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於資訊科技教學的探討論文
摘要:資訊科技課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技術知識,讓學生掌握相關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資訊意識和資訊倫理道德。本文從教師素養、課堂教學以及網路德育出發,來談談資訊科技教師如何更好地將德育滲透於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將學科與德育進行整合,從而達到資訊科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資訊素養;德育;教學;學生
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根本措施。那麼,對於如何克服單純學習資訊科技的傾向,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資訊意識和資訊倫理道德,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也就成為了每個資訊科技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就我本人在資訊科技課教學中的實踐,來談一下如何將德育更好的滲透於資訊科技教學中。
一、教師是課堂德育能有效實施的關鍵和內因
為了切實有效的落實《課程標準》要求,自覺的寓德育於教學中,教師必須增強自身的德育素養,在教學內容上用心挖掘與本學科相關的內在德育因素並貫穿於教學過程中,同時運用科學的方法促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要做到這點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實施。
1.注重加強知識的更新和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社會發展已進入了資訊化時代,隨著各種資訊化電子裝置的普及應用,作為教師應當自覺地學習新知識和接受培訓。不僅要加強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教育理論、德育理論,從多種渠道積累相關德育教育所需的資料和素材,為課堂教學提前做好知識儲備。同時,注重提升自己的網路道德修養。
2.制定嚴謹有效的教學計劃並付諸實施。在開學初每個教師都要寫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其中除了要達到的知識技能目標之外,還應有具體的德育目標,做到有計劃的實施德育滲透。而且更要深入到每一課時的備課中,德育目標均要有具體體現。對德育目標不應定的太高,太高了容易空洞化形式化。尤其要注意所講的事例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和是非觀,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在備課時善於抓住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策劃設計好每一堂課,明確應達到的德育目標,敏銳的抓住教學內容中與德育相關的閃光點,恰到好處地穿插於知識教學中,使知識的講授與德育的培養二者渾然一體。除此之外,還要備好學生,瞭解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中的德育落實。
二、課堂教學是實施德育的主要途徑
1.培養學生遵守機房規則、愛護裝置的良好習慣學生時期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應該在新生剛入校時讓學生了解機房管理制度,教育學生要愛護計算機裝置,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首先,要加強思想教育。在機房規則中要求學生保持環境衛生整潔乾淨,但是總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吃零食,隨手把垃圾塞進電腦桌下,這幾乎成了他們潛意識的一種習慣了,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對這種劣習的辯論中明白基本的道德規範。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內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紹有關計算機基本構造的時候,要特別強調正確的開關機步驟,讓他們明白這樣做是為了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保護計算機內資料的安全。其次,注重常規與有意識訓練相結合。良好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也可以靠專門的訓練來培養。教師可以把培養學生愛護機器裝置、遵守機房規則的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根據習慣形成的特點,既要注意從早抓起,也要注意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恆。
2.教師在課堂上應為人師表,樹立道德修養的榜樣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課堂是老師和學生進行知識和情感互動交流的場所,教師作為文化知識的傳承者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有直接的影響。因為榜樣的作用是無形的,也是無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言行舉止或教學組織環節都應把握好分寸,絕對不說粗俗的髒話,不侮辱學生人格,更不能打罵學生。有時老師的一句話就有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因此作為學生的領路人和師長,老師應該用愛心引導學生明白事理,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能力,用個人的品行影響學生的行為,養成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使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3.加強學生網路道德,嚴禁侵權行為,提倡作品原創性網路資源豐富多彩,可借鑑和利用的東西很多,作為資訊科技學科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完成作品時,可參考網上資訊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學習使用Word製作電子報時,可以從網上獲取素材和參照已經有的作品,給自己一點啟發,但切記不要照搬照抄,這是侵犯別人的知識版權。有的同學就乾脆將其別人的作品改一下名字佔為己有,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為。在教學活動中,對於儘量體現原創性的'作品給予較高的評價,而對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權行為要進行強化教育。一段時間後,學生作品提高了原創性,同時對自己的作品保護意識也會得到增強。
4.以小組協作完成任務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作為個人如果要在事業上想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與人合作。何況,與人協作的意識會產生一種和諧親密的人際關係,有益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學中對一些有難度的任務可採取交流、討論的形式來解決。比如網頁的製作,就有必要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每個人都分工明確完成自己的部分再組合起來。這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既培養了他們集體榮譽感、資訊素養、鍛鍊了多種能力,還讓學生學會評價、鼓勵和欣賞他人的成果,從而體會到與人合作的快樂,獲取成功的喜悅。
5.將愛國主義教育始終貫穿於學科教學中首先,當一個人具有愛國思想時,他才會迸發出好好學習的信念以報答祖國,在課堂上可根據教學內容因勢利導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結。比如,透過介紹計算機發展史以及仿生機器人的應用,使學生明白我國高階計算機發展還很薄弱,讓學生看到差距併產生危機感,明確自己擔負的歷史責任,激發愛國主義情感,鼓勵他們從小立志為國爭光。再如,在學習文字處理軟體時,可以介紹金山公司的WPS中文字處理軟體,指出它是由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適合於中國人使用習慣的優秀文字處理軟體,並重點向學生介紹王江民、李彥宏、馬雲等國內IT界的著名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三、利用網際網路廣闊的時空性培養學生的德育
1.充分發揮網路技術的育人優勢我們已進入網路化時代,資訊的傳遞以多種方式傳播,微信、微博、QQ成為人們資訊交流的主渠道。手機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架起老師和學生交流的橋樑。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和推薦一些健康和有價值的中學生網站和論壇,如:中學生論壇網、中學生聯盟網等。讓學生設立自己的電子信箱和QQ號碼,利用聊天工具與學生交流、談心。這種交流方式會在無形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傾聽學生心聲培養師生情感。只要合理使用,其實網路對於中學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學生上網心理輔導,提高他們認知能力和免疫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網路有時是個雙刃劍,有“利”有“弊”,因此做好上網學生的心理輔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免疫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透過大量反面案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上網成癮的危害性,使他們明白當前應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即使要上網也必須帶有一定的指向和目標,比如:查詢與學習有關的知識、素材、獲取有價值的最新資訊或參與一些與中學生有關的論壇等,以提高自己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做到不詐騙、不造謠、不轉發不健康的貼子等。在上課時給他們講一些典型例項既充實了課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這樣對於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與免疫力是很有幫助的。網路的超時空性擴大了交往面,但網路的虛擬性造成青少年社會化的“不足”。比如當前朋友聚會時每人手裡拿個手機,各看各的互不搭話,長期以往人就會“去社會化”而進入虛擬化的世界,容易造成個性孤僻且漠視現實中的法律法規。網路可以即時傳送文字、聲音、影象,為青少年人際交往提供多媒體化、互動性的立體方式,網上交友成為青少年社會化的一條重要途徑。然而,網路並非一片淨土,稍不留神就可能掉進網友所設的陷阱裡。所以要教育學生牢記不要在網上公開發布個人隱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總之,德育的內容和形式廣泛多樣,它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幾乎存在於教材的每個章節裡。探求德育內容與資訊科技學科課堂教學的聯絡,尋找它們之間的可結合處,要以學到知識、掌握過程和方法、培養情感價值觀為目的。同時要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德育教育,找到學生容易接受的點。從課堂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遵循學生認知和心理發展規律,採取多種形式有機地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資訊素養,是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應有之義,也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張曄 單位:寧夏固原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