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生態農業分析論文
1五華縣生態農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五華縣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促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201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9.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456元,分別比2009年增長3.2%和1.1%。通過幾年的努力,五華縣生態農業獲得了長足進步,已成為五華縣現代農業的新方式。
1.1形成區域化特色生態農業
近幾年來,五華縣堅持走特色生態農業之路,以特色求發展,以梅、柿、茶、柚、百香果為重點,加大山地綜合開發力度,大力推動區域化、規模化生產,經過幾年發展,已初步把梅、柿、茶、柚、百香果建成為特色主導產品。同時,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等。比如依託巴戟系列產品的廣東康奇力藥業和轉水鎮熱礦泥山莊,積極發展大田柿花、新橋腐竹、棉洋單叢茶、周江百香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品牌,帶動了五華縣經濟的發展。
1.2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
五華縣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全力培育發展了2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較好地起到了帶動、輻射、示範作用。其中省級企業3家(五華縣華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英特泰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五華菸草公司)、市級企業有4家(五華縣種子公司、五華縣萬重山實業有限司、五華縣華嶺柚果有限公司、五華縣騰麗有限公司)、縣級企業20多家(如五華縣南嶺種養有限公司、安流學少竹器仿古有限公司、橫陂新華養鴿有限公司、大田柿花發展有限公司、益塘客屬酒業有限公司等)。在五華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五華農業生態發展模式得到了全力的培育和發展,帶動3萬多人走向發展生態農業的致富路。
1.3積極推動生態旅遊業發展
近年來,五華縣生態農業抓住梅州“綠色崛起”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積極嫁接旅遊業,發展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由於五華縣生態環境的改善,也促進相關產業特別是旅遊業的興起。現在五華縣已形成了以轉水鎮熱礦泥山莊、益塘水庫風景區和七目障自然保護區為龍頭的集旅遊、度假、休閒為一體的地方特色旅遊。
2五華縣生態農業發展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五華縣生態農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於發展生態農業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2.1農業經濟基礎薄弱五華縣地域面積廣,是梅州市的農業大縣,但長期以來,農業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
2.1.1自然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五華縣多丘陵,地勢陡峭,土壤粘合力較差,降雨集中,梅雨和颱風暴雨影響較大,加上人口耕地矛盾突出,山地墾荒、河道造田較多,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較弱,洪、旱災害時有發生,山體滑坡、塌方等災害連年不斷,水土流失嚴重。
2.1.2建設資金短缺,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業基礎建設屬公益事業,主要依靠公共財政投入。由於五華縣財政財力不足,同時由於主觀上重視程度不夠,五華縣對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造成水利落後、交通不便。由於交通不便帶來的農產品銷售成本增加,影響到經濟效益的提高。農田水利設施不配套,且年久老化失修,嚴重影響農田的抗災能力,每年因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億元。
2.2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強
2.2.1農業汙染不容樂觀環境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要素。然而近年來,因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農膜用量大幅增加,以及大量農村生活汙水和垃圾的無序排放等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農業汙染形勢十分嚴峻,嚴重阻礙了生態農業的發展。
2.2.2生態農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全近幾年,雖然有關部門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查、檢測力度,但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仍缺乏有效的監督與處罰手段。由於鄉鎮一級沒有專門的農業行政執法機構和專職人員,影響對農業生產的監管;全縣沒有建立完整的農業環境監測網路,影響了對農業生產環境的監控;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檢測裝置,影響對農產品安全質量的管理。
2.2.3生態農業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生態農業建設的投入是超前的、漸進的,生態的恢復與保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發展生態農業既要有階段性投入,又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雖然,目前生態農業已引起各級政府普遍的重視,但對生態農業建設投入的資金少、專案散,沒有專門的農業生態建設經費,使循序漸進的生態農業發展缺乏前瞻性和計劃性。
2.2.4經營方式落後,生產規模偏小五華縣人均耕地少,農村剩餘勞動力逐年增多,年輕勞動力輸出多,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年齡結構不合理,主要以老年人居多,他們普遍觀念陳舊,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習慣於自給自足的經營方式,接受商品觀念、市場資訊和新技術較為困難。因地域廣,鎮村分散,農業生產資料尤其是土地分佈較零散,且都為千家萬戶分散經營,農產品生產規模小,種養缺乏統一的合理佈局,影響集約化、產業化程序。
