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語文《支玉恆》教學實錄

語文《支玉恆》教學實錄範例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好!

今天把大家請到這兒來上課,老師不一樣了,環境也不同了,有那麼多老師來聽課,害不害怕?

生:不怕!

師:真不怕?但是我們今天要上的是蘇教版的課文,這是第一個不熟悉;老師和環境不同,這是第二個不熟悉。

剛剛拿到教材,沒有一點兒預習,這就要求我們上課更認真,能做到嗎?

生:能!

師:認識我嗎?知道我姓什麼?

生:姓支。

師:你怎麼知道的嗎?

生:我們老師說的。

師:哪個支?

生:一支鉛筆的支。

師:對了,舉起手來,跟著我寫一遍。(師板書)

看同學們挺嚴肅的,怎麼沒一點兒笑容呢?會不會笑?(生笑)

好!現在咱們就來笑一笑,我說一個詞,同學們做動作。

“面帶笑容”“開懷大笑”

生笑得不夠開懷。

師:既然是開懷大笑,就應該放開胸懷地笑,加上動作,咱們再來一次,好不好?預備,開始!

師生開懷大笑,師的動作十分誇張。

師:再作一個笑,你們肯定不會。(生驚訝)冷笑!(生笑)皮笑肉不笑。

這兩種笑都不是好人的笑,你們不會笑,說明你們都是好人!

在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回答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要是敢回答了,那這節課一定能上好。

1、上課上得開心了,敢不敢笑?

2、有話想說,舉手了,可老師又沒看見,敢不敢站起來就說?

3、覺得老師的課上得不好聽,想睡覺了,敢不敢睡?

事物都是有兩個方面的,你睡覺對我有好處,(生:啊?)你一睡覺,就等於是給了我一個資訊。你想啊,你一睡覺,我就知道這樣上課不行了,我得趕緊調整上課方式了。

那前面的趴下我看見了,收到了這個訊號,可要是後面的趴下了,我看不見,那怎麼辦?

生:打呼嚕!

師:對了,打呼嚕!會不會打呼嚕?(全班趴在桌上打呼嚕)

師:好!想說,敢不敢說?想笑敢不敢笑?想睡,敢不敢睡?

第一課時

師:剛剛拿到課文,一起來讀讀課題。(齊讀)第一個字就比較難寫,跟著我一起寫,一邊數一數如果你剛好數了12畫,那麼這個字,你不僅會寫了,而且連筆順也記住了。

師板書,生數。

師:知道什麼叫“鼎”嗎?

生:就是古代人用的鼎。

師:有點兒意思,起碼你知道是古代人用的。

生:是古代人用的燒飯用的鍋。

生:一些廟裡燒香用的,拿來祭祀用的。

生:冬天人家裡用來取暖的。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些道理。大家見過這個東西沒有?(師板畫“鼎”)上面半圓形,還有些花紋,下面有三個腳。這就是古代用來烹調,用來祭祀用的鼎。

今天我們要講的並不是這個鼎,而是一個風景區:鼎湖山。(板書:湖山)知道在哪兒嗎?看看課文。

生:在肇慶。

師:知道肇慶在哪兒嗎?(板書:肇慶,教學“肇”)不過它古時候並不叫肇慶,而叫“端州”,古端州可不簡單。它出產一樣東西,叫端硯。文房四寶知道嗎?

(師簡介“宣紙”“湖筆”“徽墨”“端硯”)

不過作者可不是講這個端硯,而是講聽泉。(板書:聽泉)

聽泉,可能會是在什麼情況下聽的呢?

生:……

師:嗯,都有可能。現在請同學們回答問題,我提問,你們透過讀課題來回答。

在哪兒聽泉?

在鼎湖山幹什麼?

在鼎湖山聽什麼?

生分別朗讀回答,但沒有突出。

師:這樣讀還不行,沒有語感,看老師的手勢再回答,讀。

師做手勢,高低起伏,生讀得明顯進步了。

師:這樣讀雖然誇張了一點兒,但這卻是訓練語感的好方法。

同學們剛拿到課文,肯定對課文不熟悉,一定很想讀一讀了。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朗讀時要大聲一點兒。

生自由讀課文。

師:現在,我要請你起來說話了,在說話前,請你再讀一遍課文。讀了以後,我不提問,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當然,你不能說:中午請你到我們家吃餃子吧!(生笑)而是要說說你讀了課文後,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心得,或有什麼體會。如果你有

什麼問題,有什麼疑難,也可以站起來問。

你想不想站起來說得好?那就再讀一遍課文。

不過這次你可不要再從頭到尾讀了,剛才你已經讀過一遍課文了,應該有個印象了,對哪一段最感興趣,就讀哪一段。抓重點讀,然後說說你的感覺。不過提問可以就全文提。

生讀。

師(巡視):靜靜地,慢慢地,一邊讀,一過思考,給你五分鐘時間。

其實像這種讀法,你應該拿一支筆,想說什麼,作個標記,想問什麼,作個標記,一邊讀,一邊思考,這叫不動筆墨不讀書。

你要覺得需要跟周圍的同學商量商量,交流一下,也可以。

五分鐘後。

師:我瞭解一下情況。哪些同學覺得你有話說的,舉手。說什麼都行。

生:作者在清晨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泉聲,有輕柔的,有清脆的,有厚重回響的,有雄渾磅礴的。(師正音:磅礴),這樣泉聲真動聽啊。

生:我在細讀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我認為XX在回答問題時……

師:不是回答問題,是在發表看法,見解。

生:我認為XX在發表看法時說的那一段是個總分段。

師:怎麼總的?又是怎麼分的?

