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認識圓柱》評課稿

小學數學教材《認識圓柱》評課稿

本節課在簡約化的課堂中還原數學本色,復原學科的本位,做到了讓課堂返璞歸真。

1、課堂教學體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劉老師透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圓柱,然後在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柱體,這一環節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透過觀察、交流、介紹,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由此匯入新課,到課的結尾,展示圓柱體在世博會建築中的應用,首尾呼應。特別是強調在生活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辨別圓柱的高,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觀察、操作、交流的空間,透過學生觀察、思考、歸納,在充分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劉老師淡化了活動的形式,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盡情展示的舞臺。透過讓學生摸一摸、量一量等方式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再透過剪一剪、撕一撕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什麼平面圖形,然後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探索沿高剪開的平面圖形與圓柱的關係,充分體現了課標提出的“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作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論。這樣設計,既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自信心,有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重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

課標中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劉老師在本節課中以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從直觀的圓柱體實物,抽象出幾何圓柱體,透過讓學生觀察測量,動作操作等方法,感知圓柱的特點,然後又以梯形、半圓、直角三角形等圓形的一邊旋轉,看能不能得到圓柱。透過課件演示類比,猜測等手段,讓學生體會面動成體這個概念,發展了學生的三維目標。

4、以有效的練習使新知學習及時鞏固。

練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知並逐步形成技能,進而發展數學思維,進而發展數學思維,形成數學思想,劉老師的練習,設計了基本層,辨認哪一個是圓柱,綜合層切完或剪完後的截面是什麼圖形,哪個圖形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拓展層算一算圓柱形飲料罐的長度、高等練習設計,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所學新知,進一步鞏固圓柱的知識,適當拓展,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之,本節課學生在倡簡、務本、求實、有度中經歷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一個師生互動、合作共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