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教師反思總結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夢想》教師反思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夢想》教師反思總結1
匯入環節,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李月動人的舞姿吸引了學生的視線,而當同學們正沉浸在這種感動中時,“四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左腿。但是,災難並不能奪走小女孩美麗的夢”解說詞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自然引導到殘疾作家史鐵生對夢想的追求。接下來的新授環節,利用“夢想是什麼,經歷了怎樣的過程?”這兩個問題,將“夢想”這一抽象的話題具體落實到文章中,使學生很容易地在閱讀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從整體上把握作家對夢想的追求以及追求過程中的感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樣以來,從開頭的激發學生的心理認同,到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為後面深層理解文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如何引導學生真正深刻理解文中那些富有人生哲理、具有獨道見解的句子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學生受年齡、人生閱歷、理解程度的'影響,理解得不能夠非常到位,因此,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側重於在學生個性閱讀自主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於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由表層向深層次延伸。例如:在學生對“奧林匹斯山上的神火為何而燃燒,那不是為了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戰敗,而是為了有機會向諸神炫耀人類的不屈,命定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這句話進行理解時,結合生舉出的奧運會上運動員的例子,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換個角度,從生活中舉出自己熟悉的例子,這樣以來,同學們對“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這句話的理解就會更透徹,更全面。儘管課堂中藉助於多媒體手段,結合學生的閱讀,及時透過相關人物的事蹟加以闡釋,但實際授課中,仍感覺對哲理性句子的挖掘得還不夠深。對於“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捨“最幸福”這三個字,他在所有人的慾望前面設下永恆的距離,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侷限”等這些句子,只是停留在對字面意思的理解上,末能恰當地選用一些小的切入點,讓他們談感受,議看法,因此對於這些句子挖掘得不夠深入。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他們即使在老師的引導下有了些認同,但也是人云亦云,並非真正理解。因此在這一點上仍有待探索、提升。
《我的夢想》教師反思總結2
大班的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幻想,在本活動中我給每個孩子語言表達,形體表演或繪畫的機會,孩子興趣十分濃厚,表現欲極強。
在幼兒分散、自由選擇表現方式展示夢想時,一大半孩子傾向繪畫,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只留下12個孩子表演,此時我有些緊張,因為十幾個人表演的時間遠不能與幼兒繪畫的的時間相等同。於是我靈機一動,在幼兒表演的同時,插入了一些遊戲,如表演警察時插入了“汽車紅燈停,綠燈行”的遊戲,表演教師時,我增加了說反義詞的遊戲,這樣使得表演更加豐富,因此,靈活的教學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從活動效果來看,孩子們極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的每一幕,每一個鏡頭,都演繹的淋漓盡致,甚是有趣,整個活動給了老師和其他孩子很多驚喜。
最後,雖然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是在對夢想的表達方式上還過於拘謹,不夠豐富。
《我的夢想》教師反思總結3
習作指導應當重在技巧和方法的指導上。本次習作的一個難點在於如何把夢想寫具體寫生動,這也是學生們都迷茫之處。可惜我自己沒有很好地把握住這一傳授寫作技巧的時機,只是含糊地提示“把別人想知道的寫出來就可以變得具體”。沒有把指導課的點抓準。因此,我在課後對教案進行了調整,在後半部分加入了又一篇範文,目的在於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如何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來把內容寫具體。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
我們往往喜歡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時做到“合理”,所以常會不由自主地把成年人的一些認知和想法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的想象成為一種“假想”。而我在範文選擇上,學生髮言的點評中就不知不覺地把那種“真善美”的價值取向給學生們打上了烙印,導致很多的孩子都一味追求“為人服務”這一夢想,而沖淡了很多他們本該具有的童心童趣,丟掉了他們可貴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