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左右

《孫子兵法》讀書筆記1500字左右

說起來生為一箇中國人真是非常幸運,可以直接接觸到兩三千年前的先賢的著作。不管是成書2600年的《孫子兵法》,還是記錄了從3100年前到2500年前的周朝詩歌的《詩經》,我們都依然有幸可以直接進行閱讀,汲取他們的智慧。想到今後在美國學習時,要是遇到老美問我你在讀什麼,我回答說是在讀2400年前的鬼谷子,感覺一定是非常的高貴冷豔。

首先,讀完《孫子兵法》的第一感受,就是孫武先生對於計劃與情報的異常的重視。體現在“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以及“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之中。在開戰前要充分的瞭解資訊,作出完善的計劃,那麼勝利自然是可以預測的了。這方面很好的例子就是“網際網路大帝”孫正義了。他熟讀孫子兵法,在大學畢業後花了一年的時間來對34個行業進行深入而透徹的瞭解與預測,每份材料都有幾十公分高,所以最後他的softbank突飛猛進,無與倫比。

比及於我,這次的報告ppt我的準備一開始就欠考慮,以至於在昨日上午面對教授的預演之後,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氣進行修改。我第一個欠考慮的地方是沒有對我要作報告的物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定位。我一開始覺得是在專家雲集的場合作報告,那麼我的內容應該要儘量的詳實,並且突出“有技術含量”的`部分;同時我也認為這樣的“國際會議”的聽眾一定在英文上沒有障礙。實際上這是顯然錯誤的思考,我過分書面化與詞句結構複雜的演講稿以及較快的語速導致教授無法很好的聽懂(他們無疑在英文閱讀上見長,而非是口語與聽力),而ppt中冗長的文字和不清晰的結構也使得他們覺得“頭大”。一個教授指導我說:數學領域的報告總是把重點放在最有技術含量的推導上(價值所在);計算機領域的報告總是把重點放在演算法思想的改良與解決了什麼問題上(而不是具體的程式碼);商科的報告則是“簡潔明瞭”,重點在“颱風,口才,溝通”上,一頁ppt文字最多都不超過七行(讓他人感興趣,明白你做了什麼東西,有什麼用,或者更重要的是推銷出去你這個人,而不是具體這事是怎麼做的)。這段話當真是醍醐灌頂。我的聽眾大部分可能對這方面不見得有深厚的基礎,我花太多時間在具體內容上又有什麼用處?方法的具體應用是我報告的二十分鐘內能講明白的麼?顯然不可能!所以我刪去了大量的文字,每塊內容之前都列出目錄提綱,強化各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在關鍵詞句上加粗或者標紅以示強調······總而言之,孫子說過“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我就是出於知己而不知彼的狀態,勝利當然是不能期待的。

第二則是在昨晚感受特別深刻的“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之前在人人上微信上有一句話轉的很火熱“當你感覺生活的很累,不要氣餒,走上坡路總是如此”。竊以為切中要害。這幾日每天早上起來一直到晚上就是不停的查論文,對照吸收,翻譯,加入ppt和演講稿中,從上週日上午明確安排的小會開始,一天半內就要完成;而後昨日早上預演,今天中午已經完成全面修改再次交給導師確認。其間,我看到有同學出去吃飯,有同學今早打了一上午籃球,有同學大聲的聊天說笑——我則是在九點多完成文稿,才訓練兩遍就已熄燈,思及今日閱讀任務沒完成,又要藉著電腦的燈光讀上十幾頁《孫子兵法》,最後在睡前完成40分鐘的打坐。

很累,但是很有收穫。

昨日晚上打坐完,揉著痠疼的腿,正當記錄每日的過錯時,突然開啟自己的“詩聯雜記”寫下一個句子:

百尺竿頭得突破,縱橫死地始新生。

如同小學時練長跑,沒有在突破耐力的那個“節點”時,你不會感到輕鬆;如同每日靜坐盤腿,沒有在腳腕的疼痛中堅持,在酸脹中不換腳,也不會有境界的提升。上學期我一週健身三次,從不落下,卻只是保持原來的體型,沒有更大的突破,就是因為我沒有進一步的挑戰自己。只有在精疲力竭中繼續做一組訓練,只有第二日感受到肌肉的痠疼難耐,才會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你的自我“訓練”,變成了習慣,不再像原來這麼難耐,這是好訊息:你又有所精進;這是壞訊息:你不進一步提高要求,那就不會再有進步。

究竟怎樣才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僅僅是設定一件事然後一直堅持,而且是當你適應後又樹立更高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