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2、5的倍數的特徵》教材反思

《2、5的倍數的特徵》教材反思

《2、5的倍數的特徵》是學生在四年級拓展平臺上認識了因數和倍數關係和概念後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倍數的一節課,由於時間已經很長了,學生肯定也有了遺忘,所以課的開始,我覺的透過創設密碼來進行反覆是很有必要的。

在這節課中我想掌握5的倍數的特徵不是本節課的唯一目標,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應從數學研究方法著手,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注重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數學研究的過程。引導學生透過“猜想——驗證——結論”三個流程進行研究,最後得到正確的數學結論,並進行應用。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感受數學的研究方法:

1、感受範圍意識。

當時我是這樣引導的:2的倍數有哪些?學生說:有2、4、6、8、10都是雙數,有無數個?我接著問:既然有無數個,能不能全找出來?學生說:不能全部找出來,接著我又問:5的倍數能不能全找出來。學生說:也不能全找出來。“既然它們的倍數都找不全哪怎麼去研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去解決,接著就有學生說:可以選擇一個範圍來研究。

這樣學生就有了“小範圍”的意識,在資料比較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確定一個範圍,在有限的時間裡研究這個範圍中的數的特徵,當得到在1-100這個範圍內5的倍數的特徵的時候。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結論僅僅適用於1-100這個小範圍,是不是在所有自然數中都使用?還需要驗證。在這樣引導下,學生開始認識到還要繼續拓展範圍,研究大於100的自然數中所有5的倍數特徵,透過共同的驗證,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科學嚴謹的態度,同時有了一定的“範圍”意識,知道了在進行一項數目巨大的研究過程中,可以從小範圍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後逐漸擴大範圍,最後得出科學的結論。

2、感受“猜想”與“結論”的不同。

教學中,當學生找到百數表內5的倍數特徵時,我追問學生,“是不是在所有的自然數中,5的倍數都有這個特徵呢?”學生異口同聲地都認為是。這裡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我告訴學生是不是有這個特徵,我們沒有研究過,只是我們的猜想。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驗證。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認可的。沒有經過研究,怎麼能知道是呢?有了這樣的猜想,最後透過舉例的方法驗證後,學生沒有找到反例,這時我才告訴學生,一開始的猜想現在變成了結論。雖然同樣是一句話,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界定,沒有經過驗證前,只是猜想;只有驗證後,猜想才可能變成結論。

相信學生不斷經歷這種過程後,他們才會具備科學的態度,才會學會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才不會貿然下結論。

3、感受學習兩種“驗證”方法。

驗證的方法有很多種,舉例法、不完全歸納法,推理法等等。根據孩子的特點,我認為最適合小學生的方法便是讓他們學會舉例的方法。這節課中,當學生 發現百數表中,5的倍數特徵後,我引導學生在所有的自然數中是不是5的倍數都有這個特徵?怎樣去驗證呢?在這裡我預設的是學生可能會說出可以找一些個位上是5或0的數用除法來驗證。但學生並沒有出來,他們說的是用乘法來驗證。於是我接著學生的想法,在這裡引出了推理的方法,(但是在備課預設時我並沒有想要引出推理)所以講解的並不到位,這是我需要反思的。於是我又引導可以用舉例的方法用除法來驗證,尋找有沒有不符合這一特徵的例子,全班舉了很多例子,進行了驗證。最後得出結論。

4、感受經歷完整的研究過程。

這節課中,當學生研究出5的倍數的特徵後,我引導學生來回憶。我們是怎樣來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的?讓學生體驗經歷“先確定研究範圍——選擇研究方法——發現——驗證——結論”這一研究過程。然後在讓學生獨立去研究2的倍數的特徵。再次體驗2的倍數的特徵研究過程,我想學生就有了更完整的體驗。

課的最後部分:我設計了自我小結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對知識的梳理有一個系統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