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遺傳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的遺傳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1
一. 說教學理念
基於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我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教學理念,藉助多媒體的簡潔性.直觀性和互動性,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以”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二. 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節第一部分的內容。學生在學完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等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遺傳學知識的學習,之前知識可為本部分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線索,同時本節內容又為後面遺傳的基本規律及生物進化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總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和實驗設計思路;理解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2)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質疑、探究的能力。學習經典研究的科學方法,即“現象—問題—假說—設計實驗檢驗假說—獲得結論”的研究方法。
(3) 情感目標 樹立生命的物質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 重點、難點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原理和過程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原理和過程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確立依據:本部分知識的學習應用了科學的實驗設計程式及內容涉及到微觀領域,學生剛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屬於他們的薄弱環節。
突破方法:利用圖片的新穎性和動畫的直觀性,透過關鍵問題的層層設疑順利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得出結論,將問題步步分解。
三 說教法、學法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細胞學基礎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
(三) 教法和學法
為了培養高中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等生物學素養,本課以“自主探究法”為設計理念,採用了“過程式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如問題啟發、分組討論、對比歸納等方法。充分體現教師於“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於“學”的主體地位,透過設疑質疑,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並得出結論,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強化科學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結合本節課內容,指導學生主要採用了自學法、討論法、歸納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有目的、有選擇的閱讀,透過課堂論壇的積極討論,透過對有關素材的觀察、對比、歸納,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1) 於生活中透過觀察發現生物學問題
為什麼狗生的後代是狗,而熊貓的後代是熊貓呢?引導學生答出這是一個遺傳現象。
(2)回顧所學知識,由已知引入未知,進行合理假設
播放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動畫,以提問題的方式複習有關受精作用的知識,引導學生得出在生物的傳種接代的過程中,染色體在前後代間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認識到染色體在遺傳上起著主要作用,進一步引出本課主題: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中,究竟哪一種才是遺傳物質?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透過自主觀察生物現象,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的能力。建立一種由已知領域出發,自然引入到未知領域的導課模式,符合認知的一般規律。
(二)傳授新知
(格里菲思) 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透過設疑,引導學生思考:
1、 該實驗中各組分別能得出什麼結論?
2、 從最後組小鼠屍體上分離出了S型活菌,是S型菌復活了嗎?這些S型菌的後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菌,又說明了什麼?
得出結論: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有能夠使R型菌轉化成S型菌的“轉化因子”
教師
指出:格里菲思並沒有弄清誰是遺傳物質
利用圖片的直觀性,降低問題的起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外轉化實驗
(艾弗裡及其同事) 多媒體展示實驗並引導學生思考:
1、 各組對比能發現什麼,能說明什麼?
2、 加入DNA水解酶的組有何作用?
3、 這個實驗與格里菲思的體內轉化實驗有什麼關係?
得現結論: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和其他物質不是遺傳物質
教師指出:其實是S型菌的DNA進入了部分R型菌內,使這些R型菌表達出了S型菌的性狀,從而使這部分R型菌轉化成了S型菌,但仍有多數還未轉化
透過該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感受簡潔、合理、巧妙的設計思路
赫爾希和蔡斯
透過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思考:
1、 如何使噬菌體標記上放射性
2、 S標記的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而P標記的組放射性主要在沉澱中,分別說明了什麼問題?
3、 為何S標記的組在沉澱中有放射性和P標記的組在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標記?
4、 細菌裂解後,釋放出的大量子代噬菌體中可經測到放射性P標記的DNA,卻不能測到放射性S標記的蛋白質,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得出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明確將DNA和蛋白質等物質區分開,直接地、單獨地去觀察其各自作用的關鍵思路
學生自主探究菸草花葉病毒遺傳物質的實驗:
教師提示:利用前兩個實驗的設計思路,進行本次實驗的設計
課題:探究菸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麼?