2.3農業生產經營者科技文化素質不高,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生態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體現,是一種科學、先進的發展模式,需要農業生產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有相應的環保意識和文化素質與之相適應。但五華縣是欠發達縣,自身文化科技建設欠缺,基層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態農業的理解和接受難度比較大,轉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更難。要改變傳統的思維和行為習慣,迫切需要培養和使用全新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以人才、技術為本,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等方面,是五華縣未來發展方向。
3加快發展生態農業思路
為發展生態農業,振興五華縣域經濟,總的來說,應該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這一中心,結合實際,充分發揮區域生態農業特色,培植產業增長點,揚長避短,發揮潛能,發展縣域經濟,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個效益的統一。根據生態農業的發展規律,針對五華縣生態效益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推進五華縣的生態農業建設,應採取以下對策措施。
3.1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生態農業發展打造良好的物質基礎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引進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農業現代園區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專案,改善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農田和高產穩產良田,實施旱地改水、改種、改制。根據農業土地資源承載力,劃定耕地、水、森林等農業支柱的警戒線。禁止在25℃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在現有25℃以上坡耕地上整地造林,墾複油茶、油桐等經濟作物,必須採取水土保護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擴大綠肥的種植面積,實現用地與養地有效結合。
3.2加大政府對發展生態農業的.推動作用生態農業是公益性強的產業,政府應在發展生態農業中發揮更多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生態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生態意識,轉變幹部群眾思想,透過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生態農業及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和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重要性,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認知水平,激發發展生態經濟理念和熱情,按照“生態立縣”的要求,大力發展生態效益農業,自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無公害農產品產業的開發和經營。政府應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參與生態農業開發,加強生態規劃,嚴禁燬壞或有汙染的專案在農田保護區上馬,建立生態保護區,保護珍稀動植物資源等。政府要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政府工作的目標,制定一個長遠並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動員全社會力量組織實施,形成服務“生態農業”建設的良好氛圍。
3.3發展特色,調整結構,培育品牌結合五華縣實際,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開發建設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生態產品和產業,這是支撐生態農業的關健,將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五華縣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土壤、氣候、和勞力資源條件,吸引專家、廠家、招商引資進行深度開發利用,突出區域特色,要加快年產10萬t的環保型果蔬茶飲料的嶺南裕寶實業公司發展,帶動效益農業的發展。積極實施“養殖—沼氣—種植”結合的生態農業模式,促進山區效益農業的發展。重點抓好豐華果業、茶亭崗金柚基地、益塘荔枝、周江百香果等農業骨幹企業的發展,實施“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之路,擴大訂單農業的覆蓋面,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在市場開拓、QS認證和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方面走在前列,切實提高農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3.4依靠科技,提升傳統生態產品質量五華縣是農業大縣,要改變傳統的重施農藥、化肥的耕作方法,引導農民透過秸稈還田,冬種紫雲英,施用有機肥、控釋肥和生物農藥,培育綠色農產品。注重抓好典型示範,引導農民自覺接受新品種、新技術。發揮科技示範戶和種養專業戶的帶頭與輻射作用,激勵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制定相關措施,落實一線農業科技人員“生態梅州”建設示範專案責任制,使農技人員以技術諮詢、技術承包、技術有償服務等形式直接到生產第一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3.5開發利用觀光農業,整合生態農業資源科技示範休閒觀光園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基地,必須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加快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的發展,精心打造以“賞一日景、品一杯茶、嘗一串果”為主要特色的轉水鎮益塘庫區、長布鎮七目障生態旅遊帶,帶動休閒旅遊和商貿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