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型農業建設論文
1發展節水型農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夏縣的農業灌溉用水一直依靠地下水,但由於大量開採,地下水嚴重超採,水位下降劇烈,其所提供的水資源量已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快速發展的農業經濟的要求。“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沒有水,農業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支撐,可以說“有水則興,無水則衰”。多年來,由於嚴重缺水,作物得不到適時灌溉,產量一直處於一種低而不穩的狀態,農業生產力發展緩慢。由於水資源有限,農業灌溉用水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而擴大灌溉面積、提高灌溉保證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來實現。鑑於此,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便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引黃灌溉配套工程遲遲未到位,工程效益一直未能發揮
覆蓋夏縣的尊村引黃灌區,灌溉範圍為裴介鎮的西滸和禹王鄉的東滸、西秦等村,設計灌溉面積0.674萬hm2,由其八級乾渠末引出的夏縣分乾渠供水,夏縣分乾渠始建於1993年,當時已建成分乾渠道9.85km,建築物19座,由於投資所限,分幹還有3處長1km渠道未能修通,6條支渠未修建,致使其設計的控制灌溉面積遲遲不能受益。2013年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實施後,已修建支渠一條,斗渠4條,灌溉面積940hm2,但距其設計灌溉面積6740hm2的差距還很大。
1.2井灌區工程裝置老化失修,灌溉水利用係數低下
近年來由於氣候乾旱,加之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農田灌溉用水量在不斷加大,致使地下水位出現嚴重下降,機井出水不足,導致機井報廢增多,有效灌溉面積減少。加之,灌溉管網經過多年執行,老化失修,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渠系水利用係數較低,田間工程配套差,浪費水現象嚴重,急需發展高效農業節水技術,以緩解當地水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
1.3水資源嚴重匱乏,是阻礙夏縣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大桎捁
夏縣“十年九旱”,旱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有時數年連旱,尤其伏旱頻繁。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夏縣連年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澇災害,尤其是旱災的高頻率發生,直接影響著農業和糧食生產、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據統計,從1995年到2001年這7年時間內連續4年發生枯水年,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共有1.77萬hm2農田受旱,其中絕收面積0.43萬hm2,因旱減收糧食3650萬kg。不同程度的旱災,突顯了農田灌溉設施的重要性,也暴露出現有農田水利設施存在的突出問題。因此,發展高效的節水灌溉技術是緩解當地水資源嚴重匱乏的一條有效途徑。
2發展節水型農業的基本思路和原則
節水農業是指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透過採取工程、農藝和管理等措施,綜合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以實現節約用水和提高農業用水效益為目的,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按照節約用水的要求規劃農業、建設農業可持續發展,結合夏縣的.實際情況針對平原、丘陵、山地不同型別區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因地制宜採取多種形式的節水措施,建立高效的農業用水體系,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節水農業,實現農業節水、農民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作為節水農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根據以上思路,發展節水農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2.1開源與節流並舉
開源是解決山區、丘陵乾旱區的最有效途徑,透過興建水窖、蓄水池、旱井等集雨工程,以解決山區缺水難題,促進農業發展。部分河、井灌區,農業灌溉採用大水漫灌或小畦漫灌方式對水的浪費率極高,農民沒有節水意識,應加以誘導實施節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強農民的節水意識。
2.2走全面節水農業之路
重視水庫、輸水管道、管網、渠系等工程節水,把田間節水作為農業節水的重點,不僅要建立高標準的襯砌渠道、壓力管道、而且要重視建設以噴灌、滴灌、微灌等地面灌溉技術為主的先進的田間灌溉工程系統。
2.3因地制宜發展節水農業
根據平原、丘陵、山區的經濟和自然條件,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因時、因作物,發展適合本地特點的節水農業,從而使夏縣的水資源得到合理有序的利用。
2.4宣傳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發展農業節水就是要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突出農民在節水農業中的主體地位,多宣傳節水灌溉(滴灌、微灌、噴灌)的好處和益處,不僅節省了電費而且節約了水資源,也能夠充分利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5大力推行節水灌溉
透過在灌區內搞大型的節水灌溉,使灌區能從節水型農業中受益,並充分認識到節水灌溉的好處,使灌區農民確實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加大節水灌溉的投資力度,使節水農業向高產、高效、大規模、可持續方向發展。
3示範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3.1示範效益
節水型農業的實施,將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使作物產量和質量將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效益也將大幅提升,極大地提高群眾用水的積極性,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將起到一個積極的示範和促進作用。
3.2社會效益
節水型農業實施後,極大地提高了輸水效率,節約了水資源,對當地地下水資源動態平衡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用水管理上,由農戶用水協會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建立了良好的灌水秩序,農民的用水條件大為改善,減少了水事糾紛,有利於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進步,促進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3.3環境效益
水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地下水區域性超採現象將得到有效遏制。同時,農業節水措施的普遍施行,將徹底消除大水漫灌,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的保肥效能,有利於農業健康、持久的發展。
4節水型農業的真正意義
發展節水型農業可大大提高作物灌溉保證率,促進作物增產,同時還可以節約水資源,省時省工,可有效緩解區域水資源緊缺狀況,逐步實現水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可持續發展,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可保證農田灌溉的適時、適量,提高群眾用水的積極性,對於推動全縣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郭鵬,曹國華:夏縣節水型農業建設的探索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