提出問題:菸草花葉病毒不含DNA,只有RNA和蛋白質,如何確定其遺傳物質
作出假設:菸草花葉病毒的遺傳是RNA
設計實驗:思路:菸草花葉病毒的RNA和蛋白質區分開,直接地、
單獨地去觀察他們各自的作用,從而判斷誰才是遺傳物質
預測結果:現象
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探討,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構建系統與聯絡,並使學生從學習知識本身上升到學會如何學的高度。
五、 鞏固練習
1、 課堂例題:
關於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格里菲思轉化實驗使用了兩種肺炎雙球菌,其中S型菌有毒,有莢膜,菌體光滑
B 、艾弗裡轉化實驗中,艾弗裡提取的DNA為純淨的DNA
C、 R型菌之所以轉化為S型菌,是由於S型菌的DNA進入R型菌併成功表達
D 、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課後作業:
(2)某科研小組對禽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原理:略
實驗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RNA。
材料用具:顯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雞胚、DNA酶、RNA酶。
實驗步驟:第一步 ;
第二步 在 的條件下培養;
第三步 分別從培養後的雞胚中抽取樣品,檢測是否產生了禽流感病毒。
請將與實驗相關的內容填入下表:
注射的物質 實驗現象預測(有無禽流感病毒產生) 相關判斷(遺傳物質)
第一組 如果
如果 則 是遺傳物質
則 是遺傳物質
第二組 如果
如果 則 是遺傳物質
則 是遺傳物質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所學知識,並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實驗分析和設計的能力
六、板書設計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
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1、格里菲思實驗(體內) 結論:DNA遺傳物質
結論:S型菌具有轉化因子 三、 菸草花葉病毒的實驗
2 艾弗裡實驗(體外) 結論:RNA是遺傳物質
結論:DNA是遺傳物質,其他不是 四、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設計意圖:我根據板書的“規範、工整和美觀”的要求,結合所教的內容,設計瞭如圖所示的板書,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整體的思路
總結:
以上是我對“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節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創設了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利用了多媒體資訊科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認為只要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就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成功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4節的內容。本節的課題點明瞭基因與DNA的關係,既是對本章內容的概括與提升,又為第四章《基因的表達》作鋪墊。這一節內容雖然不多,但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本節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認識到:從化學本質上看,基因是DNA的片段;從功能上看,基因具有遺傳效應。運用數學方法推算鹼基排序,理解抽象的內容,認同DNA分子結構的多樣性和特異性。透過介紹DNA指紋技術在刑偵、醫學等領域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感受理論知識的奇妙應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大綱要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①舉例說明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
②說明基因和遺傳資訊的關係。
2.能力目標:①運用數學方法說明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②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通過了解DNA指紋技術的應用,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形成熱愛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三)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舉例說明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和說明基因和遺傳資訊的關係。學生雖對DNA分子有一定認識,但對基因的本質和特點仍不是很瞭解,而透過具體的例項分析,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基因與DNA的關係,逐步構建基因的概念。因此本節課將上述兩個知識點設為教學重點。
(四)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資訊的多樣性。這個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僅從字面上來理解,難度很大,需結合相應的探究活動來獲得感性認知。因此將這個內容設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1.啟發式教學:匯入——創設樂學情境,啟動思維,激發學習興趣;過程——精心設疑,啟發思考,以趣激學。
2.合作-探究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問題,交流學習心得。
3.講練結合式教學:將講解與練習進行有機結合,及時反饋,鞏固新知。
三、說學法
1.小組合作學習法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目的、有側重地閱讀教材,自主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歸納法
引導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和推理,確立事實、推理和結論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地得出結論。
3.構建數學模型法
結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將數學模型遷移到鹼基排列序列多樣性的問題中。
4.討論法
創設課堂論壇,使學生具有展示自我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在討論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知識為載體,思維為主線,能力為目標,我設計瞭如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展示PPT,介紹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華裔首席刑偵鑑定專家——李昌鈺,觀察DNA指紋檢測圖,學生交流問題:DNA指紋圖上的片段代表什麼?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學生都會回答是基因)?繼續引出核心問題:基因是什麼?基因是否等於DNA呢?基因和DNA是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引用傑出華人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其引入新課題的學習。
(二)資料分析,解決問題
為解決匯入環節提出來的問題,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兩次小組合作探究,對教材P55-56的資料進行分析、推理和歸納,逐步構建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
小組合作探究①
指導學生閱讀新教材P55-P56的資料1和3,從數量關係上分析基因與DNA的關係,並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任務(如下表)。透過對比DNA的鹼基對總數和基因的鹼基對總數,得知基因並不等於DNA,基因只是DNA的一部分。
DNA分子數 DNA的總鹼基對數
基因數 基因的總鹼基對數
大腸桿菌
人類基因組
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基因是DNA的片段。
小組合作探究②
閱讀資料2和4(從基因的作用進行分析),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 為什麼海蜇這一熒光的性狀能在小鼠身上表現?(教師點撥:小鼠能夠
發光,說明海蜇的基因不僅傳給小鼠,而且能表現出來,起到控制小鼠特定性狀
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應”,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效應呢?)
為何要設定3號小鼠?(教師點撥:我們設計實驗要遵循哪些原則?)
