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在我國加入WTO後,我國服裝工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對服裝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目前,一些高校服裝專業培養出的服裝人才與服裝行業所需人才的規格出現了一定的差距,一些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專業理論知識結構老化,不能很快地找到就業崗位,即使找到就業崗位也在較長時間內難以進入角色。現有的服裝專業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已不能適應服裝行業對服裝人才的新需求。當前一些高校服裝專業培養出的服裝人才與服裝行業所需求人才規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有些高校服裝專業培養模式、教學觀念相對落後,培養目標較單一、專業課程設定不太均衡、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如何進行高校服裝專業培養模式的改革,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更新培養模式,改進教學觀念
重設計輕工藝是目前較普遍的現象,導致誤解服裝專業這個概念,“美”只是服裝要素之一,服裝專業如果步入“唯美”的誤區,就脫離了實用性、生產性和科學性。服裝專業是工業化的應用專業,是一門跨藝術和科學的兩大門類的綜合學科。嚴格地說,服裝專業包括款式設計、服裝結構和服裝工藝三大部分,不能將其分割開,教學中就設計講設計,使得服裝專業成為一種孤芳自賞的獨立藝術形式。我們應重視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和服裝工藝齊抓並管,更新培養模式,改進教學觀念。對服裝人才的培養目標做出相應的調整,主動適應服裝行業對服裝人才需求的變化,使高校服裝專業培養出的畢業生,既掌握服裝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服裝設計理論和服裝結構,也掌握服裝工藝實踐技能,並具備一定現代工業服裝企業的管理能力、技術管理和創新能力、服裝營銷貿易能力。
二、設定新的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應考慮知識結構與能力結合的整合和統一,形成整體連貫的知識結構平臺,改變設計課程數量龐大繁瑣、總體課程不平衡、課程之間知識銜接不夠,導致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平臺。
1.以服裝設計課程為先導。包括服裝造型基礎課程、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服裝繪畫,以及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設計配套的一些輔助類選修課程,改變以往傳統的、單一的、一味傳播知識型的教學方法,力求在設計理念、設計方式、服裝文化及流行趨勢各方面融會貫通,把設計理論與市場實際需求結合起來。
2.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服裝材料為主線的實踐技能課程。包括服裝結構學、服裝工藝學制作學、服裝材料、工業制板、工業生產質量等課程,改變以往重設計輕結構輕工藝的傾向,加大實踐技能課程時數,以求所學課程與服裝行業的現代化生產趨於同步。
3.服裝營銷、貿易理論為輔線的課程。包括服裝市場營銷學、現代服裝、企業管理學、國際貿易理論、服裝專業英語、商貿英語等,加強了解現代化服裝市場營銷及其他先進的管理手段。
三、專業課程教材的選用和修訂
專業課程教材紛亂且繁雜,多種版本推薦作為教材使用,其中一些教材內容老化,理論體系、思維方式陳舊,所用資料、結論不盡相同,個別教材之間相互矛盾,使教師無所適從。對原有教材進行修訂,刪除內容老化、結構不合理的專業知識,增加新的合理的專業理論知識,編寫出新的教材,適用於高校服裝專業需求。
四、師資隊伍的建設
目前我國高校服裝專業教師隊伍狀況,有一半以上的教師是直接從學校分配的畢業生、研究生,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缺乏生產實踐的鍛鍊,還有一些是由其他專業改行過來的'。這樣,他們就缺乏一定的現代化系統的理論基礎,知識結構陳舊難以勝任教學。教師所具有的業務水平、知識面以及各方面的素質對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必要和必行的。
首先,抓好“雙師型”隊伍的培養,讓教師到服裝企業中進修,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餘抽出一定時間到生產一線接受鍛鍊,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與實踐能力,使他們既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其次,堅持專兼相結合的方針,從企事業單位聘請一定比例的兼職教師,改善專業師資結構,適應專業變化要求。
在教學中引進必要的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增強教師的憂患意識、競爭意識,主動而不是被動地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知識面以及各方面的素質。
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服裝專業的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被動為主動。另外,還要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從教學模式、培養目標、課程設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法以及各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明確體現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高校服裝專業應走向社會,校企結合,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從國內先進服裝企業的運作中學到了先進的管理和生產技術來充實教學內容,最佳化教學模式,使高校服裝專業培養的學生經得起社會的挑選。
結語
高校服裝專業是培養綜合型、素質型、應用型服裝人才的一種重要方式。以市場為導向,制定服裝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服裝專業的前提,更新培養模式,改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我國高校服裝專業教育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以及在新形勢下所承擔的重要任務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