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 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3、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己編小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質。
教具:掛圖一份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聽了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大家還記得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過年了,( )送給( )、( )和( )一份節日禮物( )。一年以後,出現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二、提出疑問,匯入新課
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呢?今天我們繼續欣賞這個故事。
三、精講課文(1——4)自然段
1、請小朋友把書開啟,齊聲朗讀1——4自然段。
(1)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是一模一樣的嗎?可小動物們看到的不一樣呀?
(2)什麼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書:黃燦燦飽滿上等的麥種)
(3)看來,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可是為什麼只有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看得仔細,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
2、(1)小猴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他會怎麼做呢?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法?
(2)你從小猴身上發現了什麼優點?(看來小猴不僅聰明,還很有遠見。)
[體現小猴看問題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做事有遠見的優點而打下基礎。]
3、(1)小豬收到禮物時,心情怎樣?請你用開心的語氣朗讀小豬的話。
(2)小豬是這樣說的,他又是怎樣做呢?(書:吃)
(3)故事中用了兩個成語分別來描寫小豬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來嗎? (迫不及待、各種各樣)(板書:迫不及待)
(4)你能找一個詞語來替換“迫不及待”嗎?
(5)請你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6)揭示小豬的特點。原先老師很討厭豬,它又胖又懶。聽了這個故事我不禁對小豬刮目相看,開始喜歡它了,知道為什麼嗎?
[體現——小豬 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
(7)指導朗讀:這樣的小豬你喜歡嗎?讓我們用喜歡的語氣朗讀第二自然段,要讓大家都能陶醉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小豬的手藝。
4、小牛又是怎樣處理麥子的?
5、你從小牛身上發現了哪些優點?(勤勞、節儉、有打算)
6、指導朗讀
四、自學課文(5——9)自然段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土地爺爺送的麥子,一年以後,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了,結果如何呢?請同學們自己帶著這樣四個問題自學課文。
出示並讓學生討論:
1、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2、土地爺爺對誰的做法最滿意?為什麼?
3、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4、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處理?
1、檢查自學字詞情況。
透過剛才的自學,請你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這幾個詞語:憨厚、節儉、神秘。
2、逐個討論四個問題。
(1)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
(2)土地爺爺認為誰的做法最好?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書:興奮)你是怎樣理解“興奮”的?請你用興奮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3)土地爺爺是怎樣評價小豬、小牛的?
3、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請你來做xx(分角色朗讀)
4、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麥子,可是誰吃到的麥子最多?為什麼?
五、課堂小節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豬, 小牛,小猴三個動物性格各異,然而都很可愛,小豬憨厚得可愛,小牛的可愛在於節儉,小猴的聰明能幹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六、拓展延伸
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麼處理?一年以後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自己編寫故事,小組合作,並表演出來。
七、板書設計
八、三袋麥子
主人公 態度 性格
小豬 (迫不及待) 全吃光 憨厚可愛
小牛 儲存 勤勞、節儉、有打算
小猴 全種下了地 聰明能幹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九課。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一些重點詞的意思。
4、在閱讀教學中著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 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小動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以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設計理念:本節課透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
語文素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他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努力營造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注重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小朋友,在節日裡你們最希望得到誰的什麼禮物?西方人過聖誕節的時候,是聖誕老人給大家送禮物,而在我們中國是土地爺爺給大家派送禮物。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大家還記得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嗎?
過年了,土地爺爺送給(誰)送(什麼)節日禮物。一年以後,出現了三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2、出現了哪三種不同的結果呢?今天我們繼續來欣賞這個故事。土地爺爺說今天誰表現最好,他也將得到一份禮物,想不想要土地爺爺的禮物?(想)那我們就來認真地學習課文,看看誰能拿到禮物。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舊知,激趣匯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精講課文
1、請小朋友把書開啟,自讀全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準確,讀連貫。
2、讀熟後再快速地默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思考下列三個問題。並找出描寫小豬的句子,用“_”劃出來,描寫小牛的句子用“﹏”劃出來,描寫小猴的句子用“…”劃出來。
(1)、 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後,他們的心情如何?分別是怎麼想的?
(2)、他們是怎樣處理一袋麥子的.?結果怎樣?