2. 吃得多就一定能長胖嗎?資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麼作用?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派一個小組代表彙報結果——基因具有遺傳效應。
綜合以上4個資料分析,師生共同給基因下定義: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
設計意圖: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討論、推理、分析和歸納,在教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得出結論,逐步確立基因與DNA的關係。這種合作型的學習模式,與傳統“自顧自”的學習截然不同,能夠鍛鍊學生的協作能力,在協作中學會共享與分享,這是團隊精神的良好表現;同時,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獲取有效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境探究,深入問題
前面的學習解決了基因本質的問題,接下來還要繼續深入探究DNA分子特異性和多樣性的問題。
先複習DNA分子的結構,DNA由4種脫氧核苷酸組合而成,那麼,僅僅4種脫氧核苷酸,它們的排列序列能夠滿足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物種需求嗎?PPT及時展示一系列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生物圖片,引發學生認知上的共鳴。
為解決這個問題,進行第三次小組合作探究,採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下模擬4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
小組合作探究③
小組長髮放數量充足的鹼基卡片①,各小組根據以下特定情境進行探究:
情境1:若1個鹼基對組成一個基因,4個鹼基能形成多少種基因?(41)
情境2:若2個鹼基對組成一個基因,4個鹼基能形成多少種基因?(42)
……
情境3:若N個鹼基對組成一個基因,4個鹼基能形成多少種基因?(4N)
深入探究:
假如決定臉型的一個基因有17個鹼基對,那可能有多少種排列形式?兩人臉型完全相同的可能有多大?(417)=172億種,1/172億
設計意圖:透過小組合作進行的排卡片活動,感受鹼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進而上升到DNA分子具有多樣性的理性認識;同時,透過計算臉型相同的可能性,得知其機率微乎其微,又獲得DNA分子具有特異性的認識。
在以往的教學案例中,探究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往往是“紙上談兵”,只講講理論知識,或畫簡圖解釋,甚少提供實物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而如果能夠提供諸如卡片之類的器具,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排列,縱使沒有正確,也至少可以在錯誤的經驗中收穫更為深刻的認知,這無疑比“紙上談兵”式的教學更加有效。
(四)聯絡生活,拓展知識
結合教材P58的“科學技術社會”,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聯絡生活實際,簡要介紹DNA指紋技術(如右圖),讓學生嘗試扮演刑偵專家進行破案,以此瞭解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在刑偵、醫學等領域的重要應用。並提供介紹DNA指紋技術的網站,方便學生課後拓展知識。
設計意圖:透過介紹DNA指紋技術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從書本學到的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此激發學生未來更加努力學習,擴大知識面,體現STS教育。
(五)知識總結,堂上練習
1.知識總結
組織學生討論染色體、DNA、基因和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關係,並嘗試自己畫一個概念圖,總結染色體、DNA、基因和脫氧核苷酸四者之間的關係。PPT展示供參考的概念圖(如右圖),對於學生的構思,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2.堂上練習
【1】下列有關DNA和基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以準確地複製
B.能夠儲存遺傳資訊
C.是4種鹼基對的隨機排列
D.是有遺傳效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解析:選D。考查基因與DNA的關係,D不正確的原因是DNA上存在沒有遺傳效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2】細胞內與遺傳有關的物質,從複雜到簡單的結構層次是( )
A.DNA→染色體→脫氧核苷酸→基因
B.染色體→脫氧核苷酸→DNA→基因
C.DNA→染色體→基因→脫氧核苷酸
D.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
解析:選D。考查與遺傳有關的物質之間的包含關係。
【3】不同的基因攜帶不同的遺傳資訊的原因是( )
A.不同基因的鹼基的種類不同
B.鹼基對的排列順序決定基因的不同
C.磷酸和核糖排列順序決定了基因的不同
D.鹼基種類的不同決定了基因的不同
解析:選B。間接考查DNA多樣性的原因。
3.佈置作業:複習第三章內容,完成教材P60“自我檢測”。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內容,板書為左中右分佈,設計如下:
標題正中: §3.4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
一、資料分析:說明基因與DNA的關係
▲探究1:基因是DNA的片段
▲探究2:基因有遺傳效應
小結 基因的定義: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關係,作用)
二、DNA的片段中的遺傳資訊
▲探究3:構建模型,探究遺傳資訊的多樣性
小結 DNA分子的特點:多樣性,特異性
三、DNA指紋技術(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
四、總結歸納:染色體、DNA、基因和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關係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的課題“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一句話點明瞭基因與DNA的關係,這一表述雖然言簡意賅,但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透過啟發學生思考基因等於DNA嗎?然後閱讀材料1、3,從數量上認識到基因是DNA的片段,然後再從材料2、4上理解什麼是遺傳效應。用數學方法推算鹼基排列的多種組合方式推理出DNA分子中遺傳資訊的多樣性和特異性。透過介紹DNA指紋技術引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本節以學生為主體展開,透過展示豐富的圖片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學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分析資料。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能得出準確、深刻的見解,這是出乎老師們的意料的,聽課的老師們一致認為本課的合作探究真正達到了效果。在介紹DNA指紋技術時,不僅提供圖片和材料,還介紹了相關的網站,學生也十分好奇和興趣,課後紛紛討論,並來向老師摘抄網址。所以,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我認為這堂課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在課堂中並沒有照顧到全體同學,有的同學很想發言,但卻沒機會,這也是本課的遺憾之處。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3
