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創業

高校將設創業必修課

高校將設創業必修課

“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要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這是國務院辦公廳13日釋出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當中的明確要求。

意見要求,高校要打通一級學科或專業類下相近學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學科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

多種方式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據瞭解,20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749萬,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鉅。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實踐平臺短缺等問題不容忽視。

意見強調,各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模擬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臺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準。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

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擴大覆蓋面,促進專案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援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

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意見指出,各地區、各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並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

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並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範,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將提高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崗前培訓、課程輪訓、骨幹研修的重要內容,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鍊制度。加快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支援教師以對外轉讓、自主創業等形式將科技成果產業化,並鼓勵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可保留學籍休學去創新創業

為了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破除“高分低能”積弊,各高校要設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專案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為有意願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優先支援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

意見要求,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程序、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設立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

意見還指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援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要最佳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援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專案。

部委屬高校應按規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積極支援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科研工作。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援,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援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有利於網際網路創業的扶持政策。

5月16日、17日,第二屆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在開縣舉行。本次比賽從20xx年1月開始徵稿,共收到來自全國中小學生的.作品近2000件,經評委會初評、複評,最後評選出80件獲獎候選作品、140件入展作品。最後,由68名獲獎選手參加現場決賽,並在其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書法是一門相對枯燥的興趣愛好,對於怎麼吸引孩子們參與其中,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裕綱表示:“重慶有上百所示範學校都開設了書法課,不僅在教學大綱上要求,還開設展覽和比賽,以此來帶動學生們的書法興趣,書法教材也開始圖文並茂。還有就是榜樣作用,本次獲獎的學生其他各科成績也相對不錯。”

根據今年春節期間的“百度遷徙”資料顯示,以25日(正月初七)17時為例,遷入最熱城市前十為北京(11.04%)、上海(7.91%)、深圳、東莞、天津、廣州、重慶、杭州、南京、佛山。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區域仍然是春節遷出與遷入的熱點地區。中國特大城市的郊區是過去三十年中國城市化發展最快的地區,也是城市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人口匯入區。大規模的流動人口、市區匯入人口和本地城市化的農民混居在一起,給特大城市郊區的基層治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流動人口的特點】

一、規模巨大。無論是流動人口,還是市區匯入人口,甚至包括郊區自身的拆遷安置人口,每年被納入城市郊區社群基層治理架構下的新增人口,規模都是十分龐大的。

二、人員結構複雜。由於這些人群的來源非常多元,匯入的路徑也很多樣,因此在郊區就會出現大量不同型別人群交叉居住的現象。

三、轉型期十分漫長。讓一個長期以來居住在市區的城市居民在短期內適應郊區的生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同樣,讓一個郊區的農民離開他祖祖輩輩生活的村落,在一夜之間就完全適應現代城市居民小區的生活也是不現實的。還有,對於那些外來流動人口,他們的市民化過程可能要比市區居民的郊區化過程、郊區農民的城市化過程更加漫長,面臨的困難也更大。

四、持續處於流動當中。對於大部分遷移人口,他們遷入流入地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往往要經歷一個很長時期的持續流動狀態,並且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會一直處於持續流動的狀態當中。

【問題】

對於這些人群所帶有的這些特徵,以及因為他們的“流動性”而給基層治理帶來的難題。

【應對措施】

一、劃清匯入地與匯出地政府的權責關係。爭權卸責幾乎是縱向治理的最大問題,在上級政府劃定原則之後,把具體的執行工作交給匯入地政府與匯出地政府之間的橫向談判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加強郊區基層隊伍建設,培養橫向談判能力。

三、充分挖掘匯入人群內部的資源,透過自治和共治的手段,實現匯入群體的有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