生:先總說聽到了各鐘不同的泉聲,再分說有哪些不同的泉聲。

師:那又是怎麼總的呢?

生:不是總分總,是總分!

師(面向全體學生)有沒有再總的?仔細看看書。

生(笑笑):有!

師:不錯,有些同學看出內容了,有些同學連結構也看出來了,真不簡單!

生:我有問題,為什麼泉聲忽清忽濁的?(1)

師: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把你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

你聽上課鈴聲,清脆的笛聲,那些都是清脆的。哪些是濁的呢?

生:……

生:我覺得最後一個自然寫得真是太好了!太美了!

師:哦,你覺得太美了?那你就來美美地讀一讀。

生讀。讀得還不錯。

師:他讀得美不美?

咱們一起來讀一讀,超過他。(齊讀)

(對這個學生):你再來讀一讀,超過大家!挺起胸,直起腰!這樣讀起來就有氣勢,不然人家還以為你要向人屈服呢(生笑,讀)

你覺得太美了,那你來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覺得作者最後說這清泉都彷彿汩汩地流進了他的心田,那感覺特別好!

師:哦,這說明作者仔細聆聽了,所以才有這樣的感覺。(板書:聆聽。詞語教學)

生:我覺得這兒說……(第四節中的分述部分)特別美,都用西洋樂器作比呢。

師:不過我得提醒一下了,這兒還有一樣是中國民樂呢!

生:哦,琵琶。

師:對了,琵琶!你有沒有辦法把它們全改成中國民樂?

生:有!

師:好!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得一下請你讀讀你改了的句子。

生:為什麼作者說“彷彿汩汩地流進我的心田”?

師:是啊,為什麼會這樣呢?把你的問題也寫到黑板上。(2)

生:我想問作者為什麼不發出感嘆?

師:那你能不能來感嘆一下?寫一段感嘆,等一下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生:中國民樂都是清脆的,我覺得剛才那個同學說用中國民樂作比,而不用西洋樂器,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氣勢了。

師:哦,你是覺得咱們中國民樂沒那麼大氣勢呀,我告訴你,其實我們中國民樂也有氣勢磅礴的。不信,你等著。(對要改寫句子的學生)你可得想出氣勢磅礴的中國民樂哦。

師:抬頭,問題聊到這兒。

課文你們已經研究了兩次,對於這樣的課文,你覺得有什麼方法來學最好?

生各抒己見:抓重點讀;按順序讀;先分段,再抓重點讀;先概括段意(師問:我們不去概括,心裡明白了,行不行?)緩慢地讀(師問:為什麼要這樣?點撥不能太慢。)

師:剛才有個同學提到了讀,我非常高興,像這樣的課文,確實應該好好讀,有感情地讀。

下面我還得請你們讀,你最喜歡哪一段,你就好好讀,使勁讀,有感情地讀。

生讀,比較小聲。

師:人家都說小孩子讀書是書聲朗朗,我怎麼沒聽到啊?你們這不是清音,有點濁。

生大聲讀了起來。

師:你認為你可以練習得讀給大家聽了嗎?

指名分段讀。

第一段(沒人舉手)

師:你們剛才沒有選擇這一段,是嗎?沒關係啊,現在可以讀一讀啊(還是沒人舉手)需不需要齊讀?如果需要齊讀,那我就認為咱們班只能齊讀,而不能個人讀了。

指名六人讀。鼓勵超過前一位同學。然後齊讀。

師:我這兒問個問題,你覺得這兒哪個敘述值得注意?

生:“下了幾天的小雨剛停”“籠罩著輕紗似的薄霧”需要注意。

師(板書“小雨”“薄霧”)為什麼這兩樣應該引起注意?

生:如果不是下了幾天的小雨,那麼清泉就沒有了。

師:不是沒有了,有些是地下泉呢,所以可以說泉水可能就不會這麼大了。

生:而且籠罩著輕紗似的薄霧,看上去就更美了。

師:在霧中看景色,那是一種怎麼樣的美啊,“雨後青山”,再加上薄霧,美不美?(板書:鼎湖山)小雨薄霧的鼎湖冊才是最美的,閉眼想象這種景象。

最後一段

師:剛才有人說這最後一段實在是太美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讀得不錯。這一讀,讓我想起了,這一課書不僅僅是在寫聽泉的.,還寫什麼呢?再請同學讀讀。

指名讀。

師:知道了嗎?傳遞了什麼資訊?