一、說教材和學情
本冊內容共有6個單元,第二單元《遺傳和變異》是在學生了解了自然界動植物生命基本形態之後進一步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瞭解生物的遺傳、變異情況,瞭解生物學家對遺傳和變異的秘密所進行的不懈探索。
我所說的《生物的遺傳現象》的教學內容是主要引導學生透過尋找自己與父母的相似特徵,瞭解遺傳現象,進而發現動植物也有遺傳現象。最終讓學生了解遺傳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徵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物的後代與親代之間總保持著某些相似的特徵,人們把這些親代與後代之間相似的現象,叫做遺傳。沒有遺傳,就沒有相對穩定的生物界。孩子的長相總是惟妙惟肖地像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的性格、脾氣,甚至動作、習慣等等也都會很像父母,這就是遺傳現象。
經過三年半科學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對遺傳和變異的現象,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認識,但卻又會產生一些困惑。因此,讓他們瞭解一些遺傳和變異的知識和100多年來遺傳學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對遺傳學的發展過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十分複雜,因此我們的教學又不能講得太深奧,千萬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詞灌輸給學生,使學生不知所云。本課教學只要求學生初步瞭解遺傳現象,並能對動物和植物的遺傳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由此,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徵是可以遺傳的,如外貌、性格、頭髮、膚色等。
2、知道動植物的很多特徵也是可以遺傳的。
3、瞭解遺傳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徵。
過程與方法
1、能仔細觀察並描述照片中的幾個孩子及其父母具有的相似點。
2、能對自己與家人的外形特徵進行比較,並作合理的解釋。
3、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做出合理的推測。
4、會查閱和收集有關植物的遺傳資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2、感受遺傳的神奇和美妙。
本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能仔細觀察並描述圖片或實物的特徵, 知道人和動物的很多特徵是會遺傳的,對遺傳的現象能作合理的推測和解釋。同時會查閱和蒐集有關動植物的遺傳資料,知道科學家為了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了艱苦的探索,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能辯證地看待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影響,願意為遺傳和變異這個科學事業做更大的貢獻。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的遺傳現象。
教學難點:
對遺傳的現象作合理的推測和解釋。
遺傳和變異現象雖然很普遍,但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這種現象卻有一定難度。我們既要讓學生了解這種現象,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態度去推測這些自然現象,並透過課前調查對遺傳現象作出一定的解釋。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根據單元的具體內容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採用的教學方法除了通常的講授方法外,還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探究發現法:從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人的遺傳現象入手,發現事物發展的內部聯絡,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動、植物,從而使學生了解遺傳在不同生物中體現出的現狀。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便於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操作。教學觀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暗示“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讓學生感受到只有善於觀察、相互比較、善於思考才能真正學好科學。
根據教學內容,將上述方法綜合地、交替地使用,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說學法
針對以上的教學方法,適當採取了以下學法:
(1)小組討論法:
根據小學科學探究序列安排,此時六年級學生應該以自主性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因此採取小組討論法作為主要學法是完全適合的。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有關遺傳的問題,在小組的群體中交流個人想法,相互學習,從中獲得對該問題的深入認識和了解。
(2)觀察法:
為了提高小組討論的有效性,結合相關活動,例如:在尋找生物間的相似處這一活動中,教師要在學生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用科學、準確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觀點,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有了理論的支撐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於本課的目標達成就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下面就談談本課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材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指導學生了解生物的遺傳現象:1.從常見的子女與父母長相相似現象入手,瞭解什麼是遺傳現象;2.瞭解動物的遺傳現象;3.瞭解植物也存在遺傳現象。
人們早就發現了生物的性狀可以從上一代傳至下一代的現象,從而透過不懈的努力來研究遺傳規律。同樣,學生在生活中也一定早就有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兒女的膚色、相貌、高矮等總是與父母相象呢?”他們也非常樂意來學習這方面的內容。“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真切地反映了生物界物種代代相傳的普遍規律。我認為在本課的教學中也一樣,我們播下了什麼才能收穫什麼。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激發、引導、利用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觀察、比較、討論中自己發現一些普遍的規律,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活動一:
為了讓學生認識人的遺傳現象,教師準備了一個分組活動:讓同學從家裡帶來爸爸媽媽的照片,看能不能在同學中找到是誰的父母。最後,由照片主人驗證是否正確。大家在仔細觀察對照照片後,要說出自己的理由,即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他們一家到底哪裡最相像?…… 除了外貌,你和父母還有那些相似之處?
