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評課稿範文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只有學生把學習看作一種快樂,一種需要,在興趣中學習,才會產生巨大的內動力,才會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智力和能力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趙軍老師的這堂物理課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本堂課的幾個突出的亮點是(也是值得借鑑之處):
1、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求知慾,匯入新課
趙老師透過一首優美動聽的古箏曲引入新課:關於聲音你能想到什麼問題?學生有的說想到了聲音是從哪裡來的?有的說人為什麼能聽到聲音?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從而引出課題:聲音的發生與傳播,使學生一開始就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透過觀察與實驗,在探究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趙老師的這節課讓學生動手做了很多個實驗,很多的知識點都是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得出來的,實驗對理解和掌握本節的物理知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實驗1:振動產生聲音
1)小組活動,一個同學用手拔橡皮筋,一個同學聽。趙老師在學生實驗後讓學生思考:你聽到了什麼?此時橡皮筋處於什麼狀態?當振動停止時還有聲音嗎?學生透過對這一系列的解答獲得了初步的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感受。
(2)老師和學生一起用尺做實驗,分別把尺放到桌邊三分之一處和三分之二處拔動讓學生聽並提出問題:你感覺的是什麼?學生勇躍的做實驗並積極的回答,哪處的聲音大,哪處的振動時間長,哪處振動的幅度大等等,既讓學生再一次的體驗了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又解決了課堂測試中的題,也為下一節課聲音的強度埋下了伏筆。
(3)讓學生觀看錄相鼓的振動帶動鼓上紅色小球的振動,從視覺上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4)敲動音叉,觀察能不能看到振動,看不到怎麼辦,在學生想辦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對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加深了印象。
(5)用手去捏自己的喉嚨說話,感受聲帶的振動。
透過這多種教學活動,有效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學生在積極參與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
實驗2:聲音靠介質傳播
①固體能傳播聲音,讓學生兩人一組,一個人敲桌子,一個人俯耳聽,再把桌子拉開一條縫再重做此實驗,得出結論固體能傳播聲音。
②液體能傳播聲音,教師準備了一個水槽,讓學生在水槽裡撞擊石頭看能否聽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液體也能傳播聲音。
③真空不能傳聲,電腦演示讓學生觀看,先將玻璃罩內的電鈴開關開啟,可以聽到聲音,然後用抽氣機抽氣,在抽氣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聽聲音大小的變化,隨著空氣不斷地被抽出,電鈴的聲音將越來越小,然後再慢慢的放入空氣,又可以聽到電鈴聲越來越大,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如果我們能把玻璃罩中的空氣全部抽出,使玻璃罩內變成真空,會是怎樣的情況呢?從而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實驗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快慢
電腦演示聲音在各中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並出示一組在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的資料,讓學生從中得出聲音在固體氣體中誰傳播得快。
透過以上這一系列的環環相扣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趙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 教師素質好,教學氛圍和諧、積極。
教師的基本功紮實,板書條理性強,講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口頭語言清晰、流暢、幽默。營造了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師生的關係,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由地對科學的實驗和知識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學鋪墊。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教師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強、富有激情。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出教學表演的“舞臺”,成為學生活動的“導演”,敢於讓學生探索、體驗,給了學生以最大的自由運用和探索規律的開闊的地帶。體現學生主體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養新觀念。
4、教師工作態度認真,課前準備很充分。
(1)課件上下了很多工夫,素材多,字號大,讓班級最後一排的學生也能看得清。
(2)課前準備了很多實驗用具供學生活動實驗用。
(3)課前準備了難易適中又有所拓展的當堂測試。
本節課不太完美的地方一是針對新知的訓練少,在探究完每一個知識點後教師口述或電腦顯示幾道相關的題讓學生搶答會更好的,儘管最後有一頁的當堂測試,由於前面的教學內容及活動多學生不能當堂完成;二是課堂小結是必要的,讓學生總結完本節課的收穫後再發測試題比較好,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本節的知識點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