生:鼎湖山的樹木昌盛,都是因為這泉水。

師:也就是說它不光好聽,還蘊育了生機(板書:蘊育生機,教學“蘊”)

泉水不僅美,而且還是一切生機的源泉,讓我們懷著這種感激之情讀一讀這一段。

齊讀。

師:除了蘊育生機,還告訴我們什麼?

生:作者真的感受到了泉水所帶來的快樂,因為他說清泉彷彿汩汩地流進了他的心田了。

師:那泉水真的流進他心裡了嗎?什麼東西流進心裡了?

生:因為泉水給他享受,所以他陶醉了。

師(指黑板上的問題二):這個問題誰問的?你現在能不能回答了?

生:……

師:泉聲還流進了心田(在“蘊育生機”後空一格板書:心田)能不能給這個中間加一個字?結合課文內容。(生加不出)我給你們提個醒,可以到最後一段中找一個字出來。

生恍然大悟,高聲地叫了起來:潤!

師板書“潤”

下課。

第二課時

第三自然段

齊讀——指名讀

師:裡面有一個詞:古剎,是什麼?

既然這一段哪聽泉沒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寫這一段?簡單地說自己住在古剎不就行了?

生:他覺得很美,所以就寫一下風景。

師:還不是,誰來讀讀最後一段,透過讀最後一段,體會一下在這一段有什麼用。

生讀。

生:古剎中繁花似錦,古樹參天是泉水蘊育的結果。

師:對了,文中還特別點明瞭從斯里蘭卡運來的菩提樹,在這兒還能成活,更是說明泉水——(生接:蘊育生機)

師:學了這一段,我們要學習第二四兩段了。

都寫聽泉,幹嘛要寫兩大段。

生:一段寫聽泉,一段寫在晚上的回憶

師:那就是說他在晚上就回憶?

生:不是的,正是因為他在昨上聽到了泉聲,才回憶起白天路上的情景。

師:對啊,第二自然段就是寫路上的情景啊

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

師:雖然你讀得還不是很熟,但也挺不錯的,你給推薦一個你們班讀得最好的一個同學。

生推薦讀,該生讀得不錯。

師:讀得挺好的,不過也要挨點小批評,就是不愛舉手。

師:聽了幾位同學的讀,你應該對這一段有印象,給你兩分鐘時間,願意默讀的默讀,願意朗讀的朗讀。這一段給你有什麼感覺,想法,站起來說說。

生讀後交流

生:(讀文中描寫的句子)這幾句可以匯成一個字:美!

師:如果不讀原文,可以說說你的想法嗎?

我給你們提個醒,從“聽泉”“蘊育生機潤心田”這兩個方面去想,一定能說好的。

生:這一段話寫出了生物中的迴圈,泉水滋潤著樹木生命,樹木又可以保持水土。

師:是啊,就是這樣。

師:這位作者帶著我們一路上山,除了看到泉,還看到了什麼?

生:大樹,濃陰。

師(板書:濃陰,解釋):這說明什麼?和最後一句有沒有關係?

生:……

師:你們的回答啟發了我,我的感覺就是一路濃陰一路泉(板書、齊讀)

我這兩個“一路”就是一路伴隨啊,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

生瀏覽課文後陸續指出:到處,時隱時現,不絕於耳,看不見卻聽得見。

師:這一段是寫白天親眼看泉,聽泉,下面我們要花大力氣來學第四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六人按總分總的形式分讀)—齊讀(指導讀好“萬籟俱寂”“細細”)—指名讀

師:第一種聲音,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聲音,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這一句最適合女同學讀了。(指名女生讀)

(對著該女生):你現在心裡想一個人的名字,最好是個女同學,跟她比,讀好了就點名,點到誰,就誰來讀。

其餘幾種聲音的朗讀基本同上。

指名四人分讀。

師(對著第一節課中要改中國民樂的學生):你起來,剛才請你完成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相應地改成了:胡琴,古箏,號角,鼓號。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樂器也可以比呢?

……

師:除去樂器之外,你還能拿大自然其他東西作比嗎?

生:……蛐蛐(師:這泉聲可真夠小的啊)

……老虎吼叫(師:可真夠有氣勢的,不過改為虎吼可能更好一點)

……羊叫(師學羊叫:那個小溪流水能這樣嗎?)

……

師:那麼大家說一下,這第四段重點寫聽泉,它給你什麼印象?

……

師:什麼時候聽到的?(板書:夜聽)

第二段最後一句有個詞,(齊讀最後一句,板書:奏妙曲)

看誰文采好,能給這中間添什麼字。

生:清泉

師(指前一句):這兒有個泉字了。

這泉流到山間就成——(生接:小溪)

生:清溪(師板書)

齊讀板書

下課

附板書:

鼎湖山聽泉

小雨薄霧鼎湖山,

一路濃陰一路泉。

夜聽清溪奏妙曲,

蘊育生機潤心田。