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已成香餑餑折射高校專業設定有弊病
開學不到一個月,重慶科技學院有近200餘大四學生與用人單位草簽了就業協議。重慶大學、重慶工學院的就業資訊網上也傳出訊息,不少單位以校園巡講方式進行招聘,其中開學來到重慶大學招聘的單位達到上百個。90%的單位招聘目標都是工科畢業生。
工科學生提前被炒熱
重慶科技學院的.石油工程、自動化、化工、安全、機械、材料、冶煉等專業,成為搶奪重點。9月13日,中海油田天津分公司,一口氣招聘學生101人。而24日,中海油田再次到該校招聘40個化工專業學生。“石油、化工學生確實搶手!”該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高考時很多學生可能覺得專業名稱不好聽不願報考,而最後找工作時到處都是機會。去年該校工科畢業生的供需比例達到1∶5左右,很多畢業生到最後挑花了眼。
重慶大學的就業網上,提前去招聘的也是一些大型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美的集團等,招聘專業以工科為主,其中電子、機械、汽車、材料、化工類居多。
折射專業設定有弊病
工科學生為何緊俏?我市一高校招生就業負責人分析認為,近年來國有企業效益轉好,對工科學生的需求量增大;在我市的畢業生中,工科學生數量少,不提前搶,最後招不到人。
市教委也表示,工科學生搶手,管理、法律、英語等專業學生又供大於求,背後折射的深層次原因是我市高校專業設定存在問題,大學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
市教委有關人士說,高校專業設定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專業嚴重脫離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教委對我市的本科、高職高專專業的調研顯示,本科專業人數排名前十的專業,多為管理、法律、英語等文科專業,與我市老工業基地特點嚴重不符,社會需求量大的工科類專業,被排在了十名以後。
校企合作補充緊缺人才
為應對工科人才緊缺的現狀,一些學校借鑑高職、高專的做法,採用“校企合作”模式培養人才。
重慶科技學院就專門組建了“重鋼班”。重慶工學院最近也與長安集團啟動了“3+1”培養模式。工學院有關人士表示,這樣的模式,對企業來說,提前選拔了優秀人才;對學生來說,最後一年可到企業實習,減少今後進入單位的適應期;對學校來說,可瞭解企業需求,三方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