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淺談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畜牧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淺談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畜牧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一、我市畜牧業發展現狀

畜牧業是支撐農村經濟、對縣城經濟發展拉動力較強的重要產業。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牧民定居、飼草料地建設、牲畜品種改良、動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按照發展肉羊一線、奶業片區和牛羊育肥為主導的總體思路,全面落實畜牧業生產各項措施,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品種改良步伐加快,良種利用率得到提高;區域佈局和畜牧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畜禽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升;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明顯加強;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牧民定居成效顯著,截止10月底,完成牧民定居273戶,其中新增牧民定居125戶,動工新建牧民定居住房及棚圈125套、配套完善148套;修建引水渠14.3公里、道路25公里,飼草料地播種面積3.75萬畝;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牧民發展生產,促進了農牧民收入的增長。全市年末牲畜存欄達到63.15萬頭(只);出欄率63%,商品率85%;肉類總產量2.65萬噸,產綿羊毛1350噸,牛奶產量1.65萬噸;畜牧業總產值達到3.83億元,牧民人均收入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二、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畜草矛盾進一步突出,隨著牲畜存欄頭數的不斷增強,以及畜牧業生產的粗放性經營,使草地資源退化明顯,造成草場載畜負荷越來越大,農區大量秸稈得不到有效利用,牧區大量乾草、長草整喂得不到加工,飼草資源浪費嚴重;

2、畜牧業產業化程度低,市場競爭能力脆弱,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3、畜產品結構不合理,質量及種類尚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4、畜產品加工層次低、能力弱,深加工產品較少,畜產品附加值低,資源利用不充分,畜牧業經濟效益不高,不適應農民增產增收的需要;畜產品消費市場發展緩慢,嚴重製約畜牧業發展。目前我市畜產品多為自產自銷,而且產品銷售體系不完善,相當數量的畜產品基本依靠收畜的“二道販子”,不利於畜牧業生產力的培值。畜牧業科技含量低,畜禽疫病、產品安全檢測體系不完善,裝置落後;基層畜牧獸醫服務體系不健全、隊伍不穩,許多畜牧獸醫新技術需進一步推廣。

5、農區畜牧業發展規模小、缺乏資金和龍頭企業帶動,廣大養殖戶積極性雖然高,但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沒有政府投入拉動,投入嚴重不足,貸款難、週期短,又怕疫病和市場風險,大多小規模育肥,家庭零星散養,長期處於自給不足的狀態,難以形成規模養殖,制約了農區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然而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草場資源的進一步改良和擴增,加上農區每年近幾百萬噸作物秸稈沒利用,牧草發展和利用前景廣闊,發展食草型牲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畜牧業發展對策和建議

畜牧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牧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畜牧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為核心,以最佳化區域佈局、加快養殖基地建設為重點,堅持改造傳統畜牧業,開拓創新現代畜牧業,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畜牧業結構,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奶牛、肉毛兼用羊、生豬、家禽產業,強化家禽良種繁育、飼草保障、動物疫病防疫、畜牧業科技等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畜牧業效益,推動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飼草飼料,夯實畜牧業發展基礎。

堅持農牧結合,以農促牧,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使畜牧業成為我市支柱產業。一是要圍繞畜牧業調整最佳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飼料作物,促進農村種植業結構從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草三元結構的轉化。次易棉區要堅決退出棉花種植,土地整理專案恢復的基本農田和新開發的土地主要用於種植飼草料,擴大青貯玉米、飼料玉米和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的種植面積,積極發展草田輪作、復播、間作套種,使農民即提高種植效益,又透過農副產品獲得養殖效益。二是加快飼草料基地建設。加大草場保護改良力度,有序的建立人工灌溉回覆草場制度,嚴格落實禁牧、休牧、輪牧制度,實行以草定畜,嚴禁草場超載。要嚴格四季草場準時制,牲畜不準提前進入草場,老弱病畜進入育肥區,育肥後轉化為商品畜。同時從粗放向集約化發展,加快牲畜出欄,多出商品,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益,實現草畜平衡,畜牧業持續發展的目標。引進和推廣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機具,重點解決秸稈收割加工問題,鼓勵農民使用青黃貯、氨化飼料技術,提高飼草料加工的科技含量和農作物秸稈利用率。三是加快推進牧民定居工作。充分整合和利用好國家、自治區一系列惠民工程和專案,研究制定草畜平衡實施方案,落實好人、草、畜三配套工作,不斷提升牧民定居點及牧民生活水平。發展舍飼養殖,大力推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飼圈養,使牧民定居“定得下、穩得住、能致富”。四是加快調整畜牧產業結構和畜群結構,突出發展牛、羊,積極發展家禽,穩步發展生豬,逐步減少“絨山羊”,大力推廣肉毛兼用的美力奴、薩富特、陶賽特羊,使其儘快形成核心群,帶動畜牧業快速發展。調整畜群結構,增加母畜比例,發展優質畜群。

