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變的規律評課稿範文五篇
篇一:《商不變的規律》評課
聽了《商不變的規律》一課,收穫頗深。因此,很願意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聽課感受。
“商不變的規律”在小學數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這一教學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張老師執教的這一堂課,能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透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主線明朗清晰,目標定位準確,訓練紮實有效,很好的體現了數學和生活的和諧結合,整節課呈現出許多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來自於教者的亮點
(一)合理處理教材,抓住重難點。
課本中本節課的題目是《商的變化規律》:被除數不變,商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除數不變,商隨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這兩個例題要求學生算一算觀察發現了什麼?被除數和除數都變了,商卻不變;這個例題要求學生算一算,找出被除數、除數、商的變化規律。如果對三個例題平均用力,一節課肯定完不成,即使勉強上下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在實際問題中應用過的知識是不牢靠的。這節課張老師很好的把握了教材,舍輕就重,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透過猜測——驗證——結論的研究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完善商不變性質,滲透舉反例證明的數學思維方法。
(二)教學程式設計嚴謹,教學過程思路清晰
1、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張老師能創設《猴王分桃》的情境,引人入勝,鋪墊充分,自然引出教學重點,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圍繞中心問題積極思辨。
2、教學民主,面向全體
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能夠恰如其分地設計課堂情景,使師生之間能和諧融洽地交流,使學生之間能團結合作,使探究活動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無論是準備題的環節,還是學習例題,訓練鞏固,拓展延伸,處處可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了對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找出準備題圖表中的規律,得出結論;小組合作互相檢查對方做題的準確率等。整節課自始至終都呈現出濃郁的、民主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平臺,使得他們能夠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的,非常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
3、教學方法靈活,學法指導有效
在整堂課中,教師的問題有的放矢,簡單有效。引導學生透過圍繞觀察比較算式,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時,只是簡短地提示和親切的笑容,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體現了教師的匠心,尤其是教師把規律延伸到“是不是這條規律適合所有的運算呢?”讓學生透過驗證得到“0除外”,“不能在加減法運用”,透過“猜測——驗證——結論”的研究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完善商不變的性質,滲透舉反例證明的數學思維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及創新精神。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4、教師教學基本功過硬,綜合素質高
主要表現在:
(1)語言。張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從始至終一直保持微笑,用鼓勵、欣賞的眼神注視學生、用輕鬆愉悅、鼓勵性的語言啟發、引導學生,及時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
(2)教態。《標準》呼喚課堂上民主、平等的氛圍,呼喚教師轉變角色,走下講臺到孩子中去,俯下身來與孩子雙眸對視,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張老師的教態自然、端莊大方,富有親和力,能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使課堂成為孩子們靈感湧動的空間。
(3)板書。板書設計是教學基本功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教師
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張老師的板書設計比較用心,做到工整美觀、層次清楚、科學規範。而且能針對學生總結出來的商不變的規律,抓關鍵詞進行強調,使學生真正能理解商不變的這一規律。
二、來自於學生的亮點
張老師除了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和數學素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學生的表現更加引起了我的關注,整堂課中學生圍繞老師的提問積極熱烈地開展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下面就選取學生突出表現的三點做個點評:
1、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整節課中,張老師設計了許多的問題,頻率較高,面較廣,學生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作出及時準確地回答,沒有重複發言和言不答題的,而且當一個學生的回答有錯誤時,其他的學生能及時地判斷和修改,對於表達不完善的發言,更能加以補充說明。包括當學生聽出1600÷40= 這道題學生說錯得數的時候,教師沒聽出來,學生能提醒老師及時進行糾正。
