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影

鄉下的露天電影

鄉下的露天電影

說到看電影,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可謂是簡單而又平常的事。在大城市,電影院依然繼續運營,人們依然喜歡到電影院去看電影。而在我們縣城,電影院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與農村的露天電影相比,在網上看電影固然方便,但卻失去濃厚的氛圍,少了那一份美好的期待。

記得小時候,每個公社都有一個電影放映隊,輪流到各大隊放映。那時,電影放映員可讓人羨慕啦!不光能看到好多電影,而且每到一個大隊,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然後美美地睡上一覺,等晚上放映。

那時的電影都是膠片。放映前需將膠片倒好,就像到磁帶一樣,然後才能放。放映員倒片時,就有好奇的我們到門口張望。

放映一般都是在天黑之後,在露天放映。放映前,要選好地點。找兩棵樹,距離合適,抑或找不著,就埋上兩根木杆,將銀幕拉好。

天還沒黑,急切的人們早早地吃了飯,心急火燎地從各個村子聚攏來,或唱著小曲,或吹著口哨,三五成群地說著笑著,都想佔一個好位置。步伐中透著急切,臉上洋溢著快樂,一天的疲勞這時好像煙消雲散了。

有時放電影的地點訊息不準確,到那了,一問,沒有電影。回去後,垂頭喪氣。別人問,什麼電影?回答,戰鬥英雄白跑路,一陣鬨笑。

離電影放映還早,場地上已擠滿了人。有板凳的就坐在中間,沒板凳就靠邊站著。人頭攢動,人生鼎沸。喊人聲,嗑瓜子聲,閒聊聲,不絕於耳。電影場上還有一景就是,賣瓜子的,一盞罩燈,一袋瓜子,一個小桿秤。伴著夏蟲的低吟淺唱,螢火蟲的忽閃忽閃的亮光,人們耐心地等待。

漫長而焦急的等待之後,終於看到了希望--放映員終於來了。人們伸長了脖子,目光都聚到了一點--放映機,開始對焦距和銀幕了(俗稱對片子)。大叫聲,口哨聲,歡呼聲,此起彼伏。這時,會手影的人不失時機地在明亮的銀幕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狗啊,小兔子什麼的,惟妙惟肖。

電影終於開始放了,全場鴉雀無聲,都在聚精會神的看,生怕漏掉任何一個情節。很快,第一盤膠片放完了,開始換另一盤。有經驗的`放映員提前把另一盤接好,中間放映不會停。有時,大隊或小隊幹部還借這個機會給村民開個會。這是最不受歡迎的了,因為還要接著看電影呢。

電影沒放完,就看到有的人撐不住了,困了,打起了呼嚕。這些人來幹啥啊?不來想來,來了看不完,看到中途就睡。不如去家睡嘍。

電影放完了,人們紛紛回家。哎呀,地上居然還有人,還在睡呢!電影放完了都不知道。回家的人們一路上談笑風生,互相交流電影的內容。

那時,沒有通電,更沒有電視。電影的確是人們為數不多的精神食糧之一,是他們的視覺盛宴,是他們的文化大餐。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拓展了他們的視野,讓人們看到了更廣闊的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結交朋友、好友相聚的絕好平臺。在電影開始放映前,這一攢,那一撮,或站,或坐,或蹲,談得熱火朝天,開懷大笑。也是年輕人談婚論嫁的絕好時機,離電影場稍遠一些,僻靜處,總能看到一些身影,隱隱約約的,成雙成對。那時,人的思想比較傳統,只有少數膽大的,敢於衝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枷鎖,在電影場談戀愛。電影場成就了多少美好姻緣啊!

露天電影,而今很難看到了。我記憶中難以抹去的一段時光,讓我們感到溫馨,讓我們感到快樂,讓我們感覺充實,讓我們感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