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五個誤區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五個誤區

隨著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廣泛的運用,語文教學課堂變得越來越生動活潑,精彩紛呈,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枯燥格局,以其圖、文、音、像並茂的優勢倍受老師和學生歡迎。然而,在這股多媒體教學熱流中,由於認識和操作方面的不足,不少語文教師走進了誤區,筆者就身邊情況,作了以下總結。

一、先進的教學手段等同先進的教學思想

新課程改革向語文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革新教學觀念,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走進課堂,正好順應時代潮流,為這一重大轉變提供了方便。於是好多語文教師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認為有了電腦,教育手段先進了,教育思想便先進。於是乎一哄而上,趨之若騖,興致勃勃地投入多媒體教學中,樂此不疲,每節課都用多媒體,實際上卻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育的外衣內,進行著傳統教學模式的翻版。教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填鴨之風依然盛行。殊不知,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教育理論的實質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教育技術的運用,其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努力創設學生可以參與的環境,使傳授知識與發展智慧、素質培養三者達到和諧統一。脫離現代教育理論的多媒體語文教學,其實質是對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

二、可以追求感官刺激,忽略思維訓練

多媒體給學生感官提供了生動具體似乎可觸控的形象,因而好多語文教師為忠實地再現課文中的情景煞費苦心,刻意追求音像並存,圖文並茂的感官衝擊。在形象逼真的畫面裡,往往是學生把握了事物本身,但同時也束縛了自身思維的拓展。語文是一門藝術性強的學科,感官刺激過多,會扼殺學生的想象力,縮小學生的思維空間,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多媒體多文學作品所涵括的文字、聲音、影象、顏色、情節等的處理只能得到初步審美要求,卻無法更深地讓學生去理解作品內涵。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多媒體的顯示讓學生認為這就是作品的全部,作品形象就是這一個,從而不願意再思考,懶得去創造。如教《女媧造人》,多媒體可以藉助教學錄象展示女媧形象,全體學生依照畫面形象都認定女媧就是這個樣子,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不會是別的形象。無形中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剝奪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權利。語言文字的內涵是豐富的,這也正是語言文字獨特的魅力所在,而因為多媒體的運用,學生受畫面形象限制並不能更多的進行再創造,長此以往,會漸漸形成一種思維惰性,不再願意去天馬行空,從而缺少主觀感受和理性分析,最終導致思維萎縮,嚴重違背教學規律,與現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其實,對於藝術性教強的語文而言,更需要的是在文字的表述中品味與領悟,很多情況下需要的恰是一種無聲、無畫

無動作的空白效果,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填補這個空白,填補空白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展開思維翅膀的氣氛,然後讓學生憑藉自身生活底蘊的主觀體驗,在頭腦中重新創造作品形象,從而與作者達成共識,引起共鳴,獲得愉悅感,在對作品深刻理解的過程中有所發現,實現抽象思維與審美思維的培養。

三、過分強調課堂容量,教學流程模式化,教師成為播放員。

多媒體為提供豐富的知識資訊創造了便利,一些教師恨不得把所有相關知識都在一節課傳授給學生,不辭辛苦的把蒐集到資料全部到到課堂塞給學生。為了追求環節齊全而面面俱到,教師在課堂上按照電腦中已設計好的模式牽著學生鼻子走,惟恐其中某一個環節與螢幕上設計的不吻合,而不能使課堂順利進行。結果造成課堂容量太大,學生負荷過重,對知識蜻蜓點水式吸取。同時,由於影象快速切換,學生應接不暇,缺乏思考空間,無法做筆記,於是形成走馬觀花,聽後如過眼煙雲,甚至產生厭倦情緒。而教師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守在電腦旁,手不離滑鼠,眼不離螢幕,眼睛和肢體語言得不到很好利用,缺乏和學生的交流,成了播放員,整堂課學生都是人機對話。如此刻板的教學過程,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四、以視聽代朗讀

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文字等多種資訊於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的極大興趣,於是很多教師在課件中大量使用聲音圖象資訊,並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但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聲越來越小,以前的那種書聲朗朗的語文課堂在現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已成日薄西山之勢。例如,一位教師講公開課《珍珠鳥》時,課前匯入是一段反映環境問題的配樂動畫《我是一隻小小鳥》,長達5分鐘,學生看後談感受2分鐘,然後初讀課文,接著又展示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六幅自制畫面,僅這兩個內容就花了10多分鐘時間,結果一節課學生就讀了一次課文,也是默讀的,在學生根本不能對課文有任何感悟的情況下,教師硬是根據自己設計的教學環節強拖著學生分析完了全文,整節課花裡胡哨,學生卻雲裡霧裡,被動而盲目。新課標明確規定,中學課文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讀是學生鑑賞文學作品最基本的環節,學生讀不好作品,分析課文根本就是走形式。怪不得有人說現在的語文課越來越不像語文課這不能不是是語文課的悲哀。

五、以投影代板書

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不少老師一節課黑板上都不寫一個字,問之,振振有詞板書內容投影上都有啊,寫在黑板上多浪費時間!真是讓人瞠目結舌。再節約課堂時間也不能讓板書靠邊站呀,板書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配合口授教學完成教學任務的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板書都是提綱挈領,濃縮著一節課的精華,突出重點,剖析難點,有助於學生閱讀、分析、概括的表達能力,用多媒體代板書一閃而過,不能給學生以深刻印象,淡化中嗲和難點,使學生一節課上完了雲裡霧裡。其次,精美的板書設計,具有強有力的示範作用。教師養成良好的板書習慣,給學生已規矩,才能使學生成方圓,畢竟,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多媒體上課不板書實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總之,對於多媒體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它的輔助作用,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