2、學生良好的數學語言的表達。整節數學課中,學生的回答充分體現出數學的特點,語言的表達科學,簡練。如:在新授課的準備題彙報小組討論出的結論時,學生能不同的語言來表述自己得出的結論: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3、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的品質。學習數學除了有良好的習慣更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從而培養優良的學習的品質。比如,從聽課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該班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見實效;再比如,對他人的負責態度方面,能及時發現並指出同學答題的錯誤,會向老師爭取意見,不但反應出其具有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同時也反應出做人的品質——對老師的尊重。“冷水泡茶慢慢濃”這與平時教師對學生進行細微的數學學習品質的養成是分不開的。
三、不足與建議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這也正應驗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句話。的確,任何一堂課,
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
現就本節課教學提出來幾個觀點與各位共同商榷。
1、新課前的口算訓練時間過長。
建議公開課的情況下,口算訓練可以適當地訓練一兩個小組,或放在課前進行。
2、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課堂上,一些學困生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和上課的節奏。因此,我建議在問題的回答和習題的處理上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便於學生消化。另外,建議教師的語速要適當地放慢節奏。
3、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有質疑的能力。
“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亞里士多德)。本節課,課堂上沒能很好地體現出知識的生成,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給學生大膽質疑的機會,教師應遵循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的特點,對學生的質疑能力進行堅持不懈地訓練,使學生由感性問題的質疑逐步過渡到理性問題的質疑,進而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4、要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上有的題目課件不需要再出示。
篇二:《商的變化規律》評課稿
首先先感謝教育局和教師培訓中心對我們新教師的大力培養,能給我這次機會,來到津南實驗小學聽劉楠老師講的這節課,聽完這節課後我感觸很多,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劉楠老師首先以積的變化規律為練習引入新課,以舊引新,引出商的變化規律這節課,而本節課又為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形式做了鋪墊,體現了知識的整體性,設計上符合學生們的認知規律。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商的變化規律的三個規律的呈現方式教師都有意識地做了調整,第一個規律,出示除法算式,學生計算交流,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從上到下觀察得出一個規律,從下到上觀察又得出一個結論,並讓學生歸納總結成一句話,對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是一個提升,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了這部分知識,並滲透了簡約的數學思想。
在教學第二個規律是,由學生觀察後直接得出結論,到第三個規律,是由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計算觀察,自己發現規律,體現了教師由扶到放的過程,真正做到了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了主體性課堂的原則。
最後的練習環節設計的相當用心,尤其最後我的傻徒弟環節,更是將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發揮到極致,不要怕孩子們出錯的地方,要讓孩子透過現象看本質,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從而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並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教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楠老師就做到了這點,他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們學習新知識,而是時刻把簡約和抓不變看變化的數學思想時刻都滲透到教學當中去。
我覺得本節課劉楠老師無論是從設計到實施都做的相當出色,這是我應當向他學習的地方,完美中呢也有一些小瑕疵,這也是我們新教師都有的通病吧,例如,要培養自己的傾聽意識,新教師經常性的只顧著按照自己設計的環節進行下去,而忽視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並做好及時評價,多元評價,要給孩子引導,
如本節課第三個環節,為了引出商不變的變化規律,教師讓學生說出的書等於4的算式,學生馬上說出了一個560÷160=4,這時教師可以加以引導:有沒有數比較小的式子,或者在提問的時候就可以給予明確的問題:誰能說出50以內的得數等於4的式子,給予學生明確的引導。
本節課中劉楠老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設計符合學生認知,實施過程真正做到一個教師該做的,聽過這節課後,我的感受良多,我想,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而又有趣的學問,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和學生一起,探索這門學問,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互相學到知識,獲得提升。
最後感謝教育局和教師培訓中心給予我們新教師的大力培養,我們每一名新教師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在每個崗上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篇三:《商不變性質》評課稿
聽了陳老師的這節課後,感觸很深,下面我就談談幾點看法:
一、預留空白,利於張揚學生個性;
