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中推行創新教育必須注意的問題論文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創新能力為核心、促進教育物件綜合素質的發展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如何擺脫應試教育的困擾,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基礎教育領域的各個部門、學科都開展了廣泛的理論研討和實踐探索,湧現出了不少極具創新價值的思想觀點和教學範例。與此同時,受文化傳統、教育體制、社會功利等因素影響,缺少相應的理論依據,盲目追潮、急功近利的現象也相當普遍,甚至成為一種潮流。有鑑於此,筆者不揣冒昧,就中學歷史教育改革中有必要引起注意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中學歷史教育首先是基礎教育,不能以創新教育為由,犧牲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學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基礎的創新猶如沒有軀殼的靈魂,充其量不過是順勢應景的刻意做作。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以感知表象為材料的形象思維,還是以語詞概念為工具的抽象思維,都離不開對認知物件外在特徵及其內在聯絡的思維統攝。從感知表象到思維具體,從基本事實到知識概念,既是邏輯的規則,也是歷史的規則。對中學歷史教學而言,創新教育的關鍵在於教育認識論和教學方法論的創新。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者,教師要創設相對開放、民主、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主體物件對於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選擇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徵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適時點撥,適度指導,使學科教學活動成為學生自主感受歷史程序、獲得心靈感悟和情感愉悅的創新性學習過程。否則,即使教學設計多麼精巧,教學手段多麼先進,都無法從根本上克服適應性教學程式下教學主體被動從屬的消極局面。看似新奇的教學改革,實質上是對傳統教學方式技術性的改造和策略性的虛飾,沒有任何創新意蘊可言。
(二)歷史創新教育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
教學改革是一項繁雜的社會化系統工程,任何改革實踐,必須要有科學理論的支援並能經受社會和歷史的檢驗,而不是純個人主義式的標新立異。歷史學的物件是一種歷史真實,儘管我們不可能全面地再現歷史,但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是歷史學的全部基礎,這也是歷史創新教育所應信守的思想原則之一。教學改革中要戒絕那種出於教學策略需要,隨意割裂歷史聯絡,歪曲歷史事實的做法。中學歷史教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融知識教育與思想情感陶冶為一體,追求真、善、美的教育目標和教學意境。教學中所選用的史料必須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要引導學生一切從歷史真實出發,全面考察紛繁複雜的歷史現象,感受波瀾壯闊的歷史過程,透過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積極的思維活動,認識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脈絡,總結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在深入瞭解歷史發展程序的基礎上,去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準確地把握髮展脈搏,與時俱進,自覺融入社會發展潮流,成為富於人文修養和歷史智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
(三)創新教育的關鍵不在於思維方法的反覆訓練,而在於培養以創新思維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
創新從根本上說是基於思維活動之上的,培養創新能力歸根到底就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在創新教育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培養是很重要的。許多論及創新教育的文章都談到了創新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充分肯定了思維方法在創新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因此認為創新的關鍵是思維方法的反覆訓練和熟練應用,那便是一種誤解。中外許多專家學者指出,思維能力高並不等於創新能力一定高,甚至可能很低。一個人的創新能力關鍵取決於綜合素質,比思維能力更為重要的包括性格、氣質、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個性心理特徵在內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創新教育實質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徑,既重視知識基礎的鞏固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又重視教育內容的多元化和教育效益的多維度,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獲得最基本的知識、能力素質,而且成為個性潛能得以充分展示、極具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健全個體,為學生的後續性學習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最最佳化的綜合素質平臺。基礎教育各學科在促成素質教育培養目標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並且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歷史教育可以透過追古撫今、鑑往知來、啟思益智,使學生受到文化知識、學科能力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薰陶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和綜合素質。
(四)在歷史學科的創新教育中,教師角色的轉換是必不可少的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學生要在教師的控制和監督下進行學習,教學以知識傳授為宗旨,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等方面不大受教師的關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程序、結果及其檢測主要由教師或教育主管部門決定和負責,學生的任務和責任就是被動地接受結構性的知識,應對各類功利化的考試。但在資訊網路時代,學生很容易透過各種迅速便捷的資訊渠道,獲得更多的資訊資源,在這種形勢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與源泉,其主要職責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知識的促進者,幫助學生選擇適當的學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多元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條件,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援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氛圍;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進行心靈的溝通,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能夠主動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創新是一個民族興盛不衰的動力,一種文化傳承不竭的源泉。對中學歷史教育來說,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是轉變教育觀念、調整知識結構、最佳化教學效果、推陳出新、再創輝煌的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創新理念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切忌一哄而上、率意而行;必須加強基本理論的學習,深刻認識教育改革的複雜性和艱鉅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按學科規律辦事;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點點滴滴中積累經驗,檢點得失,努力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全面實現創新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