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優秀評課稿
導語:《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選自《當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頓·亨特(美),入選初一第一學期第十四課語文課本。下面是整理的小學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優秀評課稿,歡迎大家參考!
因為已經聽過林老師的試教課,所以對教材比較熟悉,《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課文寫了亨特小時候跟著小夥伴去爬懸崖,在懸崖的石架上進退兩難,最後在父親的鼓勵指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終於爬下了懸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自己去克服,就像亨特那樣走一步,再走一步,積小勝為大勝,從而獲得成功。今天又再次領略了林老師的風采,感受頗深。
一、設計精心。
課堂伊始,林老師精心挑選了一個與我們的課文內容緊緊相連的故事(亨特在二戰時期,孤身一人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成為孤膽英雄)作為匯入。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都想迫切瞭解為什麼亨特能成為孤膽英雄,小時候那次經歷到底是怎樣的,也為課文的感悟打下了伏筆。接著學習了亨特“歷險”和“脫險”的部分,這兩個部分是文章的重點。林老師在教學“歷險”時讓學生劃出表現我心情的語句,圈出重點詞,想一想,讀一讀,體驗我陷入險境的心情(因為心理描寫是本課的一個寫作特點)。在交流時,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並適時地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亨特此時的恐懼、無助、絕望、迷惘、緊張等複雜的心理。在教學脫險時,緊緊抓住了父親的話,讓學生明白了現在面對的小懸崖,只要不著眼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抵達目的地。那麼對於我們的大人生來說,也是同樣,只要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成大勝,就能獲得成功。最後在一位殘疾人寫的詩中結束整堂課的.教學,透過對這首詩歌的朗讀,再一次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了“萬水千山,只源於最初的那一步”。
二、注重細節。
林老師在教學時注重細節。比如:兩個“啜泣”,“為什麼不直接寫我哭了,而寫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悶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而且在教學的同時不忘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指導。比如:在讓學生講亨特這一段經歷時,不露痕跡的複習了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又如:在講亨特在石架上那種複雜的心理時,告訴學生亨特的心情都是透過心理描寫來表現的,這也是我們寫人、寫事時常用的一種方法。我想在林老師長期的薰陶之下,學生的讀寫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總之,林老師的這堂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