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學好的願望,並且都有學好的能力。傳統的從觀察例項到概括歸納性質再到運用,一環緊扣一環。學生的思維空間狹小,總是在老師預設、控制的範圍之內跟著老師的思路來“研究學習”。雖然,這樣學生不易犯錯、容易歸納出性質,也便於老師的課堂管理,可學生卻失去了一次思維發展的機會,扼殺了學生思維的個性、剝奪了學生課堂中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在本節課中,用三大問題貫穿課堂,將許多繁瑣的細小的環節全部刪除,如此便留足了廣闊的空間,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活動自主探究、生成。在獨立觀察、感悟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在討論、爭辯中學生思維個性得到張揚;在思維碰撞中,完善、理解規律,能力也得到發展。
二、強調自主,更要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
讓學生充分活動,張揚個性,並不等於放任自由。相反,這是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導火索,也要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站在學生的思維層面和學生一起思考。同時又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中的問題,並藉此匯出話題激發矛盾。這堂課在討論“商不變性質”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和觀點表達者站在一起思考、表達觀點,同時又要不斷引發觀點接受者們的思考。這時老師的一些疑問猶如在平靜的湖水中丟進一顆石子,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彼此商討、辯論。在一次次的矛盾後逐步完善,
最終形成共識得出一個完整、準確的商不變性質。當然,教師作用不僅體現於此。課堂中,教師的評價,甚至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成為教師主導作用的載體,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自身的調空能力。
三、追求效果,要不拘泥於時間和空間
從教學效果來看,這節課是成功的。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很多體會和想法要展示,很多動態生成的知識需要進一步說明,可時間不允許。怎麼辦?我們認為,一方面:要建立新式的課堂常規,比如;學生如何合作?如何討論?如何傾聽?如何表達自己的看法等等?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不必太拘泥於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是學生思考的需要、表達的需要、發展的需要,我們可以把一課時變成兩課時,將學習擴充套件到課外。例如:課前對擴大、縮小與增加、減少還需進行比較,教學時對商變規律還需加深認識。研究和(差、積)不變規律可以置於課後,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研究然後進行反饋。
小學數學中還存在著許多數學規律,教學都採用“例項呈現、概括規律、應用拓展”這一思路(教材通常也是用這樣的思路呈現這類教學內容)。在這些教學中,我們是否也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把規律性的知識放置與普遍現象中,讓學生透過實驗、比較、感悟、討論、總結、完善來學習這些規律,這都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實踐和思考。
篇四:商不變的性質評課稿
聽了宮老師的這節課後,感觸很深,下面我就談談幾點看法:
一、合理處理教材,情景激發興趣。
宮老師把課本中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學生喜歡的故事情景裡面,透過講述分蘋果的例子,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從而引入本節課的主題,為後續學習商不變的性質做好了準備。
二、學生自主探索,教師精講點撥
教師積極創設了有利於學生活動的教學情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知識的構建,進行自主探索。本節課宮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透過觀察表格中的規律,小組內交流、討論除法算式,從左往右,再從右往左,從而得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這個猜測。一個學生在說規律時說出了0除外,老師順勢完善了此規律,得出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三.練習多樣,鞏固新知
在宮老師這節課中,鞏固練習比較有彈性,數量和難度上也滿足了好中差,各類學生的需要。 並且練習中也有對本課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能較好的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篇五:《商不變的規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晚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商不變的.規律》。《商不變的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課本93頁。
一、說教材
《商不變的規律》是一種函式思想,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除法和積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在小學數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習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的簡便運算的根據。也是今後學習小數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的依據。
教材是學習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教材中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透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不變的規律。這部分內容不但可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能培養學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二、說目標
四年級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較強,隨著年齡增長,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為此,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感悟、體驗、觀察、驗證、應用等學習過程,使學生理解、掌握商不變的規律,學會應用商不變規律進行一些簡算。
