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體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扣緊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透過設計課件,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一、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
美國教育家德加。戴爾認為,當學習是由直接到間接,由具體到抽象時,獲得知識和技能就比較容易。語文文字作為描繪客觀世界的符號,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於多媒體可以直接提供聲畫並茂、視聽結合的客觀世界的表象,將抽象、概括的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絡,化難為易。如《鳥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寫榕樹葉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引導學生理解顫動一詞是個難點,顫動字面上可解釋為抖動,光理解這些是不夠的,這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演示:晨曦中,那翠綠、油亮的新葉在微風中輕輕地顫動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便領悟到了顫動一詞,然後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從感知理解運用,從抽象具體抽象,詞語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化靜為動,化虛為實
想象、聯想是作者從客觀實體上生髮出來的。以多媒體為載體,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主觀感受,化虛為實,化靜為動。例如:第六冊《荷花》一課,引導學生理解想象我彷彿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我設計瞭如下課件: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滿池荷花。他們姿態各異,看著看著,我彷彿也成了一朵荷花,多媒體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滿池的荷花也隨我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飛來,告訴我飛行的快樂;小魚向我游過來,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隨著小作者的觀察想象虛實結合、動靜相生,整個難點的突破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完成的。又如學習《詹天佑》一文中,理解人字形鐵路是個難點,應用傳統教學方式,很難突破難點。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計動畫,先演示青龍橋陡峭的坡勢,然後演示人字形線路,接著演示有兩個火車頭的火車在上坡下坡時一推一拉的行使過程,並在難理解的地方有箭頭閃爍。這樣直觀演示,動靜結合的效果,減少學生在理解中的難度,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學生原有的機械膚淺認識轉入深刻全面的理解,從而加深認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