這裡安排學生用自己的照片作為研究物件,一方面能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平時積累了相當多的認識,有利於大家互相交流,但是教師要適當控制時間,使討論的時間充裕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接著出示遺傳定義:子女和父母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稱為遺傳。
活動二:
本課第二個重要的教學活動是透過課件,學習探究動物界的遺傳現象。我準備了動物家庭的掛圖、多媒體課件。
我先讓每組學生分別觀察幾組動物家庭的照片,找找它們的相似點,師生共同交流小結:動物界也有遺傳現象。並能總結出動物親代的相似點包括外形、毛色、花紋、神態、食物及生活習性等。
在這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煩瑣、抽象的講述變得簡潔、直觀。學生具有強烈的追求新、奇、趣、美的心理特點,更容易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和渴望探究的動機。
活動三:
在瞭解了動物的遺傳現象之後,提出探究問題:植物難道也有遺傳嗎?
教師出示荷花和仙人球圖片,在課堂上充分討論、交流,來探究學習植物的遺傳現象。
在出示兩幅豌豆地的圖片,提問:你會從哪些方面研究植物的遺傳現象?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讓學生把想到的所有方面都一一說出來。
再出示遺傳學家孟德爾研究豌豆植株的發現,主要是從植株的花、莖葉、種子等形狀特徵研究(板書),同時向學生介紹孟德爾先生的科學探究過程及他的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這裡一定要注重學生獨立活動,著眼於思維力和意志力培養: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學中成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它的結果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從而有效地培養能力,加深印象。
活動四:
最後進行拓展練習:讓學生仔細觀察照片中的每隻小貓的顏色和花紋,然後推測一下小貓的爸爸媽媽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透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也是對遺傳原則的具體運用。 課堂總結:
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徵,生物的遺傳性使生物的物種保持相對穩定性。因為有遺傳,透過不同品種的雜交、嫁接,才能得到更優良的品種,現在人類為了不斷豐富自身的需要,培育出數不清的動植物新品種,而且還會有更多的新品種出現。子代與親代之間有沒有差異呢?我們下節課研究。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4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三生物第八單元第二章第四節《人的性別遺傳》,在這裡我主要說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分析
性別是一種特殊的性狀,在學生中總是存在著一種神秘感,自然成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安排本節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對於性別決定和性別遺傳知識的需求。另外,社會上一些人仍存在著重男輕女思想,母親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員冷落和責備的現象並不少見。透過本節的學習,要使學生科學地理解和正確地對待生男生女問題,希望教師在教學中滲透這一精神。
本節教學內容並不難,時間也較充裕,應該適當安排學生活動,讓學生更多地透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獲得結論。
關於男女染色體的差別,教材編入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後安排學生仔細觀察,找出男女染色體組成上的差異。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能力目標: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情感目標: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教學難點: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用新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即培養普通公民必備的生物科學素養,而不是培養生物科學家的素養,以此來指導教學行為。《性別和性別決定》屬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範疇,本節課的重點是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與日常生活聯絡起來。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知道了遺傳的物質基礎,本節課重在從人類性染色體的水平分析人類性別遺傳的規律,另外基於社會上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傾向,把生男生女的責任推於女性,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產生。這和人們生活關係密切,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必要透過教學瞭解科學真相,這是我確立重點的依據。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識聯絡上屬於斷層,突如其來,而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確立為難點,教學中透過學生的遊戲活動來突破這個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1、關於導課:
以問題匯入:“雌雄有別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現象,人有男性和女性,許多動植物也分雌性和雄性,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想不想知道生男生女的奧秘?”這樣匯入,激發學生興趣。
2、新課:
本節教學從認掛圖、為染色體配對、尋找男女染色體異同開始,引出“性染色體”概念,進而透過生男生女的小組遊戲活動,理解人類性別的決定方式及男女性別比例特徵。再引導學生分析我國人口普查資料,分析資料,發現問題,對男女平衡問題產生興趣,探究自然狀態下,為什麼生男生女的機率為1:1。
3、學生活動:
為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勤於動手,樂於探究,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設計了活動環節,老師宣佈遊戲規則,兩人一組,製作卡片,隨機抽取,模擬家庭生男生女的遊戲,各組統計男女性別比例,向全班彙報、彙總。老師巡迴指導,依據學習活動中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原則,設計思考題,啟發學生思考:A這個活動的原理與生男生女的奧秘有關係嗎?B有人認為生男生女的責任全在女性,你認為這種想法科學嗎?透過學生活動揭示人類性別遺傳的自然規律。當然從一個班統計結果來看,樣本不夠,不能科學地反映性別比。老師可引用全年級或幾界屆學生的統計總數,更有說服力。甚至推廣到全國人口。
4、充分利用教育資源:
為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小黑板列舉建國以來我國大陸五次人口普查資料,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比,啟發學生實事求是的分析歷次人口普查有什麼共同特徵?嘗試解釋產生這種特徵的原因。
5、知識的遷移和昇華:
新課標關注個體差異,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創造機會,因此設計了以下問題:
A人們的觀念和醫療技術會不會影響男女性別的比例?
