。閱讀的方式,有泛讀和精讀之分,要求也不一樣。此外,為提高閱讀的效果,可以在閱讀時做必要的筆記,或在閱讀材料上(如教科書)做一些提示性的記錄,如畫線、標符號、寫批註等。

3、觀察的方法。

歷史學習的內容,其資訊承載的形式雖然很多是抽象的文字,但也有很多是以具象的形式出現的,如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遺址、歷史建築等。對這些形象化的學習材料進行觀察,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歷史資訊,並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在對這些形象化材料進行觀察時,既要把握其整體的面貌、情況等,又要關注有關的細節,尤其是細微的特點。觀察時也要動腦筋思考,並與所學的文字材料聯絡起來。

4、蒐集材料的方法。

歷史學習常常要運用歷史材料,並將適當的材料作為證據,進行歷史的推論。尤其是研究性學習,更多地涉及到對材料的蒐集和使用。應該認識到,能夠蒐集材料,是學會學習的重要表現之一。蒐集材料是對資訊進行查詢、檢索、選擇等工作,主要的渠道有三種:一是利用圖書館,這就要掌握圖書目錄檢索方法;二是利用網路的搜尋功能,這就要學會在網上搜索資訊;三是調查的方法,透過社會調查(如問卷、訪談等)獲取材料。進行材料蒐集,同時也要對材料進行篩選、整理、分類,以便使用。

5、運用證據的方法。

蒐集到的歷史材料,並不能拿來直接作為證據使用,還需要對材料進行辨析,搞清材料的價值,這包括對材料的來源、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質、材料的真偽等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把材料用作證據時,一是要注意選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說明問題;二是要選用多則來源不同的相關材料來論證某一個問題,這就是遵循 “孤證不立”的原則;三是全面認識和理解所選材料的含義,不能斷章取義,主觀臆斷,隨意闡釋;四是要用證據支撐論點或結論。對歷史證據的運用,可以有多種方式,包括編寫、分類、探查、概述、轉述、質疑、推斷等。

6、探究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的重要意義在於對歷史的認識,這就不僅要搞清楚歷史事物“是什麼”的問題,而且要探討“為什麼”的問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對具體的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兩種關係:一是因果關係,歷史的因果關係是具體而複雜的,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多種情況,具體的原因與結果也有近期的與長遠的、直接的與間接的、必然的與偶然的、主觀的與客觀的等等,需要進行全面而具體的分析。二是內在關係,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之間的關係,同類歷史事物發展的縱向關聯,國際形勢與國內形勢的聯絡等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7、評價歷史的方法。

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都要對具體的歷史事物(如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等進行評說。對歷史問題的評價,實際上是對歷史的解釋。要全面、正確、客觀、辯證地解釋歷史,必須運用科學理論和方法,這就需要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並逐步學會運用這些來進行歷史的解說,從而形成自己對歷史的認識。例如,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階級與階級鬥爭、個人與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發展的辯證法等,對於我們正確地評述歷史具有指導意義。評價歷史是要把歷史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加以考察,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8、記憶的方法。

歷史本身可以說就是一種人類的記憶。學習歷史知識也是在記憶歷史。對於學生來說,記憶歷史知識往往是比較頭疼的事,甚至是煩惱的事,因此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從記憶的策略上講,要遵循一些記憶的規則,如學習與記憶的結合、及時進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集中記憶與分散記憶相結合、從系統化和結構化的層面上進行記憶等。具體的記憶方法有很多,如聯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邏輯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等。

9、練習的方法。

學習中的練習對於知識的鞏固、技能的運用等是必要的,有意義的練習實際上是一種新情境下的繼續學習。學會做作業,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重要的一是透過練習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二是學會對知識的實際運用;三是將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四是及時發現學習上的問題,查漏補缺。在練習的方法上,要學會審題,特別是明確題乾的含義及要求;要熟悉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規則,按照要求進行解題;要把握答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10、複習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由於歷史知識的特點,複習對掌握歷史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說,複習的型別有隨堂複習、課下複習、階段複習、期末複習、高考複習等,每一種型別的複習目的、複習範圍、複習要求是不同的,這需要在進行具體的複習時加以瞭解和適應。複習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學習筆記、編寫複習提綱、重點閱讀、比較相關的知識、對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構建知識體系等,並與練習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