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課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課後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課後教學反思1
到昨天,和孩子們一起讀完了第二單元的內容,合上書本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就一個字“愛”。
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愛”是個沉甸甸的字眼,可是在本組文章中,關於愛的話題是在一組輕鬆愉悅的小故事和小詩歌中緩緩潤澤的。《識字2》是借鑑傳統的“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將愛的教育編成了新“三字經”,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看電視》中球迷爸爸放棄球賽,把電視換成奶奶愛看的京劇,而戲迷奶奶也關掉京劇,換成足球頻道;《胖乎乎的小手》不僅為爸爸拿拖鞋、為媽媽洗手絹,還給姥姥撓癢癢;《棉鞋裡的陽光》中賢淑的媳婦給婆婆曬棉被,美好的品質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靈,他也給奶奶曬起了棉鞋,想讓奶奶更暖和;《月亮的心願》中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遊也放棄了……我這教者讀這組課文能讓親情和愛在心中流淌,可怎樣讓“愛”在學生身上繁衍這是我本組教學重點研究的課題。反思本單元的導學方法和學生的反饋結果,我覺得在高效課堂探究的思想指導下,“愛”得到了繁衍 。
反思一: 學生會的不教。由於我班上學期的經典誦讀積累了《三字經》,已經知道三字經的文字形式和朗讀形式,所以在教學《識字2》時,孩子們根本不用老師教讀,他們拿起兒歌就朗朗上口地讀得很生動。《看電視》貼近學生實際,換頻道、看精彩的球賽......這些動作學生再熟悉不過,學生只要一讀文字就會浮現在眼前,所以在學這些文章時我講的很少,大量的時間是讓學生去朗讀,如小組內練讀、小組長推選組員展示讀、小組開火車讀、你讀我來賽......這多種形式的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增強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這樣我教的輕鬆,學生讀得愉悅而且理解透徹,不用我講他們對文中的關鍵詞“心裡裝著的秘密”也有了答案,那就是──“愛”(對他人的關愛)。 “我”的家人互敬互愛,為了他人的快樂,放棄自己的喜好。
反思二:讓學生在合作中解疑。學生在預習每篇課文時,都試著提了一些問題,課堂上不可能讓每個人的問題都展示出來討論回答,教者又要很好的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品質,這是一組值得教者探究解決的矛盾體,於是在課堂上我把這組矛盾體放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如《棉鞋裡的陽光》一課,有的學生預習後就提出了問題:1、小峰為什麼也學媽媽給奶奶曬棉鞋?2、我應該向小峰學點什麼?在《月亮的心願》這一課,有的同學就提出了月亮為什麼要想讓明天下雨?本來孩子們預習後提出的這些問題,答案很簡單,只要把課文多讀幾遍,或者聯絡生活實際想一想,答案就出來了,可這是孩子們在自讀課文後的思考,雖然答案簡單可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太少,要想透徹還是有難度的,所以,在導學過程中,我不是急著讓孩子們去文中找答案,而是讓他們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裡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辯一辯,達到合作探究答案、學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使他們明白只要互相交流就會有收穫,自己很能幹能解答同伴的問題,從而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提問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課後教學反思2
今天上了《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這是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第三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可其中蘊涵的內容卻很豐富,有些詞句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句。在備課過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決這個難點;另外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當然識字依然是一年級語文課的重點。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我主要從以上這幾方面來考慮。因此在今天的教學中,以下幾點還是比較可取的:
1、課件輔助,突破難點。在課前談話時,我給學生介紹了江南,有些學生透過昨天回家的瞭解,已經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我們這邊(孩子們第一次做這樣“瞭解”作業,還是比較好的),接著給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圖,讓學生髮現江南這邊什麼多?學生觀察的很仔細,一個學生說:“水多。”另外一個馬上接著說:“橋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橋流水”的特點說出來了;當讓又有同學聯想到“魚多”、“船多”,這可都是孩子們自己的發現啊,我的圖中並沒有出現這些場景。因為孩子們說得比較全面,所以我就告訴孩子們江南又被稱為“江南水鄉”、“魚米之鄉”。這樣的知識還是要透過老師的傳授的。這個時候我覺得孩子們也特別專注。瞭解完江南後,我讓孩子們自豪地說:“我們的家鄉在江南!”雖然沒有正式上課,但我從孩子們喜悅地眼神中已經感受到他們對家鄉的喜愛。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又適當用了一些圖片,豐富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而有一個同學看到一幅圖時忍不住問:“我們的`教室在哪裡?”雖然聽起來似乎他的話不著邊際,但細思量,是因為孩子覺得這地方美,我們的學校就在這樣的地方而高興。我覺得利用課件對與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美。
