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讀後感(精選7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子兵法讀後感(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孫子兵法讀後感1
讀了《孫子兵法》這本書。從中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任、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本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其核心有兩點:一是戰爭與計謀的重要性;二是戰爭中取勝的必要條件。《孫子兵法》的精髓是慎戰、重戰觀,宣揚“以戰止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這些觀點在現在仍然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現代戰爭的破壞性更大,若想在國家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讓自己的國家各項實力變得更大,同時運用外交手段,以起到武力威懾,不戰而勝的作用。
閒假日時看了《孫子兵法》這本書,對原文我幾乎是看不懂,經過譯文的解釋,也只能算是似懂非懂呀!
孫子兵法讀後感2
我匆匆讀完《孫子兵法》,似懂非懂,自嘆本人愚拙,只道有些晦澀,雲裡霧裡,不知其精妙之處何在,經老師的分析和書後的註解才略知一二。短短十三篇,卻是孫武嘔心瀝血,花十年創作而成,可謂字字斟酌有力,兵家之道至今為世人所傳唱與研究,而我也被孫子的才幹所深深折服!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作戰基本上是人與人的搏殺,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抵得過擁有一座易守難攻的大中城池,一位明君會降低身段,尋一名良將並對他深信不疑。而孫武應該說是幸運的,他有好友伍子胥的竭力推薦,使圖有霸業的闔閭拜他為上將軍,使他能在軍事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作戰講究的是戰術,《孫子兵法》開篇第一章為計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正是出於此篇。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真是不變的真理。戰場,要分勝負,考場,要分輸贏;官場,要論升降;職場,要論得失。當今的商場不正是一個不見硝煙的戰場?如果拼的只是老本,只是舊定式,那麼很快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所以說很多企業便在創新及高科技領域展開了新一輪的爭奪。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這方面有些遙遠,但如果就學習而言,難道不需要多變的計策嗎?自學的時間多了,老師也不會像高中那樣壓著你,看著你,於是乎有人開始遨遊在遊戲之中,有人卻在暗自奮鬥;有人很快就能掌握好新的知識,有人卻絞破腦汁還是一知半解。沉迷遊戲者忘記了虛實,自己的能力和目標,只圖一時的快意,孫子的作戰篇和形篇,不正是告誡我們要運籌帷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道理嗎?第八、九篇講的是隨機應變,出神入化的觀點。孫子曾得出這樣的結論,通於九變之利者,只用兵矣;講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在孫子看來“通變”的重要性不言可知。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用計,又要變通,好的學習方法勝過埋頭苦幹,在用知識全副武裝自己的同時又要學會尋找通往成功彼岸的捷徑。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寥寥數字,就勾勒出了一個戰無不勝的軍隊形象。風、林、火、山四個字可謂是孫子兵法中的精髓。孫子很崇尚“兵貴神速”。商場之道也亦如此。如今在手機產業,諾基亞可算是巨頭,三星等等緊追其後,競爭相當激烈。於是乎時間成了關鍵,新產品,新功能一直在更新,不單單是硬體方面,外觀上各品牌也下足了功夫,價格戰也是必不可少,而今各大廠商又在環保領域搶佔商機。如去年LG推出的太陽能充電手機GD510便取得了開門紅,短短几個月便在歐洲地區已突破百萬銷量,配置一般,也使其價格也較低,也因此贏得低端使用者的喜愛。中國企業在這些巨頭的夾擊下,生存有些艱難,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在這方面我其實為中國感到悲哀與痛惜,很多產品都是中國製造,貼著國際品牌的標籤便自覺高檔,許是品牌效應吧,好像買國產貨會低人一等,其實不以為然,就像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在這狹縫中依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氣質,為了突圍在做工和價格方面做了不錯的榜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商場中的勇士靠的是信譽、自己產品的與眾不同和最最佳化。國貨想要站立起來,首先自身的產品要有創新,抓住天機,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則需端正態度,不能太過崇洋。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形象完美得近似妖化,但其中的計謀在施耐庵老先生的佈局下,堪稱一絕。有許多計策其實在《孫子兵法》中已經有所描述。很喜歡走中國象棋,可總是以敗局告終。開局衝鋒殺敵,卻並非愈戰愈勇,常常落得顧此失彼,有時因貪吃一子而瞬間敗北。如今細細想來大概是自己過於莽撞,犯了軍中大忌。讀《孫子兵法》真使我受益匪淺,一遍已不足矣!
孫子兵法讀後感3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孫子兵法》。
這本書是春秋時代孫武寫的,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書裡的軍事思想對中國曆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孫子兵法》裡由13篇組成,分別是《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每篇裡面有幾種兵法。
每一種戰法,有原寫的古語,接著是註釋和譯文,最後是兵法解析和兵法範例。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個兵法是“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這個戰法的範例是“岳飛巧用反間計”,此範例講的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劉豫多次配合金兵攻打宋軍,成為北宋抗金的最大障礙,有一次抓獲了一名金兀朮的間諜。岳飛看到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給了一封信給間諜,讓他交給金兀朮。間諜以為竊得重要情報,興沖沖地跑回軍營裡,把信交給了金兀朮,金兀朮看了,就下令抓捕劉豫和他的兒子。就這樣,岳飛利用反間計為宋朝除了一害。
其實,這本書裡還有很多像這樣的範例,我不得不向這些英勇的智者們豎起大拇指啊!
