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繪畫/書法

小班兒童繪畫教學總結

小班兒童繪畫教學總結

根據《小班幼兒繪畫教學現狀及措施》專題計劃中的要求,我們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現小結如下:

一、改革“臨摹式”,揚長避短,培養兒童實踐操作能力。

1、基本技能技巧的傳授內容和方法

我們否定傳統的“臨摹式”教學方法,並不是說兒童美術教育完全不要教技能技巧,其實,基本技能技巧的學習是兒童美術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關鍵在於處理好其中的關係。

(1)兒童美術教育技能技巧的學習內容

兒童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使用各種畫筆、如何塗色、調配色彩以及組織畫面等技能;同樣,為了塑造美觀的立體手工作品,兒童還必須學習如何處理空間方位關係以及塑泥、貼上、摺疊、撕等手工材料、工具的操作技能,在這種操作過程中,兒童的手、眼、腦的協調性得到鍛鍊,兒童對多種美術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逐漸遊刃有餘,實踐操作能力大為提高。

(2)兒童美術教育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為了幫助兒童掌握必要的繪畫技能,我們引入“主題教育”的理論:即根據兒童的發展情況把所涉及的內容設計成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絡的週期性的若干單元,每個單元都有相互緊密聯絡的知識經驗,使教育過程成為一個系統的、連續的過程,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將繪畫初步技能的訓練分為塗色練習、點、線、面等單元。例如對幼兒進行“線條”的單元練習,學習內容包括橫線、豎線、斜線、鋸齒線、波浪線、螺旋線等。我們將繪畫與遊戲和故事結合起來,安排了“花傘外

的小雨”(添畫長短不同的直線)、“一塊格子布”(練習交叉線)“大河裡的輪船”(添畫波浪線)、“小兔的青草地”(練習鋸齒線)、“小蝸牛的殼”(練習螺旋線)等內容。透過單元練習,幼兒很快熟悉並基本掌握了“線條”這項基本技能,又如“蠟筆塗色練習”,可以根據兒童年齡以及手眼協調發展的程度,設定不同階層的教育目標,再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小班上學期主要是接觸蠟筆塗色,會用蠟筆有興趣地來回塗抹;小班下學期可分為遞進的三個階層:(1)注意不使顏色塗到輪廓線外;(2)用看見邊線就停或換色的方法不遮蓋線條;(3)從小面積到大面積,較均勻地把握線條的長短和力度。

2、範例的正確使用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範例確曾出現限制兒童思維與想象、扼殺兒童創造力的現象,但這並不是說就應完全杜絕這種形式,只要注意在教學中恰當安排,就能克服弊端,發揮應有的積極意義。

(1)範例的適宜數量

在傳統的教學中,範例只有一張,這大大束縛了兒童的'創造力。如果我們每次繪畫活動的範例數量不少於三張,而且這幾張範畫的難易程度儘量針對能力不同的兒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傾向自由選擇,還可以起到拓展學生視野的積極作用。

(2)範例的恰當使用

我們根據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兒的想象力還不十分強,允許照範例畫但不強迫;但能力稍強的幼兒我們就鼓勵他們添畫,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二、引導“塗鴉式”,趨利避害,培養髮展兒童的創新精神。

1、發展兒童的觀察能力,注重兒童內在圖式的積累,提倡教師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

兒童時期,特別是幼兒期,雖已初步具備認識、記憶、想象的能力,但審美意識畢竟淡薄,繪畫表現內容比較貧乏

,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啟發和引導,發展兒童的觀察能力,豐富其內在圖式,為美術活動中兒童積極、自主地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教師應透過多種渠道,豐富兒童的日常生活經驗:我們可以常常帶領幼兒走出教室,透過參觀、郊遊、散步等方式接觸公園、商店、街道以及節日活動等兒童可理解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平時還可以為兒童選一些適合他們的不同風格的圖書、影視,給他們講解,引導他們觀看,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表象,為進一步想象與創作提供豐裕的源泉。

兒童的繪畫表現力固然取決於貯存表象的數量,同樣也取決於貯存表象的質量。例如:孩子們都很喜歡汽車,但有的孩子卻畫不出汽車的樣子。這是因為好多汽車的形象都在大腦裡,卻想不出汽車的結構共性,所以不知從何下筆,這時老師就要幫助幼兒觀察和分析:汽車分駕駛艙和乘客艙或貨艙,汽車下面都有輪子,然後提問:駕駛艙是什麼形狀的?乘客艙或貨艙又是什麼形狀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等等,只有透過這些提問,一步步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使觀察物件轉化為具體物象存於腦海中,幼兒作畫時才不會無從下筆。

(2)調動兒童的審美情感,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自由地感受美,在美術活動中創造性地表現美。

以畫“吹泡泡”的題材為例:作畫前,我們安排幼兒玩吹泡泡、扇泡泡、捉泡泡的遊戲,幼兒在盡情嬉戲中,體驗、觀察了吹、扇、捉等動作,欣賞到大小不同的泡泡在空氣中飄動變化的樣子,以及在陽光下色彩的變幻,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審美情感,其後的繪畫結果是:幼兒在操作材料上添畫了許多五彩繽紛又大大小小的泡泡,還畫得饒有興致。

(3)培養兒童的美術興趣,儘可能正面評價兒童的作品,讓兒童參與評價作品。

教師應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兒童美術活動的過程中,而不應過分強調兒童最終完成的藝術作

品。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選小畫家,而是進一步發現兒童的創作火花,鼓勵兒童的繪畫興趣。因此,教師應善意地接納一切孩子的畫,儘可能正面評價每一個孩子的作品。在指導上可以用“談談你為什麼這樣畫?”來代替“不應這樣畫”、“應該那樣畫”。每次美術活動結束後,我們總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這本身就是對他們創作的一種肯定,且有利於他們相互間的欣賞評價。每次作品展出後,孩子們總愛圍著作業欄自豪地介紹:“這是我的畫";“老師說我想象很豐富";或是自由地評論:“這幅畫的顏色真漂亮!”“這群小雞好可愛"等等,這樣既增強了兒童的自信心,又使他們對美術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體而言,素質教育觀下的兒童美術教育乃至整個藝術教育,最終目的都是造就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我們在實施美術教育工程的時候,必須始終堅持以素質教育觀為指導,以培養兒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透過美術教育發展兒童的綜合能力,提高兒童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