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裡,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1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一、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於牛耕普及。
二、瞭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三、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2
背景:內憂外患
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名為:師夷長技以自強
前期:自強為旗號。後期:求富為旗號
前期創辦的工廠:曾國藩——安慶內軍機械所,李鴻章——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滿洲貴族崇厚——天津機器製造局
後期創辦的工廠:李鴻章——輪船招商局(上海),李鴻章——開平煤礦(天津),張之洞——漢陽鐵廠(湖北),張之洞——湖北織布局
創辦新式學校和選派留學生是有遠見的措施。
失敗的標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失敗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西方列強並不希望中國富強,他們不會讓中國掌握真正的先進技術
清政府內部的頑固派對洋務運動百般阻撓和破壞。
整個洋務運動,在中央缺乏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
洋務派企圖靠單純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裝置,而徹底改變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導致洋務派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3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鬥爭
(貫穿中國古代的'第一條主線索:中央和地方的鬥爭)
一、西漢
(一)七國之亂
1、原因:①歷史原因:漢高祖劉邦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王
(郡國並行,上次青島市摸底考試有一個郡國並行的看圖題)
②直接原因:面對諸侯國尾大不掉之勢,賈誼、晁錯等人上書,主張消減封國
2、過程:公元前154年,漢景帝接受建議,開始著手削奪諸侯國的封地,七個諸侯王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二)漢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為了加強皇權,鞏固國家統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內朝)是決策機構,由皇帝左右親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書令、侍中、常侍等職。原先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行機構“外朝”。)
【要點解析】
②設刺史(刺史是一種監察官員,負責監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兒子也可以獲得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轄。透過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實力,使中央
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
3、作用:
①積極:鞏固、發展了大一統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消極:皇帝權力過於集中,造成後來外戚和宦官專權。
(注意與經濟和文化相聯絡,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所決定的;而經濟上“重農抑商”也是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產生的。)
二、唐代
經過東漢末年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動盪之後,隋唐實現了統一。
唐中葉發生了安史之亂,參與平叛安史之亂的唐朝大將和安史降將被封為節度使,他們擁兵自重,使唐中葉後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三、五代十國
1、實質: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
2、特點: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定
3、後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統一奠定了基礎。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1、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收精兵
統兵權歸“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衛步軍司和侍衛馬軍司三部分組成)
調兵權歸樞密院掌管
使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兵權最終由皇帝掌握。
(2)削實權
兵權——樞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權力財權——三司使
行政權——中樞門下(宰相權力被一分為三)
地方:規定所有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州郡長官下設通判,負責監察。
(3)制錢谷
規定各州郡的財賦,除自留一部分外,其餘運往指定地點,由中央掌握。從而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
2、影響
積極: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
消極: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到北宋為止,中央和地方的鬥爭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勝利而結束。)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貫穿中國古代史的第二條線索:皇權與相權的鬥爭)
一、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三省六部制的確立(隋唐時期)
①三省為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
②尚書省下設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間既互相配合,又互為補充,提高了辦事效率;
完整的相權又被分割,有利於加強皇權。
2、發展(宋朝)
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外設定
①中樞門下——負責行政
②樞密院——負責軍事
③三司(鹽鐵、度支、戶部)——負責財政
3、三省六部制的廢除(元朝)
元朝廢除三省、實行一省制,只設中書省,六部也歸入中書省。
二、明朝皇權的加強
1、明朝初年,沿襲元制,設中書省。
2、明太祖朱元璋時期
①下令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由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專制皇權達到新的高度)
②由於事務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親自裁決,明太祖設立殿閣大學士,但不參與決策。
3、明成祖時期
正式設立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此後內閣地位逐漸上升。
注意:“票擬”和“批紅”
三、清朝專制皇權的加強
1、清朝初年:承襲明制,設立內閣。重要的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
2、軍機處的設立
(1)時間:清雍正年間
(2)職責:可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政務,但由於軍機處官員品級不高,只能跪奏筆錄
(3)影響:①簡化了處理政務的手續,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軍機處完全聽命於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4
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徵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於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後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於氾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誌是《十二銅表法》的頒佈。
公民法: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係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範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誌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繫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侷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梳理歸納5篇精選5
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
產生的時間及地點: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產生於外商企業中。注意:中國無產階級先於中國資產階級產生。
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中國無產階級具有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有優點,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絡,具有遠大的政治目光,富有組織性和紀律性,是人類最進步的階級。
中國無產階級自身的特點:
他們身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革命性。
他們大多數出身於破產的農民,和農民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絡,便於結成聯盟。
集中程度高,便於宣傳、組織工人進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