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高二物理電容器電容教學設計

高二物理電容器電容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電容器電容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與教材處理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地位與作用

《電容器、電容》是高考的熱點,是電場一章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中佔有重要地位。

它是學完勻強電場後的一個重要應用,也是後面學習交流電路(電感和電容對交流電的影響)和電子線路(電磁振盪)的預備知識,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⒉教學目標

物理電容器電容說課稿高二從知識上要求學生了解電容器的構造、作用,明確電容器的兩種工作方式,掌握電容的概念,並會用它們解決簡單的問題。培養觀察、分析、推理、空間想象、動手、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

⒊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確定電容公式的建立、理解與應用為本節的重點。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所用的教材確定衝、放電的過程的建立為難點。

(二)教材處理

新教材中《電容器、電容》一節把電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電容器兩部分內容編排在一起,形成兩個重點,課堂容量大,難點集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差、能力低、空間想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尊重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的原則下,大膽進行改革,把教材的地二部分內容《平行板電容器》放到了下一節進行,從而使本節內容緊湊、容量適中、難點分散重點突出。

對電容器帶電量與兩極間電壓成正比這一結論,教材是直接硬灌給學生的,不宜於學生接受,我從網上下載了衝放電模擬演示實驗,彌補了教材的不足,讓學生透過描點,畫線,親自探索出電量與電壓的關係,順其自然引入電容的概念,從而掌握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不僅易於消化,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鞏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對電容器的衝放電過程教材說的過於簡單,加上內容抽象,微觀運動又無法演示,學生接受困難;而這部分內容又是後面學習電磁振盪的基礎,為突破難點,不僅用實物演示,還採用了計算機模擬,讓學生親眼看到了電子的運動過程為後面教學鋪平了道路。

對電容器的構造教學,讓學生親手扒開電容器,使學生感到可信,透過動手實驗,本來不易於接受的較為陌生的電容器構造,一下變清楚了,使學生認識到就是前面講過的兩塊平行金屬板,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習興趣

整節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驗為主線,計算機多媒體的應用使動態的微觀世界真的動了起來,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教學方法

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根據教育心理理論,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動靜結合。利用演示實驗和計算機模擬來調動學生,使學生主動學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取知識,即為“動態”。教師適時設疑使學生靜心思考,即為“靜態”。整節課始終處於一種動靜交替的節奏之中。

2>教學方法採用了教師啟發點撥與學生探索分析想結合。主導與主體相結合。對電容器電容公式的推導,讓學生自己探索電量與電壓的關係,教師引導得出電容器的公式,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

(二)教學手段

沿用了自制教具、洛侖茲力演示儀傳統教學手段,又用了計算機、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兩種教學手段並用,既激發了興趣,又增大了課堂容量,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教學程式

(一)新課匯入

透過演示感應起電機演示,使學生觀察到兩種不同的放電情況,教師順勢指出:“出現這兩種情況與這兩個大瓶子有關,它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其實它就是萊頓瓶,是一種儲存電荷的裝置,現在叫電容器”這正是學生腦海中想問的問題,教師順其自然匯入新課。為激發學生的求知遇,用洗衣機電機教具展示有無電容器電機啟動情況的不同(無電容器電動機不轉,只有用手推才可轉動,而電容器加上後動機可以自動轉動),使學生明確電容器的重要作用,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二)新課教學

1)首先,學生動手實驗,把開電容器展示電容器的構造,

2)演示電容器的作用,引導學生得出“電容器可以充當電源。”從而建立電容器具有儲存電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