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麥哨》評課稿範文
“關注語言表達,追求本色迴歸”是本次縣語文學科基地活動的主題,顧名思義,是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刪繁就簡,關注寫法,關注語言,還語文以“本色”。略讀課文如何教?一直是縈繞在語文教師心頭的一團迷霧,教之過甚,成了精讀課文;草草過場,課文成了擺設,再加上沒有作業,略讀課文便像是“走過場”一般。王老師呈現給我們的《麥哨》給我們做了非常切實的引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一、“以生為本”,精心設計課前談話,掃除學習障礙
公開課注重課前談話的設計,一是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為課文學習做好鋪墊,所以每個老師都會絞盡腦計,儘可能地使課前談話變得既有意義,又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回顧王老師的課前談話設計:
1聽聲音,猜猜是用什麼吹出來的?
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致,有猜竹笛,有猜鳥叫……對於“鳥叫”,王老師善意地提醒:是用什麼吹出來的?雖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但也顯現出教師很尊重學生,用重複提醒學生注意傾聽,這就是生命化地課堂。當學生猜到是“麥哨”時,王老師邊誇讚邊神秘地說:“想不想見識一下?”
2出示實物(麥哨),瞭解其作用和特點。
王老師透過讓學生自己說說,再出示圖片以助理解,然後總結:麥哨是農村孩子特殊的玩具,是用麥稈做的一種簡單的樂器。就這樣,一個嶄新的事物就在師生的互動中漸漸地明朗起來,真正體現了“教學的無痕,精彩的有痕。”
3吹一吹麥哨,感受其聲音的尖細。
看到了麥哨,很多孩子有了躍躍欲試念頭,王老師也滿足了孩子們的這種好奇心理,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讓幾個孩子上前試試吹麥哨,共同發現它的聲音是很尖細的,清越、悠揚。其實,看似熱鬧開心的玩樂,這也是為文字的學習做鋪墊呢,因為課文中就有描寫麥哨聲音的內容,不經意的玩卻蘊涵著老師巧妙的設計。
正如虞大明老師在點評中說的那樣:“縱觀今天的幾堂課,王老師的課前談話設計最佳,既讓孩子覺得有意思,而且掃清文章學習的障礙,特別是把‘麥哨’當獎品,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不把課前談話僅僅作為點綴,而應是畫龍點睛之處。
二、“三讀模式”,分層梯度式推進教學,凸顯略讀特色
略讀課文對於文字的學習應把握怎樣的度呢?這也是每位語文老師所疑惑的。王老師在文字的解讀中大膽取捨、有所側重,讓學生學有所得。
1“三讀模式”,越讀越深,越讀越廣,由淺入深。【引用虞大明老師的點評】
王老師在揭題後先讓學生快速默讀,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談談感受,此為一讀。然後讓學生自主讀悟,聚焦重點詞句、段落,透過賞詞析句,落實語文教學,散發出濃濃的語文味,此為二讀。最後再回歸主題,適當地拓展,探究為什麼作者以“麥哨”為題,此為三讀。
這樣的設計使略讀課文有別於精讀課文,並以學生的自讀感悟為主,在一遍一遍的讀中漸漸悟得,遵循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也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了提升。
2教學有側重,讀悟之間感受語文味。
在教學文字時,王老師根據學生的自讀自悟隨機教學,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而在重點句、段的學習中各有側重,體現語文姓“語”的特點。
如在學習重點句: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英;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蔔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王老師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先對多音字“結”正音,並指名讀準,再讓學生髮現作者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從而知道這裡採用了排比的方法,接著透過朗讀感悟農村所特有的花,與我們所見到的、知道的花不同,然後再透過欣賞一組圖片欣賞這些花,以及另外的屬於農村特有的花兒。讀、悟相結合,課內、外相結合,不僅關注內容,更關注語言文字,同時還顧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這不正是我們學校所倡導的“生命化語文課堂”嗎?
學習到此並沒有結束,王老師讓學生再來發現這裡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法?
師生共同回顧了“情景交融的寫法”這一寫作特點,瞭解其“妙”,並出示補充材料《可愛的草塘》(部分),讓學生讀一讀,延展閱讀,順勢拓展,讓學生知道這兩段文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正如虞大明老師說的那樣,在略讀課文教學中可以這樣取捨教材: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我想王老師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為我們做了示範,教學中凸顯略讀課文的特色,同時在大膽取捨之間又不失語文味。
三、“學案導教”,基於學生的學習起點,體現生命教育
“學習不是零起點。”我們都知道學生並不是一無所知的,也不是什麼都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的,教研室徐老師也經常說“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理解”。確實是這樣,孩子們的潛力是不可測的,在本節課中,王老師充分信任孩子,無論是初讀,還是研讀,都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順勢引導,使學生的習得更加實在。特別是在“迴歸課題,體會含義”中更是順應了“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理念,讓我們回放當時的情景——
師:在課前預習中,王老師整理了大家的問題,發現有13人提了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課文為什麼要以‘麥哨’為題?”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四人小組討論】
學生在討論後說:課文前後呼應,都以“麥哨”的聲音吸引我們去閱讀;“麥哨”就像個引子,吸引我們去閱讀;雖然課文中的內容好像和“麥哨”無關,但其實都是在寫農村的生活;“麥哨”讓我們想到了農村孩子的快樂、幸福……
師小結:“麥哨”把快樂無限延續,好似文章的引子一般。【讓學生再來吹吹麥哨,感受其歡快、柔美。】
尊重學生,教學預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令教學紮實有效,這也是“生命化語文課堂”所倡導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麥哨》的精彩層出不窮,為我們今後的略讀課文教學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