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冊《認識時間》評課稿
《認識時間》評課稿一
前天聽了我校荊睿老師的數學課,感受頗深,荊睿老師是我校今年新進的數學老師,他高高的個子,帥帥的,是一位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陽光男孩,荊老師的彙報課講的是《認識時間》,整節課,他不緊不慢,臉上始終面帶微笑,從其課堂上可以看出荊老師是一位性格溫和、親和力極強的老師。
這節課的可取之處:
1、藉助課件教學,能把抽象的時間教學變的直觀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2、學生課前準備比較充分。學生準備的有自己動手製作的小鐘表,我看到有很多學生製作的小鐘表形式多樣,很漂亮,藉助於製作的學具,學生可以動手操作,積極性將會更大。
當然由於荊老師教學經驗不足,存在問題,在所難免。特提出以下幾點,共同學習:
1、數學課上師生互動特別重要,本節課師生互動很少,或者說學生不理解老師說話的意思,不知道該幹什麼,經常出現啟而不發、沒有響應的尷尬局面。
2、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除了邏輯性、嚴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說的太深奧、學生聽不懂,說的既準確又淺顯易懂是我們數學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3、教師提問學生時應適時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這將會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相信今後荊老師在師傅的帶領下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認識時間》這一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後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第一課時主要是使學生知道1時=60分,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重點是用5分5分的方法讀取時間和正確寫出幾時幾分,難點是學會正確讀取時間的方法,特別是快接近下一時刻的時間認讀。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儘可能地聯絡生活實際,使用學具、課件演示等,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比較順利,從學生最後的掌握情況來看教學效果也是相當不錯。透過這次聽課讓我懂得了無論怎麼難的知識點,只要我們教師不著急讓孩子們自己慢慢地來說,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慢慢來理清,這樣所到達的效果遠遠超出教師直接教給孩子們。
《認識時間》評課稿《認識時間》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錶,會看幾時、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幾時幾分的方法,知道1時=60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雖然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畢竟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較困難。特別是看幾分,很容易受時針看法的影響而將兩者混淆。程老師在教學中,很好地利用了課件,緊抓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識。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知識,給學生以視覺刺激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程老師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鐘面,使時間這一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給學生以較強的視覺刺激,幫助他們建立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在認識幾分時,課件演示將分針走過的痕跡用較粗的紅線標出,讓學生清楚知道分針看小格,時針看大格,印象比較深刻。
二、巧妙設計,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幾時多是學生認識的一個難點。如4時多,學生容易看成5時多。課伊始,陳老師就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入手,出示時針指向數字9和10之間,問是幾時多。並總結如果時針在兩個數字之間,看小的。
認識每個數字各代表幾分,是這節課的重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習乘法口訣,只能透過一個格一個格的數或5個5個的加,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程老師也注意到這一點,在教學中,除讓學生集體說說分針走到各個數字分別代表幾分外,還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幾個關鍵的數字,以便更快地讀出幾分。有的學生說記住6就是30分,有的說記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這一環節的教學,緊抓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巧記,加深了學生對這一難點的理解和掌握,為後面正確讀出幾時幾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程老師還注重引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辨析,從而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如認識時、分時,出示課件觀察時針走動1大格是幾時,分針走動1大格是幾分,然後提問:“兩個1怎麼不一樣?”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認識時針走過1大格是1時,分針走過1大格是5分。
三、課堂語言淺顯易懂,學生易於接受
程老師的課堂語言簡單明瞭,能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去描述知識,讓學生易於接受。如:“外面的數字給分看的,裡面的數字給時看的,不過外面的數沒有標,要小朋友自己去記”“一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指向兩個數字之間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針,一個大格就是一個5分。”等,這些語言淺顯易懂,清楚明白,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明確的學習指向,讓學生清楚知道該怎麼看時間,將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學得明白紮實。
四、建議
學生上來板書時,書寫比較隨意,中間兩個小圓點沒有寫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開,兩個小圓點也寫成兩條小斜線。這裡應該要注意引導學生規範書寫。
《認識時間》評課稿二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初步學習“認識鐘錶”,透過以前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掌握瞭如何看整時和半時。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是學會5分5分數的方法來正確讀寫幾時幾分。難點是理解1時=60分的含義。
教師用猜謎語的形式匯入,立即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開了一個好頭。教師還製作了色彩鮮豔的課件,直觀、形象,這些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都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可以說教師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徵。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了自己製作的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在一個直觀、清晰的鐘面圖上認識時針與分針,用課件的動態形式呈現時針或分針所經過的路程,並用紅色線條突出強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是從哪點到哪點所走的一段時間,對教學起到了很好輔助作用。
教學中,透過安排學生感受一分鐘的長短(體會一分鐘自己能做幾道算式),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時間的認識。這短短的、安靜的、屬於全班的一分鐘對學生來講應該是體會深刻的。這裡教師可否適當延伸,如,學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鐘能做幾道口算題的時候,可以讓他們估一估自己做完這一頁需要多長時間,引導學生去體會更長的時間。畢竟時間是個抽象的東西,學生總是要透過做熟識的具體的事情來間接地體會時間,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體會有利於學生準確把握時間,理解時間。
課堂中,在引導學生數格子的時候,課件突出演示的是一個個點,而不是一段段路,學生對一個格子的理解可能會產生偏差。可以用手勢等方法做一下簡單的演示,幫助理解。另一處是,學生對時針與分針所表示的時間的聯絡還不太明確,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形象理解:時針是在為分針服務,她是在記錄分針走的圈數,她跟從著分針,因此分針未走完一圈,時針也不會到達具體的某個點。這就為後頭像6:55這樣學生容易看錯的時間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堂中,教師對學生,有引導,有幫扶,有開放,課件的製作非常精美,有實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教師也非常關注學生的反應與表現,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讓學生在發言中增強自信,可以說這是一堂準備充分、紮實的課。
本節課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後學習時、分、秒及相關的計算打下基礎的,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並透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第二層次是在5分5分數的基礎上,再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絡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錶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
特別是理解1時=60分、看幾分和時針靠近幾時時容易多看多算一小時的錯覺。董老師在把握教材、精心備課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很好的利用了手裡的多媒體課件把知識的重難點由抽象變成了直觀,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巧設情景,激發興趣
董老師利用猜謎語的形式匯入,馬上吸引了全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開了一個好頭。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知識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董老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鐘面,使時間這一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給學生以較強的視覺刺激,幫助他們建立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在認識幾分時,課件演示將分針走過的痕跡用較粗的紅線標出,讓學生清楚知道分針看小格,時針看大格,印象比較深刻。
三、人人參與,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相輔相成
在教學中,安排“數一數”“撥一撥”兩個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時間的認識,理解1時=60分的過程。在學習了新的知識後,知識的內化很重要,老師能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的空間,活動的空間。在教學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練習穿插在新授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與此同時,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