B男女性別比例不平衡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嗎?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和自主學習的空間。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5
教學理念
以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為依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貫徹落實三個維度的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讓學生親歷從觀察現象上升到理論水平的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關於對遺傳和變異的現象進行比較,要認識生物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和規律,就要從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開始學習。教材在利用活動掌握性狀和相對性狀的基礎上,從欣賞和分析兩幅漫畫開始,來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並應用俗語和生活例項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從而使學生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表述和理解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
2、能力目標:
⑴ 透過對書本上有關性狀遺傳的漫畫,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⑵ 能舉例說出動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狀及其相對性狀;描述相關的生物遺傳和變異現象。
3、情感目標與價值觀:
(1)透過對遺傳和變異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奧秘現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認識。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懷有感恩的心。
(3)並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區別性狀和相對性狀;辨別並描述遺傳和變異現象.
2、難點: 理解遺傳和變異現象;解釋生物界中的生物學現象.
學生分析
初二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遺傳和變異現象可以辨認,但卻沒有理論作基礎,因此不能對有關現象作出正確的解釋。針對大多數學生喜歡分組實驗,喜歡親自動手操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實物並進行總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學生的總結水平有限,所以教師要適當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補充。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6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第一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遺傳的細胞基礎(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說出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2) 透過分析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教學難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四、說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
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透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遺傳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是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普遍存在的現象。沒有遺傳就沒有相對穩定的生物界。有關遺傳的知識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對遺傳現象的感性認識,但也常常遇到一些困惑。
“生物的遺傳”這部分內容抽象,相關的概念很多。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僅僅停留在對概念的回憶和再認,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這節複習課,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回顧與提煉,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識重新梳理、組合,理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和規律,自主建構知識網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知識變多為少,化繁為簡,便於理解記憶,以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說出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係。嘗試區分相對性狀。
(2)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3)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4)學會分析色盲病的遺傳方式。舉例說出人類主要的遺傳病。
(5)知道近親結婚的危害和遺傳病的預防。
能力目標:
透過指導學生做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嘗試運用遺傳學知識解釋一些遺傳現象,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激發學生深層次的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珍愛。
(3)科學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3、教學重點:
性狀的概念,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基因的傳遞過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4、教學難點:
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基因的傳遞過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二、說教法:
1、啟發引導法:透過問題的設計,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加之教師的適時的引導,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再現、總結與歸納,提高複習的實效性。
2、多媒體教學法: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強化所學的知識,
三、說學法:“看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做一遍”。讓學生親身經歷梳理、自主建構知識網路,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獨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人人參與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在學生自主梳理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說”所學的.內容,“說”學習方法、“說”思維過程。並進行有針對性地練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習目標
(二)性狀和相對性狀
展示問題:1、什麼是遺傳?請舉例說明。2、什麼是性狀?請舉例說明。3、什麼是相對性狀?請舉例說明。學生思考回答。
(三)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係:
1、讓學生們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總結三者之間的關係。展示問題,讓學生解決。
2、出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怎樣存在的?染色體上的基因又是怎樣存在的呢?那麼,在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怎樣存在的?上面的基因呢?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多少?生殖細胞染色體的數目是多少?
3、展示幾種生物的染色體數目以及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圖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識。
(四)基因與性狀:
1、出示問題,使學生明確:基因與性狀的關係,基因在體細胞及生殖細胞中的存在方式,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
2、展示基因成對存在的圖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圖解。用直觀形象的方式解決疑難問題。
(五)人的性別決定:
1、展示整理的男女染色體排序圖,提出問題:這是體細胞還是生殖細胞?依據哪副圖是男性的?你根據哪對染色體判斷的?
