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產生和意義評課稿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既是學生對前面知識概念的歸納,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本課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絡,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老師在幾位專家引領把脈後,在教學時,注重聯絡生活,聯絡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
(一)透過從生活實際引入小數,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是有用的。
新課開始,老師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透過讓學生估計課桌的長度,並進行測量,當老師要求用米作單位說說測量結果時,學生心理產生矛盾,因為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教師引出不夠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就要用小數來表示。學生透過觀看老師測量,親自證實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教學小數的意義這一環節層次清楚,教學紮紮實實,並能在此基礎上適當的開放。
小數的意義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老師以米、分米、釐米、毫米為背景,引導學生觀察大螢幕,從1米的尺子、一元錢,再到一條線段、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感悟單位“1”可以表示很多事物;先讓學生認識一位小數,以同樣的方法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四位小數......順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數的意義。與第一節課相比,這堂課老師透過比較0。09米和0。90米的區別,更好地理解了兩位小數的意義。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遷移、合情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老師既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又重視發揮集體智慧,組織好學習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活動。孩子們在靜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最後的計數單位的引出老師是透過具體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這點在這堂課中是成功的一點。
概念是思維的出發點。正如楊老師昨天所說:學生對數學概念掌握得是否準確、完整,將直接影響到各種性質、法則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影響著各種數學技能的形成與提高,同時也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很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並逐步形成小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三)本課的練習針對性較強。基本上是針對課中的知識點設計的。我認為可不可以加入這樣一題練習:把分數改寫成小數,讓學生體驗到分母是其他數的分數,也是可以用小數來表示的,這樣的分數與小數的轉化我們要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探討。以這樣的練習結束課堂,既讓知識得以拓展,又給學生留下了思維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