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模式論文
論文摘要: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技術、服務、管理等生產一線的高階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本文詳細介紹了esp教學模式的含義,並透過分析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引入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的可能性,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師、教材、教法等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高等職業院校建立esp教學模式的方法和途徑。
論文關鍵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英語教學;esp(專門用途英語)
一、引言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brspecificpurpose,簡稱esp)是指與某種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其目的明確,有很強的針對性。esp不僅僅是一門課程,也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它與英語教學的結合不失為一種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
“esp不是某種專門語言和方法,也並非某種專門的教材,確切地說,它是根據學習者的需要而學習語言的一種途徑llj,通常認為,esp的特徵是包括專門的語言(特別是術語、專門名詞)和專門的內容。然而,esp課程不需要包括專門的語言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參與的活動“j,大學英語教學專家劉潤清教授10年前就說過:“將來的英語教學是越來越多地與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個學科結合,esp將成為21世紀英語教學的主流。”esp強調從專業的需求出發,以實用為導向,與職業相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現狀
我國高職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表示,要培養學生語言交流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廣泛的實踐活動。在高職英語教學實際中,基本沿襲普通高等教育英語教學的做法,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幾乎都以普通高等教育為參照,課堂教學還是採用以“教學為中心”、“以語言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高職教育目標產生偏差,談不上職業和專業的'雙重需求:一方面,影響了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讓英語教師教得累,也讓基礎普遍較差的高職學生學得累。最終結果是導致學生陷入對英語學科失去信心和興趣的惡性迴圈中。因此,改革現有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模式,探索適應新時期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英語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
三、esp模式與高等職業英語教學結合的可能性
將esp教學模式引入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將有力地推動目前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
1 esp教學模式與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學生在esp教學中不再是為語言學習而學習英語。而是透過英語去學習某個特定專業技能,它強調英語應用能力與職業和行業所要求的能力相匹配,這正是高職英語教學的學習目標。
2 esp教學模式是切合高等職業學院英語教學狀況的。esp教學強調課程設計和內容必須滿足學習者的特殊需要,這種需要是與職業活動有關的。esp教學設計和實踐必須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1)真實性;
(2)需求分析;
(3)以學生為中心。
這種教學原則把“目標情景”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其基礎在於一切英語教學以分析和滿足不同學習者的不同需求,“用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它能夠為高等職業學院的學生有效地獲取職業和專業所需要的語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種可行的方法,這是符合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客觀實際的。
四、建立有效的高等職業院校esp教學模式
1 esp教學目標。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要以需求分析為基礎來確定教學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調整課程教學計劃。需求分析是進行esp教學首要的、基礎的步驟,是尋求教師“教什麼“與”怎麼教“的過程。鑑於高等職業院校生源及學情複雜的狀況,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社會中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進行全面的凋研和動態的分析。透過獲得關於學生的多方面資訊,如學生資訊、語言學習資訊等,開展有效和動態的分析,將有助於英語教師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資訊,並對學生進行科學和客觀的分析、判斷和評估,讓高職英語教學真正成為學與用結合的工具,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
2 esp教材。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的編寫要以esp需求為基礎,真實性為原則。精心編寫、選擇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強調語言能力和職業技能訓練的教材。近年來,我國針對現有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開發了較多的專門用途英語教材,如商貿英語、機電英語、建築英語、汽車英語等,可是很多的教材一方面提供的語言材料對公共英語課教師而言太難,另一方面語言的通用性對專業課教師而言又太難,致使教材陷入專業課教師和公共英語課教師都不認可的兩難境地。能夠讓學生從英語中學習專業知識,從專業中回顧英語,實現跨學科的融合,需要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共同調研分析、同時對所選的esp教材的語言材料進行有效的篩選,不斷地評估、修改和完善,提高該教材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以滿足學生未來就業的需求。
3 esp教師。dudley—evans和st,john認為,esp教學的實施者應稱為“實踐者”(practitioner),而非“教師“(teach,c,)。他們認為合格的esp教師兼具以下五種角色:
(1)老師;
(2)課程設計者;
(3)學生與教師的合作者;
(4)研究者;
(5)測試與評估者。
只有這樣的教師隊伍才能對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目標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教師才能對學生的需求更加了解。高等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師多屬於“語言型”出身的人才,他們具有紮實的語言功底,有相當的語言教學經驗,但大多不具備相關專業課的基本知識。更不用說參加專業實踐;而專業課教師熟悉本專業的語言特點,他們在擔任esp課程教師時,由於語言功底的不足,缺乏對語言教學規律的瞭解,教學中不能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特徵和規律。這種簡單形式上的英語與專業的結合,並未進入esp的語言特徵,也難以讓學生真正把英語語言運用到專業領域,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在職業院校建立英語教師與各專業教師之間的跨學科合作將有助於提高esp教學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能力。
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的合作可以延伸到課程的每個環節——從前期的需求分析到教學大綱的制定,從教學計劃的設計到教學內容的篩選,從課堂實踐到課程評估等。同時esp教師本身要不斷加強自主專業的發展,閱讀專業書籍和刊物,關注行業動態;經常與社會中行業從業者溝通和交流,獲取最新的行業動態,將行業中最具體和最新鮮的案例應用於教程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更新適合學生需求的課程內容和業界資訊。作為職業院校的esp教師,面對參差不齊、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如何有效地提高他們語言學習興趣,調整好語言教學層次,突出職業崗位能力,建立有效的esp課堂和課後實踐學習機制,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同時也對職業院校的esp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精通教學藝術,還要在教學實踐中善於溝通,實現師生間的互動,透過教學反思和總結,不斷改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能力與專業知識在教學中協調發展。
4 esp教學法。esp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面對不同的專業課程的需求和不同專業英語學習者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學習任務,把教學的重點從大講語言知識、語法理論轉變為注重語言實踐運用能力,牢牢把握高等職業院校“應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切實讓學生做到學與用的結合。通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有:
(1)對比教學法。教師引導學生在原有通用英語學習的基礎上對比esp在詞彙、語義、文體等方面的不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比較中進行專業詞彙的學習,擴大詞彙量,加深對專業構詞法和語篇的理解。
(2)情景教學法。教師根據學生所修專業領域的不同,創設多種真實性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課程活動。這能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強化語言技能,同時長期的鍛鍊讓學生具備了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篇章分析法,職業院校教師在可能的情況下帶領學生研究esp文章結構、組織形式以及組織這些形式所使用的語言手段可以讓學生超越句子的表層,擴大語言學習的視角,加深對esp的理解。
五、結語
esp教學模式在高等職業學院的應用和實踐,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它結合了學生個體需求和社會需求、專業需求和崗位需求,是培養實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部分。esp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讓教師和學生都進一步轉變了觀念,明確了“英語是用於解決問題的工具”教學理念,根據這一理念,研究學生需求和學習實際,制定相應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方法等,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高等職業學院學生勝任未來職業崗位的需求,增強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職場競爭力,進而擴大高等職業院校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