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難點

能正確將一個組合圖形進行分解,讓學生學會這類題目的思考方法。

三:教學準備

組合圖形紙片、 剪刀、 膠帶

四:教學設想

以“妙”調趣,匯入新課。讓學生以原有的知識為基礎,透過學生親手的“拼”、“剪”將組合圖形進行分解,計算出組合圖形面積,從而掌握這類題的思考及解題方法。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將一些組合圖形的紙片發給學生

1、出示謎語:

草地上來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稱)

2、出示第二個謎語:

又來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稱)


思考:

謎語的謎底是什麼?


①草莓(沒)



②楊(羊)梅(沒)



抓住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知識的正遷移。給學生以啟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

你們覺得哪個謎語好猜?為什麼?


暢所欲言:

第二個謎語好猜。

因為第二個問題有了第一個問題作基礎,所以就容易些。


用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來明事理,從而匯出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出示課題: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

今天我們要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你們覺得以什麼為基礎好?

2、複習: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1、思考、回答: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鞏固:

鞏固以前所學幾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1、引出新課






2、鞏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

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單位:米)

8



4

10


14

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求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





思考、討論:

分小組思考討論,這個圖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進行分工、討論,透過集體的力量來計算這個圖形的面積。


巡視:

作簡單的提示和指導。

小組交流、討論

透過剪一剪、拼一拼來計算圖形的面積:








1、讓學生親手參與學習,讓學生明白能將組合圖形進行分解。

2、初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採納學生的解法進行分析與講解:


8


4

10

(10-4)


14


(14-8)


反饋、交流:

小組推薦一位學生為代表將本小組的方法介紹給全班。

⑴、沿虛線剪下,將組合圖形分割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⑵、分別算出兩個圖面積。

⑶、將兩個圖形的面積相加,就是組合圖形的面積。

即:S三角形+S長方形

=S組合圖形




⒈讓學生透過拼剪與討論,將組合圖形進行分解。




⒉讓學生學會傾聽同伴的意見,並能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評價。



出示計算過程

10×8=80(㎡)


(14-4)×(10-4)÷2

=6×6÷2

=36÷2

=18(㎡)


80+18=98(㎡)


觀察、思考:

⑴、選擇正確的

“底”、“高”和“長”、

“寬”進行計算。


⑵、觀察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一般步驟。


⑶、明確80(㎡)、18(㎡)分別指什麼?


讓學能根據圖形關係,推算出圖中的隱蔽條件。




讓學生明確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的一般步驟和格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

有沒有其他的解法?



小結:




這兩種解法的差異


小組發表自己的解題方法。





鞏固、明確:

透過分解圖形的面積相加或補成所學的平面圖形再透過面積相減,都可以計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讓學生明確,解組合圖形的面積,方法不是唯一的。






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佈置鞏固練習:

選一種你最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並將題目的解題過程寫下來。






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進一步鞏固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書寫時的注意點。







透過學生的獨立練習,讓學生明確在書寫時的注意點以及熟悉解題的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出示課堂練習:

求下面塗色部分的面積(單位:釐米)

10

10

5

20


2、個別指導







課堂練習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


結束語:

透過這節課對組合圖形面積的學習,今後在解這樣的題目時,你有什麼心得或對其他同學有什麼建議?


即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


1、佈置課堂作業


2、個別指導



課堂練習



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92-93頁。

【教材分析】: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在義務教育教材中是選學內容。現在放在多邊形面積計算最後學習,有利於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組合圖形的面積是指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成的圖形的面積,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幾個簡單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本節課進一步學習多邊形的面積,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選擇簡單有效的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在熟悉所學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根據已知條件,透過分割法或添補法,並結合生活實際,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學過的簡單圖形,找準分解後圖形的底、高、長和寬等量,計算出面積。

【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物件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透過之前的學習對於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簡單圖形問題的方法。學生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中去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因此,設計了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並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並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5、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教學關鍵】:學會運用分割與添補的方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師:同學們,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平面圖形?(點名說)