孫子兵法讀後感4
很多人都把《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混為一談了。其實,《三十六計》是後人在《孫子兵法》的“謀”中演變而來的。《孫子兵法》更注重的是“計”而不是“奇謀”,這是計算的“計”。就是透過SWTO的綜合分析,也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五事七計”,這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而謀略則次之,以少勝多的戰例畢竟少數。是否有你開明的政治,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援,是否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否裝備上領先,是否有嚴明的治軍,是否賞罰分明,是否有強力的執行力,這些綜合的因素才是致勝法寶。我們中國人喜歡諸葛亮式的“奇謀”,放大了這些“奇謀”的作用,其實這偶爾的“靈光乍現”對最後的戰局勝負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火燒赤壁中,曹操兵敗赤壁就是因為中了“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再加上火攻。所以做好戰前雙方實力的計算,才行。粟裕大將打仗就深得《孫子兵法》的精華,他每次打仗之前對地形地勢都摸的非常透徹,他常常能發揮現有兵力的最大戰鬥力,打了無數的勝仗。還有遠一點的,打仗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也是這方面的代表,他們都做到了《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的原則。
同樣,《孫子兵法》還表現出唯物主義、辯證思想。我們都知道,古時打仗前都會求神問卜辯吉凶,《孫子兵法》對這一做法進行了批判。打仗靠的戰略戰術,而不是這種“可預知勝負”的迷信,這些勝負因素都是客觀的,人為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但是戰爭的勝負,不僅僅是軍事方面的,還有政治經濟,自然條件的普遍聯絡,這也是孫武辯證思想的體現。孫武還認為戰爭的雙方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對國家是不利的,所謂戰爭只會“兩敗俱傷”,孫武能看透這樣的本質也真是讓人歎服的。不僅如此,根據孫武對戰爭過程中的`矛盾轉變的觀點,我能看出其對於事物發展的認可。這是不斷變換的,就像尊無說的:“亂了才會想去整治,膽怯了才會變得勇敢,弱小了才會想著去變強。”
《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著作,也是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學科,如心理學,邏輯學,管理學等等,他對於中國人民有著深刻的影響,對我們的很多領域都有著很強的指導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孫子兵法》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流傳海外的原因。
孫子兵法讀後感5
今天晚上,我終於讀完了《孫子兵法》一書。這一本書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篇章就是《軍爭篇》了。《軍爭篇》也是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篇章。
這個篇章還講了四個故事。我最喜歡的一個古代故事就是“趙奢用計救閼與”。秦國為了擴大自己實力,準備去攻打旁邊的趙國,於是,他們率大軍攻打趙國,把趙國的大將閼與抓走了。趙國的國王派出了有勇有謀的趙奢帶兵出戰,去救閼與。趙奢走到離城三十里的敵方就停止了前進。修築工事,不準讓小卒輕言於秦作戰,違令者斬。過了50多天,秦國見趙國還沒有反攻,於是,就開始鬆懈了起來,趙奢覺得時機已到,於是就帶兵出戰,打退了敵人。我最喜歡的一個現代故事就是變形金剛引進中國的故事。變形金剛自從出了電影以後也開始銷售玩具,生產商還沒有引進中國市場。於是,生產商就調查到了中國孩子的家長喜歡讓孩子玩開發大腦的玩具。於是,生產商開始製作大量廣告,並自排了一些動畫片,結果,這個玩具在中國一上市,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軍爭篇》主要講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這麼一個概念。就是說將領一定要聽從君王的命令,孩子要聽從父親的命令的道理。戰爭一定要把敵方陷入困境,做小兵的,不能擅自行動,否則,可能會引起全隊大亂,那麼,這場戰爭肯定會輸得很慘。佇列一定要很整齊,這樣,才能使敵方陷入困境。還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把握時機,先到達戰場,佔領好的地形。當時,如果將領的軍隊是要長途跋涉,那麼就未必,可以使用一點小計,來取得勝利。
我還懂得了作戰時一定要佔領好領地,進入國際市場時一定要先進行調查,做一些有利的廣告,就可以使我方獲得了絕對的優勢,從而獲得了勝利。
孫子兵法讀後感6
春節前的那幾天,我被爸爸書櫃裡的6本《孫子兵法》系列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套叢書圖文並茂,有原文、譯文和古代引用兵法的典型戰例,通俗易懂,使我們能在生動活潑的圖文之間瞭解歷史,陶冶美好情操,樹立遠大志向。
從書中我瞭解到《孫子兵法》是我國最早的軍事理論專著,從它誕生起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全書共有“計篇”、“作戰篇”、“謀攻篇”等13篇。裡面有許多精彩的戰例,像計謀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師滅殷商”,作戰篇的“商鞅立法獎軍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孫子兵法》中的謀略規律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流傳至今的真理,更說明了孫武是一個非常偉大、傑出的謀略家與軍事家。
孫武出生的年代和孔子同時,是春秋晚期齊國樂安人,孫武所出身的田氏家族是一個具有兵學淵源的軍事世家,這使孫武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軍事文化薰陶,為他日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孫武還被譽為“兵學鼻祖”呢!
《孫子兵法》中的各種戰術、策略不僅在軍事有著重要貢獻,而且深入到政治、外交、企業經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的優秀文化遺產。當今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孫子兵法》,甚至把它視為兵法謀略經典。
《孫子兵法》真不愧是我國的瑰寶,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孫子兵法讀後感7
《孫子兵法》十三篇,處處體現著天時地利人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的辯證思想。如在《始計篇》論述是否能進行戰爭時說,“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
“道”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
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從而採取適當的對策和相應的行動。
今天,在取得不少成績的同時,也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要認真分析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剖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認真學習思考,不斷轉變觀念、順應形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