2、出示問題,讓學生明確:人的性別是由什麼決定的?男性性染色體組成是?女性性染色體組成是?在男、女體細胞中,除了這對性染色體外,還有22對常染色體。在人的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的數目是多少?就性染色體而言,父親產生的精子有幾種型別?分別是含____染色體的精子和含____染色體的精子?母親產生的卵細胞有_____種類型,是含_____染色體的。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
3、展示生男生女的機會均等的圖示,強化學生的認識。
(六)遺傳病:
透過填一填的方式,複習遺傳病的病因、常見的遺傳病、危害以及預防的措施,還有色盲病的基本知識。
(七)典例解析:
展示典型例題,引導學生分析。學生間主動思考,相互交流,掌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透過習題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課堂演練:
透過相關的練習,進一步強化所複習的遺傳知識,促使學生積極思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同時,也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以便在課後進行及時的補救。此外,還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8
各位領導 、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
一 教材分析
(一) 內容與地位: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先聯絡前面所學的有關細胞學基礎(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闡明瞭染色體在前後代遺傳中所起的聯絡作用,再透過對染色體化學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那麼,遺傳物質是 DNA還是蛋白質呢 教材在此埋下伏筆,然後透過兩個經典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最後列舉少數生物只有 RNA而沒有DNA的事實,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結論。
本節內容在結構體系上體現了人們對科學概念的認識過程和方法,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極佳素材。在教學中,透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佳化課堂結構,妙用科學史例項,把知識的傳授過程最佳化成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二) 教學重點:
①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②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教學難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二 學情分析
1。 學生已經具備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細胞學基礎,掌握了生物的生殖過程,染色體的化學組成,蛋白質與核酸的元素組成等相關知識,這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
2。 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他們的心智還不能有效控制其行為衝動,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 教學目標設計
1。 認知目標
① 瞭解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② 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 智慧目標
① 透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② 透過對感性圖文資料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 ③ 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① 透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究的精神 ② 進一步激發學生唯物辯證觀的樹立
教學方法設計 以"自主性(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為課堂學生學習的三個基本維度,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指導,以側重科學方法教育為目標,本節課採用"探究—發現"教學模式,融合列舉法,討論法,比較法,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透過列舉事例,引導學生模擬科學發現,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 "探究—發現"教學模式基本程式:
五 教學過程概述
(一) 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提供感性材料 獲得感知 布惑 ①裕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生物有遺傳和變異現象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究竟誰在遺傳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以課本為學習材料,自己來探究和解決這一問題。 ②(投影):傘藻的幼體相互嫁接的實驗(圖略)
▲傘藻頂端的形狀是由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 ③回顧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及受精作用的過程
▲染色體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動之一:實驗材料的探究
●鋪墊: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這是科學研究取得成敗的關鍵。無論是高等的,複雜的,還是低等的,簡單的生物,它們共同具有的物質基礎都是蛋白質和核酸。
●設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你覺得選擇什麼樣的生物做實驗材料才合適
●學生討論:(略)
●學生探究: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類群來進行分析,比較,篩選最佳材料。
●教師點拔: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質越少,分析起來簡便,快捷,干擾因素少,容易得出結論,並且誤差小。病毒是最合適的實驗材料,成分與染色體相似,在生殖過程中兩種成分分開,生活史短,繁殖力強。
(三) 模擬,探究,剖析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這一部分,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思維軌跡,分析每一步實驗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設計的意圖何在 以學案的形式,事先印發給學生: 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 設計意圖
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將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將加熱殺死後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無毒性的R型細菌與加熱殺死後的S型細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體內 (以上空白地方由學生填寫)
●質疑:同學們,如果你是當時的科學家,你認為在確定"轉化因子"的實驗中,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略)
●多媒體展示,[美]艾弗裡和他的同事的實驗,讓學生的思維過程與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進行碰撞與比較。 預測:哪一種情況能促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 為什麼
實際:只有加入DNA, R型細菌才能轉化成S型細菌,並且DNA的純度越高,轉化效率越大。 結論1:"轉化因子"—DNA, DNA是遺傳物質。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設疑:噬菌體非常小,實驗時怎樣觀察 引導提問:①DNA和蛋白質的化學元素構成 ②"旁欄思考題":為什麼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和DNA作標記 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嗎 讀圖,分析:(掛圖) 一親代噬藺體 寄主細胞內 子代噬菌體 實驗結論 35S蛋白質外殼 32P DNA