師:有些平面圖形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它的面積,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說一說下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說一說,拼一拼,看一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二、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欣賞圖案:

大家的表現真棒。為了獎勵你們,老師請你們去欣賞一些漂亮的圖案。(大螢幕出示圖案)

請你找一找這些圖案是由哪些我們學過的簡單的圖形組成的?(最後出示中隊旗圖案,介紹輔導線及其作用)

2、認識組合圖形:

同學們,這些漂亮的圖案都是由我們已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或梯形組合而成的,我們把這些圖形叫做組合圖形。(板書組合圖形的定義一齊讀)

3、看生活中的組合圖形: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組合圖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出示)

4、揭題:

生活中像這樣的組合圖形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齊讀)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讓學生觀察瞭解生活上的組合圖形,目的是想透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明白組合圖形是由多種平面圖形組成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組合方法等。這樣做不但使學生熱情高漲,興趣濃厚,而且增加了神秘感,也具有挑戰性,同時,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組合圖形產生感性認識,更為下一步探究組合圖形面積做好鋪墊。)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出示計算房子側面牆的面積的問題:(課件出示)

小明家新買了房子,正在裝修,裝修時需要計算房子側面牆的面積,我們一起去幫幫他。

師:齊讀題目(生讀題目)

師:房子側面牆的形狀是一個什麼圖形?(是一個組合圖形)

2、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師:如何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呢?請同學們結合思考要點認真思考。(獨立思考)

思考提綱:(課件演示)

(1)、這個圖形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

(2)、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哪幾個圖形的面積?

(3)、有幾種方法?怎樣求?

師:把你的想法到小組裡去說一說。(小組討論,老師巡視並指導。)

全班交流計算方法。(老師適時課件演示兩種分法)

師:現在你能動筆算一算?(請兩位學生上黑板算)

(設計意圖:透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知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算的嗎?

生1: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先分別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和正方形的面積,再相加。

生2:把這個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以2。

(板書如下)S組=S梯2

法3:(如果學生沒想出這種方法老師就直接出示)

師:我們的好朋友聰聰還有一種計算的方法,想學嗎?

把這個圖形補上兩個三角形就成了一個大長方形,先分別算出大長方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再用大長方形的面積減去兩個三角形的面積。

4、小結:

師:同學們的演算法非常好,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幾種演算法。(大螢幕演示)

師:觀察這三種演算法,你有什麼發現?(前面的兩種都是把它分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後面一種是把它補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

師:對。說得真好,像前面的兩種方法我們稱為分割法(大螢幕出示,生齊讀)

師:後面的這種方法稱為添補法。(大螢幕出示,生齊讀)

師:分割法和添補法是我們計算組合圖形的兩種基本方法,在具體的題目裡要根據所給條件選擇恰當的方法,做到既準確又簡便。

(設計意圖:在學生解決組合圖形面積時,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讓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培養了能力。這時,為每個學生提供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開拓學生的思維,並引導學生找最簡單的方法,實現方法的比較,同時也是反映自己的方法和學習別人方法的一個很好時機,透過學生的探索、交流、討論、最佳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這裡體現了多種學習方式並存,首先,學生透過自己獨立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透過小組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學會了別人的方法;最後,從這些方法中,比較、反思、知道最簡便的方法。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從行為到靈魂的內化過程。)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完成課本做一做

(設計意圖: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信心百倍,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2、課本94頁的第二題

(設計意圖:設計意圖設計意圖設計意圖:透過前面學過的知識,同學們已經有了知識的儲備量,再回頭做這樣的題,興趣高漲,分割和添補法有一定的綜合運用,但是當老師給定資料的時候,同學就又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方法,看哪一種更適合這道題的解題方法,發現解題的方法,又是一個比較的過程。)

四、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分割法和添補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希望你們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說知識上的收穫,也可以說情感上的收穫,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將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了總結.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了成功,促進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