2、關注學生,鼓勵為主。這節課上我覺得比較關注平時識字、讀文比較差的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許很多時候教研課怕出錯,會多叫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過我想課堂機會是平等的,所以我總是會把發言的機會留給每一個孩子。像小葉這個男孩,他的識字能力比較弱,但是在我的鼓勵下,他整堂課都能積極參與,相信他收穫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翹舌音不分,但我還是請他讀,因為他信心十足地舉著手,同時也給了他表現的機會。另外在朗讀比賽中,雖然同學們明顯覺得一位同學好,但我還是不忘給差的同學鼓勵,因為他的勇敢。的確,課堂上多給孩子一些表揚與鼓勵他們的學習信心會更足。
3、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今天的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的提問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還是能很快領會到我的意思,說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採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讀能力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培養起來的。另外今天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也是第一次嘗試,雖然只有一個人發問,但我覺得還是很值得讚賞的,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會學會提問。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課後教學反思3
到昨天,和孩子們一起讀完了第二單元的內容,合上書本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就一個字“愛”。
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愛”是個沉甸甸的字眼,可是在本組文章中,關於愛的話題是在一組輕鬆愉悅的小故事和小詩歌中緩緩潤澤的。《識字2》是借鑑傳統的“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將愛的教育編成了新“三字經”,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看電視》中球迷爸爸放棄球賽,把電視換成奶奶愛看的京劇,而戲迷奶奶也關掉京劇,換成足球頻道;《胖乎乎的小手》不僅為爸爸拿拖鞋、為媽媽洗手絹,還給姥姥撓癢癢;《棉鞋裡的陽光》中賢淑的媳婦給婆婆曬棉被,美好的品質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靈,他也給奶奶曬起了棉鞋,想讓奶奶更暖和;《月亮的心願》中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遊也放棄了……我這教者讀這組課文能讓親情和愛在心中流淌,可怎樣讓“愛”在學生身上繁衍這是我本組教學重點研究的課題。反思本單元的導學方法和學生的反饋結果,我覺得在高效課堂探究的思想指導下,“愛”得到了繁衍 。
反思一:
學生會的不教。由於我班上學期的經典誦讀積累了《三字經》,已經知道三字經的文字形式和朗讀形式,所以在教學《識字2》時,孩子們根本不用老師教讀,他們拿起兒歌就朗朗上口地讀得很生動。《看電視》貼近學生實際,換頻道、看精彩的球賽......這些動作學生再熟悉不過,學生只要一讀文字就會浮現在眼前,所以在學這些文章時我講的很少,大量的時間是讓學生去朗讀,如小組內練讀、小組長推選組員展示讀、小組開火車讀、你讀我來賽......
這多種形式的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增強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這樣我教的輕鬆,學生讀得愉悅而且理解透徹,不用我講他們對文中的關鍵詞“心裡裝著的秘密”也有了答案,那就是──“愛”(對他人的關愛)。 “我”的家人互敬互愛,為了他人的快樂,放棄自己的喜好。
反思二:
讓學生在合作中解疑。學生在預習每篇課文時,都試著提了一些問題,課堂上不可能讓每個人的問題都展示出來討論回答,教者又要很好的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品質,這是一組值得教者探究解決的矛盾體,於是在課堂上我把這組矛盾體放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如《棉鞋裡的陽光》一課,有的學生預習後就提出了問題:1、小峰為什麼也學媽媽給奶奶曬棉鞋?2、我應該向小峰學點什麼?
在《月亮的心願》這一課,有的同學就提出了月亮為什麼要想讓明天下雨?本來孩子們預習後提出的這些問題,答案很簡單,只要把課文多讀幾遍,或者聯絡生活實際想一想,答案就出來了,可這是孩子們在自讀課文後的思考,雖然答案簡單可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太少,要想透徹還是有難度的,所以,在導學過程中,我不是急著讓孩子們去文中找答案,而是讓他們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裡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辯一辯,達到合作探究答案、學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使他們明白只要互相交流就會有收穫,自己很能幹能解答同伴的問題,從而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提問和解答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