◆結論2:噬菌體的複製過程中DNA具有連續性,是遺傳物質。 (3)菸草花葉病毒的侵染實驗 投影一道探究性試題: 菸草花葉病毒TMV和車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菸草葉,但兩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圖,結合圖中(a),(b),(c)三個實驗結果,各說明什麼問題 整個實驗說明什麼
◆結論3: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
(四) 歸納,小結
(1)和學生共同整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網路。
(2)對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予以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善於假設,多向思維,收集材料進行探究學習的科學精神給予高度讚許,並教育學生要有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
(五) 反饋運用
事先編擬一組富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課堂檢測題,以檢查學生的達標情況。 六 教後體會 筆者就"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一)"在平行班級進行了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在對照班,以傳統的"授— 受"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實驗班以"探究—發現"教學模式貫穿教學始終。對照表明:實驗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較大程度調動,課堂始終處在一種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之中,學生真正把學習的過程演繹成一個主動探究,自動求知的過程。
本節課,充分發揮教材中蘊含的創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現成結論",透過多處"設障","布惑",將教材進行活化和最佳化處理,使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材",潛移默化地把科學家的思維過程,教師的思維過程來感染學生的思維過程。 透過對實驗選材,實驗設計思路及實驗結果的假設,預測,分析與綜合,在此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一絲不苟的精神,更讓他們在與科學家的思維比較中,樹立自信心,原來自己的思維與科學家竟這樣的相似,自己也能成為科學家。課堂檢測表明,實驗班當堂達標率很高,學生學的主動,學得輕鬆,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高度體現。
生物的遺傳說課稿9
一、教學目標
第一節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別。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3、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第二節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係。
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第三節1、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係,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2、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
3、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的能力。
第四節1、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
第五節1、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並能說出引起這兩種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境的影響。
3、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資料和分析資料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
4、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同種方法,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二、教學重難點
1、性狀和相對性狀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2、基因怎樣經過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3、讓學生理解孟德爾遺傳學理論,並能用遺傳圖解解釋遺傳現象。
4、認識性染色體與人的性別的關係。
5、讓學生理解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
三、教學策略
第一節1、由兩句俗語引出遺傳變異現象及概念。
2、學生談談自已和父母在外貌、行為方式和生理特徵方面的相似之處並結合書P25圖片,歸納總結性狀的概念。
3、請同學舉例: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總結相對性狀的概念
4、強化對相對性狀的理解,“兩同”“一不同”。
5、思考:有沒有絕對不會遺傳怕變異呢?請同學舉例並歸納總結:如果受環境影響而沒有改變的性狀是不會遺傳下去的。
6、性狀是生物的特徵,這些特徵由什麼決定的?引出基因控制性狀。
7、學生看書P26轉基因超級鼠,教師指導學生讀圖,強調:顯微注射器、大鼠生長激素基因、輸卵管等知識點。
8、完成P27討論1、2、3,得出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
9、引導學生關注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強調要注意其安全性。
第二節1、由孩子像父母引出思考:父母依靠什麼途徑把這些性狀傳遞給孩子的?
2、學生看P29圖找規律:教師提示從數量、染色體組合情況、著色後顏色的位置等方面著手
3、老師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情況說明什麼問題
4、思考: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量是23對,那麼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是否是23對呢?
5、學生自學“比耐登”的發現,老師引導總結規律。
6、學生完成P31填空
7、思考:為什麼一對夫婦所生的幾個孩子長相會不同?為什麼透過DNA檢測能做親子鑑定?學生透過討論加深了對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的理解。
8、練習並小結。
第三節 1、如果一個父親是雙眼皮,控制的基因是AA,母親是單眼皮aa,那麼孩子的基因應該是Aa,他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呢?
1、學生看書瞭解孟德爾的實驗過程
2、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孟德爾,當看到第一代全是高莖時你會怎麼思考?矮莖到哪兒去了呢?是吸收了,還是暫時沒表現出來?你會不會繼續種下去呢?
3、孟德爾是不是隻研究了一種性狀?為什麼研究多種性狀?
4、介紹孟德爾總結的遺傳學規律,回到課前引入時的單、雙眼皮的問題,學生分析
5、老師講解遺傳學圖解的畫法
6、用孟德爾的遺傳學規律分析生活中的遺傳問題
第四節 1、學生觀察比較男、女染色體排序圖,找出不同之處
2、老師介紹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3、思考:兩幅圖,哪個是男性的染色體圖,哪個是女性的染色體圖?圖中哪個是X染色體哪個是Y染色體?
4、思考:就性染色體來說,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細胞中,應該有幾條性染色體?男性有幾種精子?女性有幾種卵細胞?
5、學生根據遺傳學圖解:分析並體會生男生女的機會是均等的
6、進一步介紹:性染色體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基因,也是一小段NDA決定性別。
7、結合練習進一點了解有關性別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第五節 1、展示圖片,同種生物的千差萬別,引出變異的現象
2、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探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3、畫出折線圖:大家折線圖中能分析得出什麼結論
4、歸納總結: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並舉例讓學生分析
5、播放影片資料:讓學生了解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
6、分析書上三種育種例項的原理
7、練習;閱讀資料:袁隆平與雜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