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造“環形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來造“環形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 瞭解環形山
1.老師帶來幾張月球上的圖片,你們發現了嗎?(出示圖片)
(坑坑窪窪的環形山、)
二、 觀察環形山的特的徵
1.看到這環形山的照片,月球上的環形山有哪些特點呢?
(看資料,填寫特點)
2.彙報。上臺結合圖片來講講特徵。
(大小不同,深淺不一、近圓凹坑)
三、 探究環形山的形成
1.環形山與我們地球上的地形相似嗎?那麼看到這些環形山,你有什麼疑問呢?
(研究成因)
2.環形山的這些特徵正好能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猜想,同學們覺得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呢?有什麼依據嗎?
(隕石撞擊、火山噴發)(反過來排除一些特別不可能的,最可能進行研究)
四、 造一個環形山。(模擬實驗)
1.我們那今天無法親臨月球表面觀察隕石撞擊,那麼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怎樣研究呢?
(模擬實驗,需要可以怎樣模擬呢?)
2.出示圖片,進行介紹,說一說如何做。補充介紹。
3.看看我們模擬隕石撞擊能不能呈現月球環形的這些特徵?
五、 彙報環形山的.形成。
1. 請小組上臺展示我們做的環形山,請他們來介紹是否具有真實環形山的特徵。
(請學生上臺展示表達)
2. 隕石撞擊說有什麼問題嗎?
六、 探究火山噴發說
1.除了隕石撞擊,同學們還說到火山噴發,我們能否也來模擬實驗看看形成後的特徵呢?
2.介紹材料,實驗操作。你覺得火山噴發可能是環形山形成的原因嗎?哪些方面不符合?
七、 歸納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對月球有哪些新的認識呢?
今天我們也只是對主流的隕石撞擊學說、火山噴發學說進行了實驗探究,同學們或許再進一步對環形山進行深入研究,那麼你的猜想就可能是下一個主流的學說。
八、 板書設計:
我們來造“環形山”
特徵觀察 → 成因猜想 → 模擬實驗 → 結論
大小不一 隕石撞擊 符合 可能是隕石撞擊形成
深淺不一 火山噴發 不符合
分佈雜亂 外星人挖掘
數量眾多 ……
近圓凹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