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以問題驅動生物探究式教學

以問題驅動生物探究式教學

【論文摘要】問題教學,任務探究,探究式教學這三者的有機整合能夠有效促進新型互動式師生關係的形成,提高教學效率、效益,更有助於創新教學模式、創造性使用教材,同時發展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論文關鍵詞】問題教學;任務探究;探究式教學;創設問題情景

問題教學,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慾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最佳化自主學習的方式,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任務探究,即為學生設計任務,以任務驅動探究,進而讓學生透過探究事物、現象和觀點而自主地獲得科學知識並形成探究技能和探究態度的過程。探究式教學是以問題驅動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圍繞問題的解決,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一般程式是:依據教學程序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自主發現、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得出多個結論。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一次生物學知識的“再發現”。這三者的有機整合能夠有效促進新型互動式師生關係的形成,提高教學效率、效益,更有助於創新教學模式、創造性使用教材,同時發展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問題是學生進入探究狀態的“導火索”,問題哪裡來?又如何以“問題”來驅動生物學的探究式教學?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一些體會。

1.把基本問題作為學生思考的出發點

正是在基本問題引導下,基礎知識才得以形成和發展。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材,恰當地提出適宜於學生的基本問題,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更為下一步的學習探索指明瞭方向。

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激趣促思,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此方是長進”。課堂教學中,常有一些學生在讀書學習過程中發現不了問題,提不出疑問。在學生具備了敢於提問的心理後,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深入鑽研教材,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提問。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教師應該利用語言、實驗、教具等各種教學手段,創造一種符合學生需要的情境。”現行教材中“光合作用”的發現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教材通過幾個經典實驗來編排該部分教學內容,其中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的實驗,是一個誘導學生提問的絕好素材。該實驗從遮光、光照、脫色到檢驗澱粉存在的整個過程,體現了一種科學探索過程,展示了一種科學探究思想。因此,在組織本實驗教學時,不妨作以下兩方面的探索:第一、改驗證型實驗為探索性實驗;第二、實驗的準備過程積極吸收學生參加,如遮光和光照,讓學生充分感知探索經歷。待到課上實驗結束,“為什麼要把天竺葵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為什麼葉子的一部分要用黑紙夾好,然後在實驗前放到陽光下照射4小時?”“為什麼葉片放入酒精後要隔水加熱?”等問題,一定會從學生腦中呼之欲出,肯定會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第二階段:探尋研討,交流總結,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在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後,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時,要把學生作為一個主體,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思維時間和思維空間,同時讓他們在群體因素的影響下,透過積極討論,在探究過程中對於生物學知識進行建構。如,學習植物的.激素調節一節時,引導學生透過探究性學習過程學習生長素的發現與功能後,為了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還可以將教材內容進一步拓展轉化,給學生如下資訊資料,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植物向光性生長是由於生長素分佈不均造成的。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學者在對向光性生長的某些植物器官向光面和背光面生長素含量進行精確測定後,發現兩者並沒有差別,如蘿蔔的下胚軸、黃花燕麥胚芽鞘等。同學們想一想,植物向光性現象的出現還會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嗎?能否提出一個合理的假設?透過上述教學過程,學生會利用求異思維思考、討論,他們的思維會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既拓展了思維的空間,又得到了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第三階段:理解深化,引伸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學習是創造的基礎,而創造是學習發展高階階段。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最高表現,而創造的起點是質疑,所以必須精心扶植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有根據地“標新立異”,讓他們的思維發散於不同方向,從而對同一研究物件產生分解能力,於是形成所謂的“求異思維”。

如,在學習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能不能利用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原理測定一種洋蔥鱗葉表皮細胞液的濃度?我們便因勢利導,趁機提出:要透過實驗的方法測量一種洋蔥鱗葉表皮細胞液的濃度,需要哪些實驗材料和儀器?實驗應如何設計?如果讓你去做記錄,請設計一個記錄表格。這只是一個作業,佈置給各個小組去完成,等學生設計完成後讓每個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方案,全體學生評價和完善,然後篩選出最佳方案後讓學生分組實驗,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開放實驗室進行。

2.把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作為立足點

生物學問題探究式教學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去探索、揭開知識的奧秘。在問題情境設計、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過程中,都是要立足培養學生探索精神,這樣才能使得教法充滿活力。如在“植物的運動”教學中,學生對於含羞草的感震運動、植物的向光性運動和豬籠草的捕食性運動等很感興趣,提出很多問題,我便可以給學生介紹了常見的絲瓜卷鬚的向觸性彎曲現象,提出問題:“絲瓜卷鬚的向觸性彎曲現象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對此興趣較濃,很容易引發他們的思考與猜測,於是我們又趁機提出探究性實驗課題:驗證絲瓜卷鬚向觸性彎曲與刺激強度的關係。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經歷瞭如下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整個過程都是在老師啟發下,學生獨立完成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使他們的思維得到了開發,科學素養得到了提高。

3.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終結點

以問題驅動生物課探究式教學的整個過程都讓學生在老師的不斷提“問題”的引導下自己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學習新課嘗試解決問題,學生一直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思維受到很好訓練,教師抓住重點講解,學生透過樣例學習和嘗試學習,高效率地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解題能力肯定得到提高。由此,也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效率。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上的或是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個新問題常常標誌著一項新的發明,新的創造。”在提倡探究性學習的今天,教師只有擯棄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做到民主教學,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民主氛圍,努力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驅動使學生敞開問題意識之門。

當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師生之間的不斷努力。需知“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創造的起點,以問題驅動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在不斷地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創造力的培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