(二)最佳化區域佈局,加快基地建設,促進畜牧業規模化養殖

根據我市“四區一線”產業佈局,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引導農民規模化養殖,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的快速轉變。實行統一良種繁育、統一飼料供應、統一疫病防治、統一飼養管理和統一市場銷售的“五統一”模式,加快建立畜牧業生產基地。草原畜牧業要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草原環境為重點,控制牲畜數量,最佳化畜種畜群結構,大力發展新疆褐牛和優質肉羊,加快優質肉羊一線基地建設,以基地建設帶動規模養殖。加快建立高產荷斯坦奶牛、牛羊育肥和優質生豬、家禽養殖基地。透過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拉動養殖基地和小區建設。重點抓好哈圖布呼片區高產奶牛養殖小區(場)建設,擴大養殖規模,快速發展優質高產奶牛養殖,使其儘快形成規模化奶牛養殖基地。加快八十四戶片區牛羊育肥、家禽養殖基地建設,擴大現有小區養殖規模,集中散養戶新建牛羊育肥、家禽和特色養殖小區,發展片區內鄉鎮的牛羊育肥和牛羊、家禽的集約養殖;推進西大溝、百泉、甘河子鄉鎮的優質生豬養殖基地建設。農區劃分養殖小區,可採取一鄉、兩鄉、幾個就近的村建立小區,進行規模養殖,便於管理,便於防病。促進規模養殖要抓大戶,特別是“家庭牧場”,要給予大力扶持,使其快速發展壯大,增強帶動力。建立牲畜購進制度,積極推行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四區一線”奶業片區可按農戶購進優質“牛”的產奶量確定補助標準,拉開補助檔次,鼓勵農民買好畜,買好“牛”。

(三)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龍頭企業發展,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

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骨幹企業或經濟組織為龍頭、以千家萬戶為基礎、以社會化服務為紐帶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體制,從根本上解決因市場體系不完善,流通不暢而引發的畜產品買難賣難這一問題。要加大畜牧龍頭企業建設,增加政策扶持,吸引大中型企業進入畜牧行業,參與畜牧業的產業化改造,採取“政府推動、政策優惠、招商引資”等方式,興辦乳品加工、草料加工、肉製品加工、大型養殖等牧業加工企業。積極發展畜禽養殖合作經濟組織,協助和鼓勵龍頭企業、農村專業生產大戶、運銷大戶、經紀人成立專業協會、商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服務中介組織,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發展的格局。大力推行 “龍頭企業+養殖基地+養殖戶”或“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經營模式,讓農民從一家一戶小規模、低水平的畜牧養殖中走出來,使其與產業化經營相結合,與中介組織發展相結合,實現龍頭企業、專業化基地、中介組織、標準化生產手段整體推進,讓龍頭企業與養殖農民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利益共同體,更加有效地帶動養殖戶參與疆內外市場競爭,促進畜牧產業化程序,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要注重在奶牛、生豬、肉羊、家禽四大區域、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體系進行示範引導。積極推進“三化”戰略,要把標準化建設做為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標準化為基礎,以科技化為動力,以產業化為支撐,迅速推進畜牧產業化發展。

(四)完善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推廣,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