2、透過觀察“變”與“不變”的數學現象,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並滲透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
根據對教材的反覆咀嚼和深入品味,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髮現商不變的規律,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商不變規律”中的“同時” “相同的數”、“0除外”以及靈活應用這條規律的能力。
三、優選教法,注重學法
正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在他們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為此,我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善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進行合作與交流,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四、說教學流程
一堂好課,目標是根,主線是枝,細節是葉。下面我就從目標、主線、細節三方面為教學紐帶設計了以下5個環節:激趣設疑,提出問題(4分鐘);分析問題,總結規律(20分鐘);運用規律,解決問題(5分鐘);拓展延伸,孕伏新知(10分鐘);歸納總結,完善認知(1分鐘)。
第一個環節:激趣設疑,提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兩個步聚,分別是激情設疑和提出問題,弗魯登塔說過,數學是現實的,學生要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我透過課件出示學生們喜歡的悟空戲八戒故事匯入新課,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故事的內容是:孫悟空說:“我給你8塊餅,平均分2天吃完。”八戒說:“太少了。”接著孫悟空又說:“我給你80塊餅平均分20天吃完。”八戒高興地說:“太好了,太好了,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悟空又想出一招說:“那我給你(800÷13)÷(200÷13),怎麼樣?”八戒急了說:“不行,不行,太少了。”你認為小豬說得有道理嗎?學生大膽猜測,激發學生想像,注重猜想能力的培養,接著引出四道除法算式,讓學生快速地算出答案,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變了。
第二個環節:分析問題,總結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三個步驟,先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然後舉例驗證規律,最後深化理解規律。當今社會是以合作求生存的機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自主發現規律中,我始終按照“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這樣一個過程進行教學,學生根據課件出示問題展開討論,先得出從上往下看的規律,再得出從下往上看的規律。對於把這兩條規律合併成一句話,學生可能只會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沒有說到“0除外”。當然,根據不完全歸納提出的猜想不完全可靠,而對小學生來講,對提出的假設只能另舉例子來檢驗。於是,我透過讓學生寫例子驗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方法。
最後,我針對學生易錯、易漏之處透過課件出示判一判,深入理解和完善這個規律。尤其是最後一小題重點強調“商不變規律”中“0除外”,透過做判斷題強化“同時”、“相同”、“0除外”這三個詞語來完善概念,從而提示課題,這樣能進一步深刻理解商不變的規律,又體現了數學概念的邏輯性、嚴密性,培養良好的學風和習慣。
判一判:
350÷50=(350÷10)÷(50÷10) ( )
75÷25=(75×4)÷(25×4) ( )
360÷90=(360+10)÷(90+10) ( )
91÷13=(91×2)÷(13×3) ( )
90÷45=(90÷0)÷(45÷0) ( )
第三個環節: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這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內容。
①解決課剛開始小豬說的話。
②出示了一些填空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填一填:
18÷6=3 480÷10=48
(18×2)÷(6×2)=( ) (480÷2)÷(10÷2)=( )
(18×3)÷(6×3)=( ) (480÷□)÷(10÷□)=( )
(480○□)÷(10○□)=( )
第四個環節:鞏固練習,擴充套件應用
學習知識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每個人的思想和理解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本環節設計了兩個層次的題目。
①應用商不變的規律來學習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如950÷50,先讓學生列豎式計算,大部分學生都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計算,對於簡便演算法要加從點撥。老師要板書演示,幫助學生規範寫作,隨後出示了360÷90,2400÷60來鞏固相應的知識。彙報時,2400÷60要提醒學生被除數和除數末尾去掉相同個數的0。
②課件出示,應用商不變的規律來教學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中餘數的問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注重了練習環節的巧用、妙用、創造性的用,透過練習,讓學生成為捕捉資訊的人,探究生活奧秘的人,應用數學知識的人。
第五個環節:拓展延伸,孕伏新知
課件出示簡便運算
400÷25
=(400×4)÷(25×4)
=1600÷100
=16
第六個環節:歸納總結,完善認知
透過詢問:“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進一步系統完善認知。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板書,設計複雜多樣,學生一目瞭然,演示算式過程,幫助學生規範書寫。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我力求做到在情境中匯入,在探究中求知,在關鍵中操作,在練習中提升,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成為一個靈動的課堂。
商不變的規律
8÷2=4 8÷2=4 80÷20=4 80÷÷200=4 800÷÷2000=4 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