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淺談大學生選課與職業能力提升

淺談大學生選課與職業能力提升

一個關於雞蛋啟示: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裡面打破的是生命。人生亦如此,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你註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你能從內打破,那麼你會發現每一次打破都是自己職業適應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學分制下的選課本是賦予大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權利,學生可以透過自主選課“選我所愛,愛我所選”獲取更多與專業相關或是興趣有關的知識,以拓寬視野,促進自身職業能力提高。但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許多同學選課盲目,選而不修或功利性選課,在不經意間喪失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獨立性,呈現出學分制下的“被選課”狀態。

1 目前大學生選課存在的問題

選課缺乏計劃、選課過程盲目,是學生從一開始對選修課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忽視甚至無視的結果。選修課被很多學生認為是“最不重要的課程”,即“可選可不選”的才被列入選修課。“可選可不選”意味著沒有多少實際作用,學生操作中可隨便選或由他人代選,沒有把選課當作自己選擇學習的權利來考慮,學生對選課的積極性自然不高。

在“可選可不選”的思維下容易導致“可學可不學”,相當一部分學生“選而不修”,缺課現象時常發生。選課是賦予學生的一種權利,需要珍視和善用。目前,選課的功利性目的也非常明顯,單純的只是為了學分而選修或是熱衷於選修與自己就業密切相關的實用性課程,短期內對就業有一定幫助,長遠看,不利於人文社科、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那麼在校期間學習的目標是什麼、選什麼、學什麼值得大學生思考。

2 存在問題分析

2.1 大學生沒有正確理解“選課”的意義 國內教育從家庭到學校普適經驗灌輸式,孩子長期處於“被學習”的狀態,每每遇到選擇大都由家長定、老師定、親朋好友定,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別人代替自己做選擇,缺乏自我思考、造成自我認識缺乏,學生自主選擇的能力因不斷被剝奪而逐步喪失,表現於選課的盲目和隨意。

學分制下非常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主學習不僅能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同時可以透過學習態度、方法的改變增強學生自信心,是個人終身學習和畢生發展的基礎。高校選修課是基於培養複合型人才,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課程,是適應素質教育,不斷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開發興趣,發展個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要從選修課中真正受益,需要學生自身對選課的重視與努力,選課所賦予的權利不是一種選擇的隨意,而是自主學習的態度和行為,並透過這種態度與行為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自己在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

2.2 學生學習目標模糊 “上大學是為了畢業而不是學習”表明大學生選課是為了學分而不是選修的學習觀念。上大學以前,升學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唯一的學習目標,生生皆為之而努力奮鬥。終於讀大學了,開放式的大學教育學生學習的目標不再唯一,為什麼讀大學,學習究竟是為什麼?很多人沒有了清晰的答案。

學生選課熱衷於選修與自己就業密切相關的實用性課程表明當前的就業壓力導致大學生學習看重短期效益。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已經成為比較重要的社會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難題。對於很多畢業生來說,姑且不說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已經比較困難了;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很多企業感嘆“招不到合適的人選”;這種現象的存在與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的要求有關。既然社會需要具有較高職業能力的畢業生,那麼,大學生應該把培養和提升職業能力作為其在校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

職業能力是指高校畢業生適應崗位技術或職業內涵不斷變化的能力,其實質是學生如何面對整個職業生涯的問題。這客觀要求學生掌握比較寬厚的基礎理論,具備較強的繼續學習能力並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3 選課與職業能力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呈現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趨勢,而又以高度綜合為主,這使得高校畢業生面臨比以往社會更加複雜、多變的工作環境,客觀上要求學生必需開闊視野,關注並學習其他相關領域的新進展,有效地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要應對職業經常變換的挑戰。

專業是高等學校根據社會專門職能分工需要和文化、科學體系的內在邏輯而劃分的按學科設定的基本教育單位。它由專業培養目標和相應的課程體系構成。有什麼專業,就有什麼樣的特定培養目標,也就需要特定的課程體系。高等學校往往根據具體職業活動所需的專門知識、技能、能力和道德等來制定各專業的課程內容。高校專業培養的人才的職業適應面,就是專業口徑。

關於學生未來的職業適應性,不僅是學校各類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在校學習的學生必需關注認真分析的問題。通常,與某專業相對應的是職業或崗位群,學生透過在校學習主幹學科,獲取該專業的學科理論基礎知識和主要應用領域,進而瞭解與所學專業相聯絡的職業或崗位。

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人的大半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在校大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引導自己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自己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引導自己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使自己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引導自己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引導自己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尋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使自己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自身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和成功的機會。當今社會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不少在校大學生在畢業季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著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沒有意識到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3.3 透過選課逐步實現生涯設計,提升未來職業能力 關於職業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二是學生對專業的適應能力。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正確處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能力,體現的是個體的人文素質;對專業的適應能力是指畢業生在工作中能靈活運用專業知識並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在校學習目的與方向,應包含以上兩方面的內容,並可以透過選課來實現專業適應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通常情況下,高校的選修課體制或以課程多元化為特徵,或從核心課程出發向非專業課程呈放射趨勢,或以專業選修課和其他形式選修課並列,都較為全面地考慮到選修課的多樣性。例如,高校設定的專業選修課,是對專業基礎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和擴充套件,往往包含了當前專業發展的新動向、新技術、新領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專業方向,有目的地選擇專業選修課程來擴充專業知識面。公共選修課具有更明確而全面的素質教育目標,屬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修,提升自身人文素質。

4 結語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學家布魯貝克在其《高等教育哲學》一書中寫到:“如果一個人是明智的話,他就不只是能更好的謀生,而且要為工作變換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