(3)、對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土地爺爺分別是什麼態度?
3、交流描寫小豬的句子。(出示課件)
(1)、誰來讀讀你找到的描寫小豬的句子,指名回答。
(2)、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裡會想些什麼?(吃)心情怎樣?課文裡哪個詞語最能體現小豬當時的心情,你能找出來嗎?(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麼意思?你們在什麼時候也有過迫不及待的情況?
(4)、你能找一個詞語來替換“迫不及待”嗎?
(5)、請你用“迫不及待”說一句話。
(6)、他是怎樣處理這袋麥子的?結果怎樣?
(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結果很快就吃光了。)
三袋麥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能借助旁批讀懂這個故事,並用不同的語氣讀好不同角色的話。
3、 能正確地評價三個小動物,明白不同的做法會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材簡析: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的禮物——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了麵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儲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一年之後收穫了很多麥子。同樣是一袋麥子,三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
全文一共九個段。第一段是故事的開端,講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麥子。第二至四段是故事的發展,講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一袋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第五至九段是故事的結局,講土地爺爺一年之後故地重訪,並對三個小動物的不同舉措給予了不同的評價。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頭讚許;面對聰明能幹的小猴,土地爺爺顯得異常興奮,摸著它的頭,高興地說:“謝謝你!”
那麼,在土地爺爺的心中,究竟誰是最優秀的呢?課文沒有做出明確的回答,教師在注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同時,也應對教材內容的價值取向做出適當的引導。
本課是一篇批讀課文,教師應指導學生藉助旁批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同時,也可以嘗試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寫下來。在教學時,可以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學習課文,也可以採用對比的方法,分別學習三個小動物的做法以及產生的不同結果,想一想:它們的身上各有什麼優點?悟一悟:如果你也得到一袋麥子,你會選擇怎樣的方法?
教學過程:
在未正式上課之前,老師帶領同學們做一個小律動《我真的很不錯》,來調整一下氣氛。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在上一課時裡,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三袋麥子》這一課,誰來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抽生回答。師做評價:(你回答的真好,聲音響亮,吐字清晰。)(你說的很完整,意思表達的很清楚。)
師:從這兩位同學的回答,老師看得出大家很喜歡這篇課文,是嗎?(生答:是)
今天的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三袋麥子,師板書:29 三袋麥子。
二、展示目標
那麼在這一節課裡,我們要學習些什麼內容呢?有沒有目標呢?我們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呢?大螢幕展示學習目標,抽一學生讀一下,然後全班齊讀學習目標內容。
三、自學指導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一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了,咱們心裡就有底了。可怎麼樣才能夠用更好的辦法學的更好、更快呢?老師呀,給大家帶來了自學的方法來指導大家如何更好的自學課文內容。多媒體展示自學方法與指導,老師邊讀邊講解。然後讓學生按要求去自學。給學生留充足的時間自學,並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邊巡視邊指導。
四、自學檢測
對學生自學的情況進行檢測,看對知識的理解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師:土地爺爺送給它們的三袋麥子是一模一樣的嗎?
當學生給出“一樣”的答案後,師追問:那在這三隻動物眼中有沒有區別呢?引導學生由文中找出三隻動物眼中麥子的不同形象:小豬——金燦燦;小牛——飽滿;小猴——上等的麥種。
1、先多媒體出示第二自然段。抽生有感情朗讀,師評價,並交流描寫小豬的句子。
⑴小豬收到禮物時,心情怎樣?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學生先找出“開心地”,再用開心的語氣朗讀小豬的話。
⑵小豬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學生找出“迫不及待”、“各種各樣”,感受小豬做食物時的心情和方式,並想像小豬會做出哪些食品來。對於“迫不及待”要重點指導,可讓學生用換詞法加深理解,並嘗試造句。
⑶師:老師原先不喜歡豬,覺得它又胖又懶,可老師看到這兒,不禁開始喜歡它了,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
透過範讀、指名讀、賽讀、加動作讀等方式朗讀第2自然段,感受小豬的可愛,體會它的愛吃會做。
2、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三自然段。
交流描寫小牛的句子。
⑴小牛收到麥子後,它是怎樣想的?表明了小牛的什麼特點?
