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將資訊科技與數學結合起來的好處

將資訊科技與數學結合起來的好處

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有利於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在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教師應用現代多媒體資訊科技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因此,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善於把握運用現代教育媒體的最佳作用點,對教學的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把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有利於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學習的材料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學習興趣來源於好奇心,“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而傳統的教學無法滿足他們的這些要求,激發不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數學課堂,利用多媒資訊科技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觀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從而達成提高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例如,我在上“人類離不開數學”這節內容時,我用了“蜂房中的數學”和“股票成交走勢圖”等動畫課件,都讓學生由好奇而產生興趣,從而感受身邊有數學,生活中需要數學,真正體驗人類離不開數學。

二、把資訊科技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有利於呈現過程,突出重點、難點

數學教學重點都在過程,是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研究、拓展、創新的過程。

數學建模來源於問題,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資訊科技、多媒體教學軟體可以為教學提供強大的情境資源,能展示知識發生的過程,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多媒體課件採用動態圖象演示,讓靜態知識動態化,讓抽象知識具體化,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於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徵,促進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例如我在上《反比例函式》這章內容時,我用幾何畫板製作了“反比例函式影象”的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反比例函式影象的變化以及它的性質與K的值有關係的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資訊科技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有利於揭示規律、拓展內容、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透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體資訊科技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我在“圖形的摺疊問題”教學時,我利用課件,透過圖片的反覆摺疊過程,並用各種顏色的標註圖片,再讓學生拿出自已準備好的圖片,自己動手摺疊的體會觀察,比照課件的動態變化,學生在觀察實驗中去揭開圖形的摺疊問題的奧秘。

四、把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有利於擴充資訊,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巴班斯基說:最優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在規定時間內,在教養、教育和發展三個方面獲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為提高活動效率、和節省時間這兩個法則,是勞動活動的普遍法則。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容量,最佳化教學資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圖形不是語言,但比語言更直觀,動畫又更生動形象,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和移動、顏色的變換更能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其效果當然就會更好,用彩色版本的教材優於用黑白本的教材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點。我在上“認識三角形”時,我先給學生出示一組多邊形地磚鋪成的各種圖案,在給與學生美感的同時,提出“你知道這些多邊形能鋪滿地面的奧秘嗎?”從而揭示課題:認識最簡單的多邊形——三角形,這時我又讓學生觀看一組由三角形組成的各種圖案,然後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三角形紙片,分組觀察、測量、比較,在教師的引導下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認識組成三角形的元素,再從現有的三角形圖片和紙片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後,出示一組課堂練習。整堂課的教學內容是傳統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完成的。

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資訊科技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