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1

今天,初一新生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軍訓後,終於又開始上課了,生物課講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徵》,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首先我介紹了科學探究基本方法之一——觀察法,同學們透過閱讀了解了觀察的基本要點及注意的事項,然後,我問:“相信透過這幾天的觀察,同學們已經對新學校有了一定的瞭解,你們在校園看到了什麼東西?”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建築物,樹木,花草,課桌,小鳥,蝴蝶,黑板,”不一而足,我把它們一一羅列在黑板上,於是又問:“如果把它們分成兩類,該怎麼分?”有同學站起來說:“建築物,課桌,黑板為一類,它們都是非生物,樹木,花草,小鳥。蝴蝶歸為一類,它們是生物?”我引導:“這些生物與非生物有什麼不同?”有同學說:“生物是有生命的。”“能否說得具體點,換句話說,只要是生物,都具有哪些基本特徵?”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我透過修正,總結,歸納,得出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徵,並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同時,又利用多媒體課件逐一講述生物的基本特徵,在講述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時,我提問:“植物是怎樣獲取營養物質的?”答案千差萬別,有陽光,空氣,水,無機鹽,土壤等等,我告訴他們,土壤只是給植物提供水和無機鹽的載體,而陽光僅僅提供能量,但植物的生存是需要物質的,僅有水和無機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機物,那有機物將從何來?有同學就說:“植物可以自己製造有機物。”於是同學們結合小學學的光合作用知道的植物獲得營養的途徑:吸收外界的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透過光合作用製造出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動物是怎樣獲得營養物質的?”同學們根據生活中的一些動物獲得營養的方式總結出: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需要以植物或其它動物為食來獲得營養。在講生物能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時,我發問:“動物怎樣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理現象得出人和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排尿,出汗,撥出氣體。植物能否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有同學回答:“植物透過落葉帶走部分廢物”。在講述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時,我請同學們找出動物等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例子,同學們回答踴躍,如兔子看見狼會跑,貓看見老鼠會追。我又問,是不是不能移動的植物對外界刺激不能做出反應?回答是否定的,同學們很快找出植物也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例子,像含羞草被觸動葉子會捲起來,向日葵會葵花朵朵像太陽,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接著我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病毒,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同學們知道了病毒是生物,但不具有細胞結構。也知道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最後是總結和檢查效果階段,透過提問及做練習,檢查學生的課堂效果。

我在教學中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充分利用課件,實物等,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透過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收集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足之處:時間把握不夠準確,有拖堂現象,在講植物能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時,有同學回答松樹在太陽下曬會出松油是在排除身體裡的產生的廢物值得商榷,但我沒有給予否定回答。排遺是否是動物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的方式,我也沒有給予明確回答。有的班級學生的參與度不夠。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2

首先介紹了科學探究基本方法之——觀察法,同學們透過閱讀了解了觀察的基本要點及注意的事項,然後,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向學生提問:教室裡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建築物,樹木,花草,課桌,小鳥,蝴蝶,黑板,....),有同學站起來說:“建築物,課桌,黑板是非生物,樹木,花草,小鳥、蝴蝶是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生命。至於什麼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徵,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徵,學生的回答不夠全面和確切,我仍給予了及時的鼓勵,目的是鼓勵學生敢說,在觀察之後我讓學生討論生物的基本特徵,,最後,透過修正,總結,歸納,得出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徵。

其次,在講述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時,我提問:“植物是怎樣獲取營養物質的?”答案,有陽光,空氣,水,無機鹽,土壤等等,我告訴他們,土壤只是給植物提供水和無機鹽的載體,而陽光僅僅提供能量,但植物的生存是需要物質的,僅有水和無機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機物,那有機物將從何來?有同學就說:“植物可以自己製造有機物。”於是同學們結合小學學的光合作用知道的植物獲得營養的途徑:吸收外界的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透過光合作用製造出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動物是怎樣獲得營養物質的?”同學們根據生活中的一些動物獲得營養的方式總結出:動物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它需要以植物或其它動物為食來獲得營養。在講生物能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時,我發問:“動物怎樣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理現象得出人和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排尿,出汗,撥出氣體。植物能否排出身體裡產生的廢物?有同學回答:“植物透過落葉帶走部分廢物”.在講述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時,我請同學們找出動物等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例子,同學們回答踴躍,如兔子看見狼會跑,貓看見老鼠會追。。。。。。我又問,是不是不能移動的植物對外界刺激不能做出反應?回答是否定的,同學們很快找出植物也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例子,像含羞草被觸動葉子會捲起來,向日葵會葵花朵朵像太陽,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接著我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病毒,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同學們知道了病毒是生物,但不具有細胞結構。也知道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最後是總結和檢查效果階段,透過提問及做練習,檢查學生的課堂效果。