學生朗讀該段的前一句話,由“捧”、“看了又看”可知小牛對麥子的愛惜與重視,並多媒體標出這些字詞。由小牛的想法和“儲存”一詞可知小牛是個節儉、有打算的人。
⑵小牛是怎樣處理麥子的?學生朗讀該段的後一句話,由“經常”一詞體會小牛的勤勞。
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誇誇小牛,以加深對小牛特點的理解。
3、多媒體課文第四自然段,並交流描寫小猴的句子。
⑴我們已經知道,當小猴拿到麥子後,看出它是上等的麥種,它會怎麼做呢?
學生讀第4自然段,想像小猴種下滿袋的麥子,田野裡會是什麼景象。
師:什麼樣的麥子是上等的麥種?誰能來給上等的換個詞呢?土地爺爺送的三袋麥子是一模一樣的,可是為什麼只有小猴能看出這是“上等的麥種”?抽生回答。
明確:可知小猴看得仔細、全面,有豐富的勞動經驗。
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過渡:三隻小動物都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土地爺爺送的麥子,一年以後,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了,結果如何呢?
⑴小豬:小豬是怎麼說的?有什麼表現?土地爺爺是什麼態度?(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由“舔了舔嘴唇”、“憨厚可愛”感受小豬的可愛,可讓學生模仿一下小豬憨厚可愛的表情。土地爺爺對小豬的反應是“哈哈大笑”,可見他認為小豬的做法不算錯,覺得它很可愛,讓學生透過自己的理解知道這是一隻憨厚可愛的小豬,並用多媒體展示出圖片和文字。
⑵小牛:小牛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土地爺爺是什麼態度?(抽生讀第七自然段。)
由“點點頭”可知土地爺爺對小牛的做法是認可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這是一隻勤儉節約的小牛,並用圖片和文字展示出來。
⑶小猴:小猴是怎麼做的?土地爺爺是怎麼看的呢?(男女生賽讀。)
讓學生表演小猴神秘和自豪的樣子,感情朗讀相關語句。土地爺爺“撫摸”、“高興”和“謝謝你”表明了他對小猴的讚賞。
師:小猴為什麼要把麥子種下?抽生表述自己的想法。
師:你覺得小猴是個怎樣的人?抽生答。
明確:小猴不僅聰明能幹,還很有遠見。
五、共同探討
過渡:這些小動物都用自己的方法處理了土地爺爺送的一袋麥子,可是森林中的小動物對他們的做法提出了意見,並給他們寫了一個意見書,想看看嗎?多媒體出示“意見書”。讓學生對意見書中的內容由學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回答的都很積極,對學生的各抒己見給予肯定。
教師由此趁熱打鐵,展示出拓展的知識點:文章的最後,土地爺爺從小猴家呀帶回了一袋麥子,走在路上,小猴就對土地爺爺說,要把這袋麥子送給咱們班的同學,你會怎麼處理這袋麥子呢?
(由這個問題而給這篇課文做一個小結,即: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願望,有人用勞動換來了暫時的快樂,有人卻用智慧和汗水去追求長遠的幸福。希望大家由課文得到啟發,能像這些小動物特別是小猴一樣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創造更多、更永久的幸福和快樂。)
六、達標訓練
過渡:這篇課文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完了,想不想知道自己對這篇課文的內容掌握到了什麼程度?(生:想)好,我們來做些練習題。
多媒體出示習題,三種不同等級的題目,給學生先留一部分時間做在當堂訓練本上,不抄題,直接寫答案。
A級:
我會做:詞語化妝間。
( )的麥子 ( )的麥粒 ( )的樣子
B級:
我提高:
1、小牛捧著麥粒。
擴句:
2、造句。
自豪:
3、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小猴把麥子( )。
( )都是動物。
4、他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麵粉。
改成“被”字句:
C級:
我挑戰:
按課文內容填空。
收到麥子後,小豬、小牛、小猴它們各是怎樣做的呢?
小豬:——————————————
小牛:——————————————
小猴:——————————————
小豬、小牛、小猴這三隻小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
師巡視指導,抽生說答案,師評價,並對寫好的學生做一下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