一是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加快品種改良。透過良種引進、擴繁、推廣,大幅度提高畜禽群體生產能力。依託國家和自治區良種補貼專案,加大扶持力度,突出抓好**萬豐種豬場和**澳羊公司種羊場建設,擴大供種規模,形成優質生豬、薩富特羊種源生產基地,滿足畜牧業結構調整和優質畜產品基地建設對良種的需求。改善品種改良技術服務條件,配齊市、鄉兩級獸醫站改良裝置器材,大力推廣胚胎移植,普及黃牛冷配和小畜人工授精良種繁育技術;進一步轉變鄉鎮畜牧獸醫站職能,穩定村級防疫員隊伍,強化獸醫隊伍教育培訓,提高畜牧獸醫人員的技術和服務水平,為農牧民養殖提供優質的服務。加強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動物疫病防疫工作,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按照“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原則,對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嚴格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健全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機制,加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預報,不斷提高突發疫情的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健全畜牧獸醫監督體系,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飼養環節、流通環節的監管,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四是建立高效安全的飼料生產和監管體系,加快發展飼料加工業,抓好飼料安全監管,確保畜產品安全。在健立完善四大體系的同時抓好三個推廣引進。一要抓好實用技術的推廣。加強畜牧科技培訓,透過短平快培訓方式,對農牧民和養殖專業戶進行實用的畜牧科技知識培訓推廣,主要推廣生產成本低、容易掌握、經濟效益明顯的實用技術。如商品瘦肉豬生產配套技術、肉牛肉羊集中肥育技術、規模養雞、暖圈飼養畜禽、畜禽綜合衛生防疫、程式免疫、秸杆青貯氨化、優質牧草種植、配合飼料、畜產品加工保鮮等技術。二要抓好先進的繁育飼養技術引進,推廣應用高新技術、新成果。三要不斷引進先進的加工裝置、管理經驗。透過畜牧業品種改良、疫病防疫、安全生產監督等體系建設,確保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

(五)創新工作思路,增強服務意識,創造畜牧業發展良好環境

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主要領導要經常進村入戶下企業,摸實情,辦實事,為養殖大戶和企業出思路、想辦法、解難題,鼓勵畜牧科技人員創辦、領辦規模養殖示範場。一是提供優良的科技服務,積極探索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的新途徑,組織畜牧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為農戶提供良種畜禽和繁殖服務,解決劣種低效問題,幫助實現畜禽良種化。二是提供畜牧資訊服務,指導生產,及時向養殖戶提供發展畜牧業的政策、生產預測、市場行情等資訊。三是組織畜產品收購、銷售,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搭起生產與市場的橋樑。四是組織配合飼料生產和供應服務,提高畜禽生產力和飼料轉化率。五是進一步加強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規劃,抓好牧民定居點林、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標準化設施養殖小區,推行牧區繁殖農區育肥。農區秸稈豐富,資源多,條件好,鼓勵農民“牛”“羊”“育肥潛力大,社會效益好,應制定優惠政策,大力推廣。

(六)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支援力度,扶持畜牧業快速發展

政府應從長遠的發展戰略考慮,建立促進畜牧業穩定、持續發展的政策。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實行以獎代補,獎勵符合建設標準的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金融部門在信貸資金安排上向畜牧業傾斜,應採取農戶聯保、財產抵押、按揭貸款、政府貼息、保險公司保險擔保等形式,對農牧民信使用者開通訊貸綠色通道,支援農牧民發展畜禽養殖,誰能發展扶持誰,誰有能力貸給誰,切實解決農牧民養殖貸款難、週期短、投入不足的問題。銀行貸款應對畜牧業專案實行優先政策,特別對農民利益聯絡緊密、有前途、有效益、輻射帶動作用大的畜牧業專案優先安排。市農業發展銀行要對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及生產基地建設給予重點支援。農業基礎建設資金、開發資金和扶貧資金以及農村公路建設、村莊改造資金向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傾斜,重點解決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的水、電、路三通問題。建立畜牧業發展基金,在企業起步階段給予一定貼息補助。要透過各種優惠政策引導養殖戶採取統一標準集中飼養,在土地、資金、技術服務、專案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加大養殖小區沼氣池、有機肥等配套建設扶持力度,推動規模化養殖的發展。農業、財政、土地、建設、環保、電力、農機等相關部門要加大對畜牧業發展的支援力度,用活、用好、用足本行業領域內的政策,放寬要求、降低門檻,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