我在教學中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透過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收集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足之處:本節課能夠使用實物來進行教學,注意師生互動,但是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全體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學生表現不積極,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運用了比較、討論、探究等教學方法,但是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比較單調等。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3

《生物的特徵》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知識目標:

1. 透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別。

2. 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3.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1.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向學生提問:教室裡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我引導學生分析,學生會在我的引導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徵。在觀察圖片之後我讓學生討論生物的基本特徵,然後我與學生一起對照課本上的描述比較學生歸納的特徵,並引導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在與學生一起討論時,我還讓學生據了很多生活中的例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這節課我感覺是比較成功的,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對知識的學習也非常成功,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別是透過小組有組織的`討論,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得到加強。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已成為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上,巧妙地設定情景和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在學習

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培養和鍛鍊。

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而且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可以使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透過這一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節課的存在問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學生表現不積極,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自信心差,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尋求解決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選擇一些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進行討論、探究,使學生感到真切、自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4

本節的教學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如向學生提問:教室裡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生命。但同學們會把一些動畫片上出現的卡通動物做當作生物,此時我就告訴同學們卡通動物是電腦作品而不是真實存在的,從而,幫助學生走出誤區。

至於什麼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徵,我在課上讓學生觀察了我課前準備的一些植物和動物的圖片,並且讓學生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徵,學生的回答不夠全面和確切,但我仍給予了及時的鼓勵,目的是鼓勵學生敢說,在觀察之後我讓學生討論生物的基本特徵,然後我與學生一起對照課本上的描述比較學生歸納的特徵,並引導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在與學生一起討論時,我還讓學生據了很多生活中的例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本節課以討論為主,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對知識的學習也非常成功。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5

這節課我感覺是比較成功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別是透過小組有組織的討論,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得到加強。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在授課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由被動學習完全轉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存在問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學生表現不積極,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自信心差,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尋求解決方法。透過教學,還使我認識到學生擁有知識的量和創造想象力超過我原來的想象,我們教師應該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做新課程教學中的“有心人”和“多心人”。

生物的特徵教學反思6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教學授課的物件是七年級新生,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永續性不強。具一定的感性認識能力,但理性

認識不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還要加強。學生具有一定的小學自然基礎,但缺乏正確的生物科學的學習方法。

結合學生和課本內容的特點,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探究法”,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整堂課中主要以學生討論、探究、合作學習為主,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引導

學生去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徵,從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義所在;穿插一些小遊戲,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透過教師提供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與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瞭解相關內容。透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方式的變革,最佳化學生的學習策略。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提高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難點: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的形成以及學生討論的組織。

四、課時(1課時)

五、教學媒體

身邊常見事物的圖片(山、石、樹、昆蟲等等),課前準備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1. 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上新課前先做一個遊戲:教師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實物(如盆栽植物、小動物)和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山、水、蟲、鳥、樹、石頭的多媒體畫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這種匯入新課的方法是根據初一新生好奇的特點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質疑啟思,討論問題:

討論的問題是:①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

②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徵?

討論分小組進行,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使全班不同層面的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相應的發展,真正體現了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學生回答的“生物的特徵”答案不完整,學生甚至出現幼稚、可笑甚至錯誤的看法,這時我都回適時進行鼓勵,以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有時學生積累的課外知識或突發奇想也會啟發教師,使教學更趨完美。

3.討論與遊戲,突破重難點:

透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徵。

(1) 討論:植物和動物等都需要什麼才能存活?

我認為透過討論學生找出植物和動物需要營養的方式的不同,為《生態系統》等內容的教學有一個好的鋪墊。

學生討論後回答相關問題,對學生的回答我及時給予肯定或糾正。總結出: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遊戲:全班進行憋氣比賽,看哪位同學憋氣時間長。討論問題是:我們為什麼只能短時間的憋氣?能否列舉一

些動物如何進行呼吸?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

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總結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撥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學生知道呼吸是什麼,而不能深入對呼吸進行探究。

(3)提出問題:

“為什麼要給養魚缸的魚經常換水”。

讓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我們每個人自己排出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植物也會產生廢物,那麼植物如何排出廢物?

總結出: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猜物品遊戲:

課前準備好幾個紙箱子,其內放幾種動物(如青蛙、蚯蚓等),讓學生上臺用手摸後猜裡面是什麼動物。要求

全班學生注意觀察猜物品的學生碰到動物時產生的縮手反應。學生觀察做此遊戲的學生反應後,簡單歸納出此現象的原理,即人對外界刺激會做出反應。

討論題:植物等其他生物對刺激是否會做出反應?如果植物也能對刺激做出反應你如何證明之?對於這樣問題學生

可以大膽質疑,大膽猜想,大膽設計,學生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我對於學生的各種設計將給予鼓勵,學生對“生物都能對刺激做出反應”這個特徵不僅僅是存留在識記的層次上,而是透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真正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